沒有達成願望和夢想,是因為你是自己最大的絆腳石!?
將成功與美好人生拒之門外的,往往是你自己!
忙碌的現代人沒有時間或精力沮喪,
本書助你快速解決擋在你成功路上的問題!
★長銷30年的自我成長經典,解決各個時代都重複經歷的人生問題★
★全美最佳精神科醫師對治自我挫敗行為的良方,人生超常發揮最強指南★
□苦苦尋求父母的愛與認可 □總是與錯的人牽扯在一起
□把焦點放在伴侶做錯的地方 □在該拒絕時接受要求
□還在生氣時就試圖和好 □在低潮時假裝自己很好
□為了讓人留下好印象而裝模作樣 □期望他人理解自己的感受
□不停等待直到錯過時機 □為叛逆而叛逆
……以上這些行為,你中了幾個?
本書作者三度被美國消費者調查協會選為「年度最優秀精神科醫師」,他在三、四十年的執業生涯中發現,上述這些「自我挫敗行為」,是一般人尋求心理治療的主要原因——人生中最令人抓狂的,就是發現自己之所以得不到渴望的愛、成功和幸福,是因為自己,而不是別人,造成了阻礙。
於是,他綜合多年執業經驗,歸納出40種最常見的自我挫敗行為,例如拖延、嫉妒、執著、憤怒、自憐、強迫傾向、罪惡感等。除了以實際案例故事深入淺出地說明每一項自我挫敗行為的模樣,還提供非常容易執行的方法,告訴你如何採取行動克服,從此不再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值得收藏的人生問題參考書
本書的寫作方式非常直觀,作者直接告訴你,最常見的扯自己後腿的行為就是這40種,你自己看目錄對號入座,找到你覺得自己有的行為(肯定會有),然後按照書中提供的方法自我改善。不必先做一堆自我評估,也沒有什麼艱深的心理學專有名詞,非常淺顯易懂,是一本你會想要放在案頭,只要發現自己又出現自我挫敗行為了,就回頭去找解決方案的書。
這本書不是要帶著你辛苦地刨根究柢,面對生活中的失序、混亂,我們往往也沒有時間與心力這麼做。它提供的是一股推力,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也只是這樣一股小小的力量,就能被推離混亂,往正確、美好的方向繼續前進。
內容摘文
4 期望他人理解你的感受
四十二歲的歷史學家珍妮特‧雷克向任職的大學提出學術休假來撰寫教科書,而為了平衡獨自工作的狀態,她經常舉辦聚會,而且只要有邀約就接受。珍妮特抱怨,她必須苦苦哀求丈夫羅伯特參加聚會,而羅伯特則認為珍妮特給予的壓力是在侵犯隱私,並且對她「過度的社交需求」感到不以為然。珍妮特還埋怨丈夫就算參與聚會,也會表現得失禮又不友善,羅伯特則反過來批評她「要求過多」。
雷克夫婦來找我諮詢時,上述問題已經幾乎要摧毀他們七年的婚姻。顯然,雙方的感受都是真真切切的,也覺得對方應該要理解自己;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一方能夠理解對方。雙方之間的鴻溝實在太過巨大,彷彿兩人是來自完全不同的星球,而且更糟的是,他們都深信對方有能力理解自己,只是不願意而已。
「你不懂!」是人與人之間最常出現的指控。遭到誤解會令人氣急敗壞,所以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為自己解釋,接著挫敗感會惡化成憤怒,因為比起不被理解,更令人難過的是對方根本沒有試著去了解自己。我們能輕易察覺自身感受,其他人也一定可以,對方只是太固執不願承認,對方就是不在乎!所以,我們會試圖強迫他人理解,導致對方開始覺得被逼入絕境,結果現在雙方都很憤怒。如果對方以前沒有心情去理解你,現在更是沒有。
與其試圖理解,不如激發同理心
我們必須了解,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價值觀和感知來看待現實世界,因此誤解在所難免,有時候就是無法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或情緒。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有可能做到感同身受。
(未完)
將成功與美好人生拒之門外的,往往是你自己!
忙碌的現代人沒有時間或精力沮喪,
本書助你快速解決擋在你成功路上的問題!
★長銷30年的自我成長經典,解決各個時代都重複經歷的人生問題★
★全美最佳精神科醫師對治自我挫敗行為的良方,人生超常發揮最強指南★
□苦苦尋求父母的愛與認可 □總是與錯的人牽扯在一起
□把焦點放在伴侶做錯的地方 □在該拒絕時接受要求
□還在生氣時就試圖和好 □在低潮時假裝自己很好
□為了讓人留下好印象而裝模作樣 □期望他人理解自己的感受
□不停等待直到錯過時機 □為叛逆而叛逆
……以上這些行為,你中了幾個?
本書作者三度被美國消費者調查協會選為「年度最優秀精神科醫師」,他在三、四十年的執業生涯中發現,上述這些「自我挫敗行為」,是一般人尋求心理治療的主要原因——人生中最令人抓狂的,就是發現自己之所以得不到渴望的愛、成功和幸福,是因為自己,而不是別人,造成了阻礙。
於是,他綜合多年執業經驗,歸納出40種最常見的自我挫敗行為,例如拖延、嫉妒、執著、憤怒、自憐、強迫傾向、罪惡感等。除了以實際案例故事深入淺出地說明每一項自我挫敗行為的模樣,還提供非常容易執行的方法,告訴你如何採取行動克服,從此不再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值得收藏的人生問題參考書
本書的寫作方式非常直觀,作者直接告訴你,最常見的扯自己後腿的行為就是這40種,你自己看目錄對號入座,找到你覺得自己有的行為(肯定會有),然後按照書中提供的方法自我改善。不必先做一堆自我評估,也沒有什麼艱深的心理學專有名詞,非常淺顯易懂,是一本你會想要放在案頭,只要發現自己又出現自我挫敗行為了,就回頭去找解決方案的書。
這本書不是要帶著你辛苦地刨根究柢,面對生活中的失序、混亂,我們往往也沒有時間與心力這麼做。它提供的是一股推力,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也只是這樣一股小小的力量,就能被推離混亂,往正確、美好的方向繼續前進。
內容摘文
4 期望他人理解你的感受
四十二歲的歷史學家珍妮特‧雷克向任職的大學提出學術休假來撰寫教科書,而為了平衡獨自工作的狀態,她經常舉辦聚會,而且只要有邀約就接受。珍妮特抱怨,她必須苦苦哀求丈夫羅伯特參加聚會,而羅伯特則認為珍妮特給予的壓力是在侵犯隱私,並且對她「過度的社交需求」感到不以為然。珍妮特還埋怨丈夫就算參與聚會,也會表現得失禮又不友善,羅伯特則反過來批評她「要求過多」。
雷克夫婦來找我諮詢時,上述問題已經幾乎要摧毀他們七年的婚姻。顯然,雙方的感受都是真真切切的,也覺得對方應該要理解自己;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一方能夠理解對方。雙方之間的鴻溝實在太過巨大,彷彿兩人是來自完全不同的星球,而且更糟的是,他們都深信對方有能力理解自己,只是不願意而已。
「你不懂!」是人與人之間最常出現的指控。遭到誤解會令人氣急敗壞,所以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為自己解釋,接著挫敗感會惡化成憤怒,因為比起不被理解,更令人難過的是對方根本沒有試著去了解自己。我們能輕易察覺自身感受,其他人也一定可以,對方只是太固執不願承認,對方就是不在乎!所以,我們會試圖強迫他人理解,導致對方開始覺得被逼入絕境,結果現在雙方都很憤怒。如果對方以前沒有心情去理解你,現在更是沒有。
與其試圖理解,不如激發同理心
我們必須了解,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價值觀和感知來看待現實世界,因此誤解在所難免,有時候就是無法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或情緒。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有可能做到感同身受。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