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金獸獎(Fauve d’or)
2019年 Prix Château de Cheverny 歷史漫畫獎
《人道報》(L'Humanité)Bulles d’Humanité 獎
不自由,毋寧死!
回到1789年歷史現場,
重新詮釋法國大革命。
近年有許多漫畫家嚐試重新詮釋法國大革命這個重大歷史事件,從不同角度勾勒全法國、乃至全世界皆耳熟能詳,對當代政治、社會及文化有重大影響的革命行動。法國漫畫家--弗羅杭·古華杰(Florent Grouazel)與尤恩·洛卡((Younn Locard)就以法國大革命為題,計畫創作一套漫畫形式的三部曲,命名為《法國大革命》(Révolution),其中第一卷〈自由之章〉(Révolution. Tome 1: Liberté)於2019年出版,並拿下2020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好書競賽(la Sélection officielle)的「最佳作品金獸獎」。他們二人在高中時就相識,並一起就讀布魯塞爾聖盧克藝術學校,2013年就曾共同出版以新喀里多尼亞殖民為主題的作品《Éloi》。
《法國大革命:自由之章 》描述法國18世紀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古華杰與洛卡透過書中幾位人物的際遇,呈現這個風雲際會的大時代。他們以鮮明的人物刻劃,勾勒出法國大革命前夕人心如何躁動反抗,展開迅雷不及掩耳的一連串行動。書中故事從一七八九年五月底的黑維雍暴動事件為起點,歷經七月十四日攻占巴士底監獄,一路直到十月時國民議會代表決定頒布戒嚴令為止。藉由掙扎求生的窮困少女、仗義行俠的女魚販、衝鋒陷陣的民兵、與平民同一陣線的貴族、陰狠的記者,乃至背道而行的議會成員,二位作者描繪出法國大革命不僅僅只是籠統的口號與傳奇,更是由血肉之軀所構成,充滿期盼、誤解、貪婪、矛盾等人性的亂世浮生。
在這場革命爆發兩百多年之後,世界仍然四處充滿為自由奮鬥的呼聲,今天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將人明目張膽以階級劃分的社會,但真正的自由、平等、博愛,似乎仍在遙遠的彼端,有待真正實現之日。
獲獎紀錄
2020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金獸獎(Fauve d’or)
2019年
Prix Château de Cheverny 歷史漫畫獎
《人道報》(L'Humanité)Bulles d’Humanité 獎
內容摘文
人民及其革命
真是太好了,大革命不再只屬於歷史學家才能夠講述。更難得的是,大革命既未被遺忘也並未死去。大革命是少有的鮮活主題,近年來的藝術創作將之據為己有,藉著讓它再次登上藝術舞臺並重新進入公眾言論內,發明嶄新的敘事、呈現全新的影像。大革命前所未有地充滿活力。對於所有曾經設想歷史終結的無足輕重之輩,柏林圍牆的倒塌宣告烏托邦的終結,自由主義處處戰勝宛如最終解答,那些烏托邦的創立者便來提醒他們,只要全世界還存在這麼多的不公不義,革命就尚未結束,而一七八九年的革命,即眾多其他革命和人民起義之母,就依然會是需要一再去挖掘探究、充滿靈感的田野。二〇一一年的突尼西亞人民就提供了顯著的例證。
戲劇、電影、小說、繪畫和從今往後的漫畫全都緊抓著一七八九年,在這二十一世紀的開端加以重新創造,提供新的故事性來理解這則非比尋常的事件,使其展現出新的意義。大革命正在路上,朝向已跑在我們前面的未來。
眾多第九藝術的創作者已經大膽做過嘗試。怎麼讓人不去想到貝赫納爾.伊雷爾(Bernar Yslaire)與尚—克勞德.卡利耶爾(Jean-Claude Carrière)的近期作品,那本絕妙的《羅浮宮上方的天空》 呢?或想到弗杭索瓦.布赫永(François Bourgeon)的歷史冒險傳奇《風之過客》 ,故事從十八世紀的巴黎公社展開,以傑出手法審視一七九一年八月發生在布瓦—蓋蒙(Bois-Caïman)的暴動,即聖多明哥黑奴的起義。
當古華杰和洛卡輪到他們面對這個創建當代法國,基於自由、平等、博愛,憑藉人民及其代表的意志所成立之法國的事件時,遠遠不只是把它用圖像史詩來呈現(光這點本身就已構成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更將其呈現為一段資訊豐沛得令人折服的閱讀經驗,充滿解釋說明的線索,拒絕採取某種善惡二分法,緊緊貼近連當代人自己都難以領會的現實意義,因為事件密集的程度可以隨時改變各種力量之間的關係,可以激起一個陣營乃至另一個陣營的希望或恐懼。這兩位搭檔打造他們的劇本和圖畫,分擔工作,就像在一座熔爐裡取出他們所精心雕琢的故事,以集體情感燃燒、因為對所有懼怕各種改變之人抱持的謹慎態度而降溫、繼之冷卻在不法牟利之徒或反革命人士的無恥盤算中。
時間背景並非隨機挑選,且已然表現這場革命一切的錯綜複雜,混亂和秩序並存,拒絕舊專制的同時也在建立一種新的政治秩序。從黑維雍暴動事件開始,由於一七八九年四月底在聖安托萬郊區發生的居民屠殺,導致一七八九年十月底制憲國民會議代表舉行戒嚴令的表決,直到麵包師弗杭索瓦(全名Denis François)遭群眾屠殺所引起的一連串後續事件。指揮不當的巴黎自衛軍,第一次朝破壞旅館和黑維雍壁紙工廠的鬧事民眾開槍射擊,釀成十多人死亡,甚至在王國三級會議召開之前就引發聖安托萬郊區的恐慌情緒,對這個儘管貧困但仍自豪其專技工匠身分的郊區造成深深創傷。這些創傷,說明了數星期之後,酷熱的七月裡發生之其他暴力事件。一七八九年十月,這位麵包師因疑似私藏麵包(事實上是因為議會代表付了錢,他才把麵包存放在店鋪後的儲藏室)遭人毆打並吊死在路燈上。議會代表因此決定賦予各個城市首長警察權,允許他們在公共秩序遭受威脅時對群眾動用武力。這在日後演變為戒嚴令的實施表決,借¬鑑英國的《暴動法》 來壓制騷動的人群。革命與其一致行動,在介於希望這場革命停止,以及認為革命才正要開始的意見之間開始產生裂痕。一場又一場的屠殺,恰如其分地環繞著本書的故事,因此實現了革命。革命難道只存在暴力之中嗎?當然不是……兩位藝術家一頁接著一頁地剖析(那是他們的長處),這場大革命如同其他的革命,是如何從一開始就充滿暴行。首先是回應不義之舉,即國王的軍隊恐嚇並盲目殘殺那些擔憂薪水和生計的暴動者。其次是一群傳統上並無暴戾之氣的人會變得暴力,是當他們看到部署在戰神廣場(Champ-de-Mars)或巴黎週遭的外國雇傭軍團士兵朝他們猛攻,決定自保,於是武裝起來尋找火藥和武器,他們先是到傷兵院找,然後到象徵絕對主義在這個「啟蒙」時代過度濫權的堡壘去找。有關攻占巴士底監獄和結局景象的篇章,將會成為這部漫畫裡最了不起的片段之一而傳世。
(未完)
2019年 Prix Château de Cheverny 歷史漫畫獎
《人道報》(L'Humanité)Bulles d’Humanité 獎
不自由,毋寧死!
回到1789年歷史現場,
重新詮釋法國大革命。
近年有許多漫畫家嚐試重新詮釋法國大革命這個重大歷史事件,從不同角度勾勒全法國、乃至全世界皆耳熟能詳,對當代政治、社會及文化有重大影響的革命行動。法國漫畫家--弗羅杭·古華杰(Florent Grouazel)與尤恩·洛卡((Younn Locard)就以法國大革命為題,計畫創作一套漫畫形式的三部曲,命名為《法國大革命》(Révolution),其中第一卷〈自由之章〉(Révolution. Tome 1: Liberté)於2019年出版,並拿下2020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好書競賽(la Sélection officielle)的「最佳作品金獸獎」。他們二人在高中時就相識,並一起就讀布魯塞爾聖盧克藝術學校,2013年就曾共同出版以新喀里多尼亞殖民為主題的作品《Éloi》。
《法國大革命:自由之章 》描述法國18世紀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古華杰與洛卡透過書中幾位人物的際遇,呈現這個風雲際會的大時代。他們以鮮明的人物刻劃,勾勒出法國大革命前夕人心如何躁動反抗,展開迅雷不及掩耳的一連串行動。書中故事從一七八九年五月底的黑維雍暴動事件為起點,歷經七月十四日攻占巴士底監獄,一路直到十月時國民議會代表決定頒布戒嚴令為止。藉由掙扎求生的窮困少女、仗義行俠的女魚販、衝鋒陷陣的民兵、與平民同一陣線的貴族、陰狠的記者,乃至背道而行的議會成員,二位作者描繪出法國大革命不僅僅只是籠統的口號與傳奇,更是由血肉之軀所構成,充滿期盼、誤解、貪婪、矛盾等人性的亂世浮生。
在這場革命爆發兩百多年之後,世界仍然四處充滿為自由奮鬥的呼聲,今天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將人明目張膽以階級劃分的社會,但真正的自由、平等、博愛,似乎仍在遙遠的彼端,有待真正實現之日。
獲獎紀錄
2020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金獸獎(Fauve d’or)
2019年
Prix Château de Cheverny 歷史漫畫獎
《人道報》(L'Humanité)Bulles d’Humanité 獎
內容摘文
人民及其革命
真是太好了,大革命不再只屬於歷史學家才能夠講述。更難得的是,大革命既未被遺忘也並未死去。大革命是少有的鮮活主題,近年來的藝術創作將之據為己有,藉著讓它再次登上藝術舞臺並重新進入公眾言論內,發明嶄新的敘事、呈現全新的影像。大革命前所未有地充滿活力。對於所有曾經設想歷史終結的無足輕重之輩,柏林圍牆的倒塌宣告烏托邦的終結,自由主義處處戰勝宛如最終解答,那些烏托邦的創立者便來提醒他們,只要全世界還存在這麼多的不公不義,革命就尚未結束,而一七八九年的革命,即眾多其他革命和人民起義之母,就依然會是需要一再去挖掘探究、充滿靈感的田野。二〇一一年的突尼西亞人民就提供了顯著的例證。
戲劇、電影、小說、繪畫和從今往後的漫畫全都緊抓著一七八九年,在這二十一世紀的開端加以重新創造,提供新的故事性來理解這則非比尋常的事件,使其展現出新的意義。大革命正在路上,朝向已跑在我們前面的未來。
眾多第九藝術的創作者已經大膽做過嘗試。怎麼讓人不去想到貝赫納爾.伊雷爾(Bernar Yslaire)與尚—克勞德.卡利耶爾(Jean-Claude Carrière)的近期作品,那本絕妙的《羅浮宮上方的天空》 呢?或想到弗杭索瓦.布赫永(François Bourgeon)的歷史冒險傳奇《風之過客》 ,故事從十八世紀的巴黎公社展開,以傑出手法審視一七九一年八月發生在布瓦—蓋蒙(Bois-Caïman)的暴動,即聖多明哥黑奴的起義。
當古華杰和洛卡輪到他們面對這個創建當代法國,基於自由、平等、博愛,憑藉人民及其代表的意志所成立之法國的事件時,遠遠不只是把它用圖像史詩來呈現(光這點本身就已構成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更將其呈現為一段資訊豐沛得令人折服的閱讀經驗,充滿解釋說明的線索,拒絕採取某種善惡二分法,緊緊貼近連當代人自己都難以領會的現實意義,因為事件密集的程度可以隨時改變各種力量之間的關係,可以激起一個陣營乃至另一個陣營的希望或恐懼。這兩位搭檔打造他們的劇本和圖畫,分擔工作,就像在一座熔爐裡取出他們所精心雕琢的故事,以集體情感燃燒、因為對所有懼怕各種改變之人抱持的謹慎態度而降溫、繼之冷卻在不法牟利之徒或反革命人士的無恥盤算中。
時間背景並非隨機挑選,且已然表現這場革命一切的錯綜複雜,混亂和秩序並存,拒絕舊專制的同時也在建立一種新的政治秩序。從黑維雍暴動事件開始,由於一七八九年四月底在聖安托萬郊區發生的居民屠殺,導致一七八九年十月底制憲國民會議代表舉行戒嚴令的表決,直到麵包師弗杭索瓦(全名Denis François)遭群眾屠殺所引起的一連串後續事件。指揮不當的巴黎自衛軍,第一次朝破壞旅館和黑維雍壁紙工廠的鬧事民眾開槍射擊,釀成十多人死亡,甚至在王國三級會議召開之前就引發聖安托萬郊區的恐慌情緒,對這個儘管貧困但仍自豪其專技工匠身分的郊區造成深深創傷。這些創傷,說明了數星期之後,酷熱的七月裡發生之其他暴力事件。一七八九年十月,這位麵包師因疑似私藏麵包(事實上是因為議會代表付了錢,他才把麵包存放在店鋪後的儲藏室)遭人毆打並吊死在路燈上。議會代表因此決定賦予各個城市首長警察權,允許他們在公共秩序遭受威脅時對群眾動用武力。這在日後演變為戒嚴令的實施表決,借¬鑑英國的《暴動法》 來壓制騷動的人群。革命與其一致行動,在介於希望這場革命停止,以及認為革命才正要開始的意見之間開始產生裂痕。一場又一場的屠殺,恰如其分地環繞著本書的故事,因此實現了革命。革命難道只存在暴力之中嗎?當然不是……兩位藝術家一頁接著一頁地剖析(那是他們的長處),這場大革命如同其他的革命,是如何從一開始就充滿暴行。首先是回應不義之舉,即國王的軍隊恐嚇並盲目殘殺那些擔憂薪水和生計的暴動者。其次是一群傳統上並無暴戾之氣的人會變得暴力,是當他們看到部署在戰神廣場(Champ-de-Mars)或巴黎週遭的外國雇傭軍團士兵朝他們猛攻,決定自保,於是武裝起來尋找火藥和武器,他們先是到傷兵院找,然後到象徵絕對主義在這個「啟蒙」時代過度濫權的堡壘去找。有關攻占巴士底監獄和結局景象的篇章,將會成為這部漫畫裡最了不起的片段之一而傳世。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