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 拾書所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 300 元 原價 380
從小抱到大的布偶、滿是破洞的牛仔褲、磨壞底的球鞋、
暗戀對象送的禮物、第一次約會的電影票……,
捨不得丟?我們都懂!

囤積症必學的佛系收納!
徹底顛覆斷捨離的新時代整理術!

  本書作者米田瑪麗娜是日本新生代收納專家,
  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她,具有數據分析的專業背景,
  現任職於日本居家收納服務Sumally股份有限公司。

  她從「城鄉住房經驗差異」的田野調查中得到靈感,
  自2018年起展開「不丟東西也能整理住家環境」系列活動,
  協助無數難以向人生中重要物品告別者,重拾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
  其中包括多位作家、設計師與企業家。她說:

  「越是有創意的人,擁有的物品越多;看看大藝術家,根本沒多少人徹底奉行極簡主義。」
  「那些讓自己又哭又笑、拿在手裡就覺得十分幸福的寶物,正是創造獨特人生的泉源。」
  「越是渴望活出自我,就越會將物品視為妝點人生的夥伴,並享受、熱愛與物品的邂逅。」

  淚流滿面了嗎?沒錯,如果你也是:

  ►棄置恐懼症、超級重感情,什麼都不想丟,卻又希望能舒適過活的人。
  ►獨自在外租房,居住空間超小、東西卻一年比一年多的人。
  ►無法在一天內就把房間打掃乾淨,想認真評估每件物品、慢慢整理的人。

  這本超佛系的囤積症收納專書,你一定要讀!

  ★都說不用丟東西,還談什麼斷捨離?

  現代最王道的整理術,當推斷捨離(又稱極簡主義養成教育),
  涵蓋下列核心觀念:

  ►自身持有的物品,必須是能夠收納於家中的數量。
  ►除了真正需要的物品之外,其他物品都應該斷捨離。

  然而,米田瑪麗娜卻對此抱持不同想法:
  每個人的整理類型都不同,光是教人怎麼丟東西或活用空間,只會讓人一再受挫。
  例如:5秒判定法、怦然心動整理法、增加收納空間法、每日整理15分鐘法等。

  根據作者自家公司的調查,每種方法都有人觸礁!(猜猜失敗率最高的是哪種?)
  因此,「到底為什麼我沒辦法把家裡整理好?」問題也許不是出在你身上!

  ★捨不得就不要丟,四個步驟就完成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只有四個步驟:評估→整理→收納→維護。

  1.評估:確實估算待整理物總量,依據礙眼度和使用率安排順序與日程。
  2.整理:根據使用率和喜愛程度進行物品分類,然後先這樣放著沒關係。
  3.收納:每月使用超過一次的物品定點收納;其餘則透過共享經濟送出,放手但不丟棄。
  4.維護:每週花30分鐘確認空間與物品的平衡,避免再次爆棚。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不丟東西的整理小撇步:

  ►不記得家裡有多少東西?用手機拍下來以相簿分類,輕鬆掌握收納全貌。
  ►日常使用物的「方便取用區」怎麼算?雙手展開,仰角、俯角各30度以內。
  ►恢復爆棚衣櫃、儲物櫃的機能,得先了解黃金四分割原則,怎麼做?
  ►高使用率的物品有哪些收納陷阱?作者用NG與OK圖對照給你看!
  ►擔心房間再次爆棚?學會不丟東西的PDCA循環就不用怕!

  本書獻給每位熱愛物品、珍愛人生的你。
  人生中不想忘記的事情,之所以不會隨著歲月流逝,直到今天仍記憶猶新,
  就是因為當時的記憶,以物理形態被收藏在房間裡;
  唯有靠著留存每件對你有重大意義的東西,才能淬鍊出真正的個人時尚。

  讀完這本書,
  你會更懂得如何妥善保存所有捨不得丟的東西,
  同時擁有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

本書特色

  ◎徹底顛覆斷捨離的新時代整理術!沒地方放、捨不得丟、想買就買,房間再小都不怕!
  ◎囤積症必學的佛系收納,保留所有捨不得丟的東西,同時擁有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
  ◎視覺化全圖解,四個步驟就完成,自然形成PDCA循環,有效預防二次爆棚!
摘文
不擅整理不是你的錯,而是居住空間真的太小

時至今日,有越來越多整理方法問世;市面上也出版了許多與整理相關的著作,甚至還煞有其事地舉辦了各種整理研討會或教學課程。

為整理所苦的你,應該都讀過不少書籍,或參加過研討會了吧?但整理作業還是沒辦法順利進行,對吧?其實,不擅整理真的不是你的錯,而是因為「你對物品的依戀,遠超出居住環境的面積」。

「只要詳細檢查真正需要的物品和不需要的物品,就能把所有物品都收納在居家的收納空間;你所應該擁有的適當物品數量,必須以能收納在家裡的數量為判斷基準。」

大家可能都曾在書上看過類似這樣的句子。

這是「嚴格篩選自己持有的物品、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只要能把物品完整收納,就算大功告成」的做法。倘若整理過後仍無法完全收納,就得再進一步丟棄物品,直到能夠完整收納所有物品為止。

除此之外,近來還出現了「整理力=精神力」這種說法。

「房間凌亂就等於心靈紊亂;沒辦法做到斷捨離的人,就代表內心充滿迷惘和困惑。」甚至,有的整理書還會斬釘截鐵地批判:「不會整理的人就是優柔寡斷、心靈不夠健全。」

或許就是因為這些嚴厲的字句,害得好多人忍不住自我審查;一發現物品沒能整齊收納在房間裡,就沮喪地認為「自己真是太糟糕了」。我不能說這樣的想法不對,就像後續將提到的,讓房間維持在極簡約的狀態,確實能帶來不少好處。然而,這些整理書卻忽略了兩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

►居家環境的大小會因地區或年代而產生極大差別。
►每個人的興趣和物欲不盡相同(有的人就是喜歡買東西,有的人則不)。

因此,我並不認為「不擅長居家收納=糟糕的人」。

2019年9月,一項針對300名東京都居民和300名北關東居民實施的「物品依戀與整理收納」問卷調查,清楚顯示了住家的大小和物欲多寡並沒有關係。這項調查透過十個問題,分析個人在「物品依戀」上的強弱。東京都居民有47%、北關東則有54%的人,對物品的依戀較為強烈,相較之下,鄉鎮地區的居民,對物品抱持的依戀也不相上下。如果進一步比較住家的大小,結果幾乎沒什麼地區差異。也就是說,並沒有「東京都居民較無物欲,茨城縣居民的物欲則是東京都居民的三倍之多」這種說法。(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