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玄奘法師的漢譯為底本,根據日本學者長尾雅人編纂的梵本,及勝友(Jinamitra)、戒王菩提(lendrabodhi)、智軍(Ye shes sde)三位譯師於九世紀初譯出的藏譯本,加以校勘世親論師(Vasubandhu)的《辨中邊論釋》(Madhy’ntavibh’ga-bh’sya)。有關玄奘譯對梵本的改動、已至與真諦譯之開合,詳見本書【校記】。
於校勘時,並參考安慧論師(Sthiramati)的《辨中邊論釋疏》(Madhyntavibhgaka),以及不敗尊者(Mi pham rgya mtsho)的論釋《辨中邊論釋˙光明法鬘》(dBus dang mtha’ rnam par ’byed pa’i bstan bcos kyi’grel pa ’od zer ’phreng ba),對根本頌及世親釋加以疏釋,此詳見於本書【校疏】。
不敗尊者為藏密甯瑪派的大學者,他的釋論,乃依瑜伽行中觀見來釋說世親的釋論;至於安慧的疏,則完全依瑜伽行古學,與唯識今學所說,有很大的差異。本書既據此二家釋疏為主,因此【校疏】所言,亦可以說是遵從瑜伽行古學的見地。
彌勒五論中,本論是針對加行道行人而說。瑜伽行古學凡為加行道而說者,必強調三自性,因此本論便亦以三自性為骨幹而說七事,並由三自性的全盤考察,從而建立瑜伽行古學的中道。有關討論,以詳說於本書〈導論〉及〈前論〉中,讀者可以參考。
於校勘時,並參考安慧論師(Sthiramati)的《辨中邊論釋疏》(Madhyntavibhgaka),以及不敗尊者(Mi pham rgya mtsho)的論釋《辨中邊論釋˙光明法鬘》(dBus dang mtha’ rnam par ’byed pa’i bstan bcos kyi’grel pa ’od zer ’phreng ba),對根本頌及世親釋加以疏釋,此詳見於本書【校疏】。
不敗尊者為藏密甯瑪派的大學者,他的釋論,乃依瑜伽行中觀見來釋說世親的釋論;至於安慧的疏,則完全依瑜伽行古學,與唯識今學所說,有很大的差異。本書既據此二家釋疏為主,因此【校疏】所言,亦可以說是遵從瑜伽行古學的見地。
彌勒五論中,本論是針對加行道行人而說。瑜伽行古學凡為加行道而說者,必強調三自性,因此本論便亦以三自性為骨幹而說七事,並由三自性的全盤考察,從而建立瑜伽行古學的中道。有關討論,以詳說於本書〈導論〉及〈前論〉中,讀者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