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內在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盡可能從限制中獲得自由,全面釋放自己內在的潛力。在通往自由的路上,陷阱、誘惑和錯覺,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莫瑞‧史丹/本書作者
男人的一生是一場走向社會,返回心靈的旅程,途中種種艱難挑戰,時常令人停下成長腳步,含怨受挫。這本書理解、撫慰了男人的不滿與不安,不僅攸關人生的心靈去向──即所謂個體化歷程,更為身處父權崩解中的當代男性,提出如何立足、自處的重要啟示。
本書作者莫瑞‧史丹為知名榮格分析師,他將男人一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分為五分個階段:
一、母親的男孩
二、父親的兒子
三、拯救阿妮瑪的英雄
四、實踐自性的傳道人
五、探詢終極存有的智者
這是一段從發展自我到連結自性的歷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成長課題,也都滿是危機陷阱。整個人生歷程中,我們必然一次次涉入當中的種種挑戰,但「……每次的通過都可以讓我們在意識上、自由上或整合上稍有斬穫……每一次過關都會讓我們多意識到一點真正的自我……」
本書共分為兩部。第一部陸續完成於八○、九○年代,除描繪了男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並延伸討論了男人間的友誼、父職的姿態等議題。第二部,則獨家收錄2020年史丹以「打造中的男人」為題,於台灣榮格心理學會的線上演講實錄。這兩部同樣主題、先後橫跨三十年的文本,不僅讓史丹觀點的跨時代價值不證自明,也令人看見他隨著歲月而愈加深邃的人生智慧。
本書特色
◎於當今榮格心理學界執牛耳的學者莫瑞‧史丹,以榮格觀點詮釋男性心理發展歷程,有警惕,有鼓舞,感動人心。
◎有別於一般線性、聚焦前半生的心理發展理論,本書提出螺旋式發展觀,貼切描繪全人生的心理歷程,讓年輕人滿懷希望,讓中老年人感動莫名。
◎獨家收錄2020年作者為台灣榮格社群作的線上演講實錄,精彩、鮮活又深入。
內容連載頁數 1/6
第三章 父職的姿態(節錄)
父職有一個基於原型模式的基本基礎,而我們可以透過各種父職的姿態或特徵,來辨識出這種元素形式。我將父職的每個姿態都與身體和生理行為加以連結,為了讓父職回歸到它必然由此起源的本能基礎,這樣做是必要的。我首先談到了選擇的姿態,父親透過這個姿態將孩子(通常是最喜歡的孩子)與自己加以聯繫起來。父親在本能上就是偏愛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他的心,受寵的孩子也會對父親的奉獻和愛心做出回應。我談的第二個姿態是立法和守法,父親透過這姿態為後代提供結構和行為方式。父親以這種姿態,運用自己對子女身體、道德和精神的權威,來建立起文化上一貫的凝聚。這是他的頭腦。孩子順從地對這個姿態做出反應。我所談的第三個姿態是創造。父親是創造者,因此應該定位在生命的起源。這是他的陽具。父親以這種姿態,經由生殖活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讓一切事物得以開展。孩子們對此反應出讚賞,在自己的生命中開始模仿父親的創造力。
在最後的這一段,我想提出這一整個系列的四個相關姿態,相信這些姿態也是父職原型核心歷程的不同面向。這一系列的順序如下:提供、保護、橋接,和犧牲。與這些姿態相關的身體部位是手。
我現在以我四歲那年父親的一個動作,將這複雜的四個分開姿態的事例合在一起描述。我父親是一位狂熱的園丁;而那一年,整個收成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需求。我在花園幫他,驕傲地將我的紅色拖車拉過一排排的蔬菜,將這些農產收集起來。有一次,他告訴我,如果我可以將拖車沿著小鎮的人行道拉到雜貨店,也許就可以賣出蔬菜並賺到錢。因此,我朝著這個方向出發,滿懷希望將裝載的拖車拉到街上,這時他給雜貨店打電話,安排由他買下我這些菜。我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向他展示我收到的款項。第二天,他帶我到銀行,我們開了一個儲蓄帳戶。由此,我開始認識到了企業精神和投資概念。
(續)
男人的一生是一場走向社會,返回心靈的旅程,途中種種艱難挑戰,時常令人停下成長腳步,含怨受挫。這本書理解、撫慰了男人的不滿與不安,不僅攸關人生的心靈去向──即所謂個體化歷程,更為身處父權崩解中的當代男性,提出如何立足、自處的重要啟示。
本書作者莫瑞‧史丹為知名榮格分析師,他將男人一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分為五分個階段:
一、母親的男孩
二、父親的兒子
三、拯救阿妮瑪的英雄
四、實踐自性的傳道人
五、探詢終極存有的智者
這是一段從發展自我到連結自性的歷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成長課題,也都滿是危機陷阱。整個人生歷程中,我們必然一次次涉入當中的種種挑戰,但「……每次的通過都可以讓我們在意識上、自由上或整合上稍有斬穫……每一次過關都會讓我們多意識到一點真正的自我……」
本書共分為兩部。第一部陸續完成於八○、九○年代,除描繪了男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並延伸討論了男人間的友誼、父職的姿態等議題。第二部,則獨家收錄2020年史丹以「打造中的男人」為題,於台灣榮格心理學會的線上演講實錄。這兩部同樣主題、先後橫跨三十年的文本,不僅讓史丹觀點的跨時代價值不證自明,也令人看見他隨著歲月而愈加深邃的人生智慧。
本書特色
◎於當今榮格心理學界執牛耳的學者莫瑞‧史丹,以榮格觀點詮釋男性心理發展歷程,有警惕,有鼓舞,感動人心。
◎有別於一般線性、聚焦前半生的心理發展理論,本書提出螺旋式發展觀,貼切描繪全人生的心理歷程,讓年輕人滿懷希望,讓中老年人感動莫名。
◎獨家收錄2020年作者為台灣榮格社群作的線上演講實錄,精彩、鮮活又深入。
內容連載頁數 1/6
第三章 父職的姿態(節錄)
父職有一個基於原型模式的基本基礎,而我們可以透過各種父職的姿態或特徵,來辨識出這種元素形式。我將父職的每個姿態都與身體和生理行為加以連結,為了讓父職回歸到它必然由此起源的本能基礎,這樣做是必要的。我首先談到了選擇的姿態,父親透過這個姿態將孩子(通常是最喜歡的孩子)與自己加以聯繫起來。父親在本能上就是偏愛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他的心,受寵的孩子也會對父親的奉獻和愛心做出回應。我談的第二個姿態是立法和守法,父親透過這姿態為後代提供結構和行為方式。父親以這種姿態,運用自己對子女身體、道德和精神的權威,來建立起文化上一貫的凝聚。這是他的頭腦。孩子順從地對這個姿態做出反應。我所談的第三個姿態是創造。父親是創造者,因此應該定位在生命的起源。這是他的陽具。父親以這種姿態,經由生殖活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讓一切事物得以開展。孩子們對此反應出讚賞,在自己的生命中開始模仿父親的創造力。
在最後的這一段,我想提出這一整個系列的四個相關姿態,相信這些姿態也是父職原型核心歷程的不同面向。這一系列的順序如下:提供、保護、橋接,和犧牲。與這些姿態相關的身體部位是手。
我現在以我四歲那年父親的一個動作,將這複雜的四個分開姿態的事例合在一起描述。我父親是一位狂熱的園丁;而那一年,整個收成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需求。我在花園幫他,驕傲地將我的紅色拖車拉過一排排的蔬菜,將這些農產收集起來。有一次,他告訴我,如果我可以將拖車沿著小鎮的人行道拉到雜貨店,也許就可以賣出蔬菜並賺到錢。因此,我朝著這個方向出發,滿懷希望將裝載的拖車拉到街上,這時他給雜貨店打電話,安排由他買下我這些菜。我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向他展示我收到的款項。第二天,他帶我到銀行,我們開了一個儲蓄帳戶。由此,我開始認識到了企業精神和投資概念。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