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下一代,我們寫了這本書。
為了打造企業的韌性,
我們用這本書,分享台灣新世代創業家實踐資源循環的經驗。
循環經濟是少數我們可以將優勢運用到淋漓盡致的場域,
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無可取代的獨特地位,
讓台灣人走出自立、自信、自主的空間。
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相較於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模式,循環經濟採行「製造—使用—循環」的模式,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效率,從源頭避免污染與廢棄物的產生,使用更少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
這本書《循環台灣》收錄了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故事,紀錄了優秀企業及人才的循環經濟旅程,有成功、有失敗;有挑戰、有突破;有挫折,還有更多感人的過程。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無限的商機和轉型的契機。最近一年來,我們常說「Taiwan can HELP」,但是憑藉著我們的創意跟彈性,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不只和世界同步,這一次,讓我們走在世界前面,有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驕傲地說:「Taiwan can LEAD」!
推廣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問「我應該怎麼做?」很可惜,這本書裡面沒有標準答案。循環經濟之所以深受多國重視,被視為是蘊含許多機會的藏寶箱,並不是因為它直接告訴了我們能解決眼前困境的「答案」,而是循環經濟讓人看到解決困境的「可能性和想像空間」。當線性經濟讓我們的經濟、生態、環境、甚至當政治陷入滿佈荊棘和泥濘的紛爭時,循環經濟為我們開啟一扇發揮想像力、探索可能性和充滿新契機的大門。
我們的眼光需要放更遠,去思考今天出生的小孩踏入社會時,我們會留下什麼樣貌的台灣?因此,邀請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願景:循環台灣二〇四〇」。二十年,一個世代的時間。這個世代的責任,需要我們以凡事皆可為的態度,擺脫過去、大膽想像未來,從失望和危機中尋獲希望和契機。
透過這本書中,您可以:
• 了解全球鉅變帶來的趨勢與風險,而企業又如何透過採行循環經濟強化韌性
• 閱讀到以系統性方式彙整的台灣循環經濟案例及經驗
• 一同從農業、營建、紡織三大產業,探討台灣轉型循環經濟的關鍵策略
• 從產業循環化、政策循環化、社會循環化三大角度,探索台灣全面啟動循環經濟的契機
摘文
第三章 循環經濟: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你對未來樂觀嗎?」面對無國界的環境危機,常常有人這樣問我。
「我們有權利選擇悲觀嗎?」我總是這樣反問。
如果未來只是過去的延伸,當未來來臨時,我們將會十分的失望。循環經濟會吸引我,並不在於會直接提供解決眼前困境的「答案」,而是循環經濟讓我看到未來可能潛力和想像空間,讓我們可以擺脫過去、想像未來,從失望和危機中尋獲希望和契機。
讓我們歸零思考,將線性經濟封存,打造一個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就是這個新的、再生型的經濟模式,與資源使用、環境衝擊脫鉤的經濟模式。
期待不一樣的未來,就要從凝聚不一樣的價值、做不一樣的事開始。
第一節 3R到2R,從源頭啟動循環經濟
「為什麼要保護環境?」演講的時候聽見我如此提問,聽眾通常會露出詫異甚至質疑的表情,覺得這豈不是理所當然?「如果我們不曾破壞環境,又何必需要『保護』環境呢?」我接著說。這時,聽眾往往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比起如何在破壞後再保護環境,深思造成環境破壞的原因並且能有效處理,難道不是更重要的嗎?
脫鉤:在地球的負荷內成長
在第二章所述的「大加速」的數據中顯示,經濟成長伴隨著資源耗用,也帶來對環境的影響。在這之中,資源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源的開採、製造、消費與拋棄的過程造成了全球九○%以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及水資源的壓力,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更別說是廢棄物及污染了!在SDGs的十七個目標中,就有十個與資源使用直接或間接相關。因此,妥善地運用及管理資源,才是可以治標又治本、達成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如何妥善運用資源呢?聯合國提出了「脫鉤」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用更少的資源,更少的污染,創造更高的價值。
第一重脫鉤:經濟活動與資源使用脫鉤(Resource Decoupling),將每一份資源的產出效益極大化,追求資源生產力的提升。
第二重脫鉤: 經濟活動與環境衝擊脫鉤(Environmental Impact Decoupling),追求經濟活動時環境衝擊的最小化。
第三重脫鉤:資源使用與人類福祉脫鉤(Well-being Decoupling),最終,人類社會的幸福感,不需要靠資源的耗用來提升。
(未完)
為了打造企業的韌性,
我們用這本書,分享台灣新世代創業家實踐資源循環的經驗。
循環經濟是少數我們可以將優勢運用到淋漓盡致的場域,
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無可取代的獨特地位,
讓台灣人走出自立、自信、自主的空間。
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相較於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模式,循環經濟採行「製造—使用—循環」的模式,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效率,從源頭避免污染與廢棄物的產生,使用更少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
這本書《循環台灣》收錄了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故事,紀錄了優秀企業及人才的循環經濟旅程,有成功、有失敗;有挑戰、有突破;有挫折,還有更多感人的過程。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無限的商機和轉型的契機。最近一年來,我們常說「Taiwan can HELP」,但是憑藉著我們的創意跟彈性,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不只和世界同步,這一次,讓我們走在世界前面,有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驕傲地說:「Taiwan can LEAD」!
推廣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問「我應該怎麼做?」很可惜,這本書裡面沒有標準答案。循環經濟之所以深受多國重視,被視為是蘊含許多機會的藏寶箱,並不是因為它直接告訴了我們能解決眼前困境的「答案」,而是循環經濟讓人看到解決困境的「可能性和想像空間」。當線性經濟讓我們的經濟、生態、環境、甚至當政治陷入滿佈荊棘和泥濘的紛爭時,循環經濟為我們開啟一扇發揮想像力、探索可能性和充滿新契機的大門。
我們的眼光需要放更遠,去思考今天出生的小孩踏入社會時,我們會留下什麼樣貌的台灣?因此,邀請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願景:循環台灣二〇四〇」。二十年,一個世代的時間。這個世代的責任,需要我們以凡事皆可為的態度,擺脫過去、大膽想像未來,從失望和危機中尋獲希望和契機。
透過這本書中,您可以:
• 了解全球鉅變帶來的趨勢與風險,而企業又如何透過採行循環經濟強化韌性
• 閱讀到以系統性方式彙整的台灣循環經濟案例及經驗
• 一同從農業、營建、紡織三大產業,探討台灣轉型循環經濟的關鍵策略
• 從產業循環化、政策循環化、社會循環化三大角度,探索台灣全面啟動循環經濟的契機
摘文
第三章 循環經濟: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你對未來樂觀嗎?」面對無國界的環境危機,常常有人這樣問我。
「我們有權利選擇悲觀嗎?」我總是這樣反問。
如果未來只是過去的延伸,當未來來臨時,我們將會十分的失望。循環經濟會吸引我,並不在於會直接提供解決眼前困境的「答案」,而是循環經濟讓我看到未來可能潛力和想像空間,讓我們可以擺脫過去、想像未來,從失望和危機中尋獲希望和契機。
讓我們歸零思考,將線性經濟封存,打造一個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就是這個新的、再生型的經濟模式,與資源使用、環境衝擊脫鉤的經濟模式。
期待不一樣的未來,就要從凝聚不一樣的價值、做不一樣的事開始。
第一節 3R到2R,從源頭啟動循環經濟
「為什麼要保護環境?」演講的時候聽見我如此提問,聽眾通常會露出詫異甚至質疑的表情,覺得這豈不是理所當然?「如果我們不曾破壞環境,又何必需要『保護』環境呢?」我接著說。這時,聽眾往往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比起如何在破壞後再保護環境,深思造成環境破壞的原因並且能有效處理,難道不是更重要的嗎?
脫鉤:在地球的負荷內成長
在第二章所述的「大加速」的數據中顯示,經濟成長伴隨著資源耗用,也帶來對環境的影響。在這之中,資源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源的開採、製造、消費與拋棄的過程造成了全球九○%以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及水資源的壓力,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更別說是廢棄物及污染了!在SDGs的十七個目標中,就有十個與資源使用直接或間接相關。因此,妥善地運用及管理資源,才是可以治標又治本、達成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如何妥善運用資源呢?聯合國提出了「脫鉤」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用更少的資源,更少的污染,創造更高的價值。
第一重脫鉤:經濟活動與資源使用脫鉤(Resource Decoupling),將每一份資源的產出效益極大化,追求資源生產力的提升。
第二重脫鉤: 經濟活動與環境衝擊脫鉤(Environmental Impact Decoupling),追求經濟活動時環境衝擊的最小化。
第三重脫鉤:資源使用與人類福祉脫鉤(Well-being Decoupling),最終,人類社會的幸福感,不需要靠資源的耗用來提升。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