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失序 | 拾書所

文化與失序

$ 221 元 原價 280
本書以前之中譯本唯有韓敏中譯本,水準頗高,譯者也多次於疑難處參考其譯文。本書與其主要差異有三: 一、韓譯本根據蘇珀編《馬修‧阿諾德散文全集》第五冊。二、韓譯本於2002年出版,未及參考2006年牛津大學出版、富含註釋之版本。三、韓譯本偏向直譯,本書偏向意譯,以書名為例,an-archy字根意為「無—領導」,相關字anarchism為流行於19世紀歐洲的無政府主義;筆者根據本書內容,譯anarchy為「失序」。

本書原著甚難翻譯。一因作者阿諾德浸淫希臘、拉丁文,語法受其影響,文句冗長、結構複雜,往往需再讀三讀始明其意。二因作者寫作對象為19世紀英國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與文化背景未多加解釋,譯者只能透過諸多英語版本註釋與其他書籍、網路,盡量了解其背景。

對譯本讀者,譯者假設其具紮實大專程度知識。譯者翻譯之鵠的在幫助讀者明白作者原意,不在逐詞譯出原文,因此雖大致以句為單位翻譯,但不自限於此。為縮短冗長之原文以符合中文語法,譯文中多有採用文言詞句。

現代西方文學批評派別繁多,其各別內容雖不難明白,但譯完此書,筆者對此現象根源才有所了解,阿諾德企圖以文學批評取代基督教,為西方文明奠定新基,但文學批評至今難堪大任,因此面貌始終變換不定。

對今日台灣,此書可供思考之處有幾點:其一,阿諾德指出任何改革皆需考慮當時當地之情形;台灣、甚或中國大陸,過去二三十年多有借自歐美主流文化之概念體制於本地施行,但未周詳考慮是否與本地傳統文化相容,結果往往邯鄲學步,進退不得。其二,阿諾德指出19世紀英國拒絕皈依者(nonconformist)以悲情自限,未能融入歷史主流;台灣自比亞細亞孤兒,情況相類。其三,阿諾德批評英國當時放任的個人主義,缺乏整體關照;台灣學得歐美「權利」、「自由」等概念,卻偏廢了歐美相應的「義務」、「責任」概念;即使西方個人主義之真諦也在個人對上帝負責,台灣之個人主義既不對今日之社會,也不對傳統之祖先,更不對歐美之上帝負責,造成失衡。其四,阿諾德強調文史重於科學,因人類之意義主要來自文史,且正確之文史必然涵蓋科學;台灣過重科學,偏廢文史。其五,阿諾德強調:秩序先於公理,蓋因秩序為公理之必要條件;今日台灣已趨向失序。其六,阿諾德認為「知」重於「行」,蓋因片面之「知」所生之「行」破壞大於建設;阿諾德所言未必全然正確,但足以引導反思:我等據以「行」之「知」是否有所偏廢、是否「甘美與光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