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論有多長,結局時回想起來難免感覺好像是一場夢。這樣,我一直自認活在世上是無常的“浮生”。李白說:「人生若夢為歡幾何」,我又憂慮蘇東波所說的「事如春夢了無痕」,而又偏愛沈三白的《浮生六記》,於是“浮生尋夢”引領我走,而走過的痕跡就記錄在這本紀行裡。
這本“尋夢”的紀行,從1967年我出國來日本留學開始,是人生中尋夢的一大契機。果然人生無常,來日本不久,就長期不得返回國門。但異地流浪卻也給我帶來走尋天涯夢鄉的機會。這本紀行就從出國留學的前夕出發,以日本為基地,記錄前往中國、美國、加拿大、路西亞(俄國)、突亞奇、韓國以及回台灣尋夢的經歷。
做為研究歷史、語言的立場,我的?眼點是歷史的與文化的,所以這不是旅遊指南。我的“行萬里路”目標,可以說是探望,“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而更?眼於人文的指標。而為了體現研究台語的“夢想”,全書12篇中有11篇是用台灣福佬語文撰寫,也正呈現本書的另一大特色。
這本“尋夢”的紀行,從1967年我出國來日本留學開始,是人生中尋夢的一大契機。果然人生無常,來日本不久,就長期不得返回國門。但異地流浪卻也給我帶來走尋天涯夢鄉的機會。這本紀行就從出國留學的前夕出發,以日本為基地,記錄前往中國、美國、加拿大、路西亞(俄國)、突亞奇、韓國以及回台灣尋夢的經歷。
做為研究歷史、語言的立場,我的?眼點是歷史的與文化的,所以這不是旅遊指南。我的“行萬里路”目標,可以說是探望,“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而更?眼於人文的指標。而為了體現研究台語的“夢想”,全書12篇中有11篇是用台灣福佬語文撰寫,也正呈現本書的另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