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零?潮臺北 | 拾書所

捌零?潮臺北

$ 379 元 原價 480
前方高能注意!八〇來襲!
臺灣第一間麥當勞、八點檔大戰、股市衝破萬點、迪斯可風潮、百貨折扣戰、髮禁舞禁bye bye、第一家合法舞廳跳起來……

本書除專文介紹八〇年代社會潮流,更史無前例訪談數位臺灣重量級潮流推手,以他們精采的生命史搭配珍貴影像,帶你見證八〇年代,臺灣火焰般的炙熱與輝煌。

八〇臺北,整座城市都在燃燒

麥當勞、偶像歌手、流行時裝、迪斯可、百貨週年慶、彩色螢幕和綜藝節目……你知道嗎,這些我們以為天經地義的事,都是從八〇年代開始出現的。

八〇年代臺灣,可不只有政治解嚴。在這個股市首次衝破萬點的繁華社會,自由而興奮的臺北,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場景;從時尚、飲食、購物、電視、音樂乃至於跑夜店,不只創造流行娛樂史上燦爛且革命性的一頁,至今仍深深影響你我的生活。

本書除了以宏觀文章介紹八〇年代社會與潮流的變幻,也史無前例訪談數位臺灣重量級潮流推手,以他們精采的微觀生命史搭配珍貴影像,帶你見證八〇年代,臺灣火焰般的炙熱與輝煌。

★重量級人物精采深度訪談★
臺灣首代服裝設計師、造型師 呂芳智、洪偉明
把麥當勞帶進臺灣的美式餐飲之父 孫大強
縱橫電視綜藝沙場四十年的製作人 「商姐」商台玉
舊日臺北約會聖地iR 幕後推手 邱柏庭
流行教父・ATT 吸引力董事長 戴春發
第一間合法舞廳KISS Disco創辦人・ 文華東方董事長 林命群

★當代潮人專訪★
「APUJAN」詹朴、「貓下去」陳陸寬、「flying V」鄭光廷 、「百靈果」Ken &凱莉、「驚喜製造」陳心龍……

新舊碰撞火花,探問潮流本質,看見不一樣的臺北!


【內文試閱】
他的臺灣第一家合法舞廳,解放一整個世代的渴望
KISS Disco 創辦人林命群


「這世界不為我們所具備,我有我要到達的武俠境界。」*

這首詩寫的,簡直就是林命群。不論是臺灣第一座超六星級飯店「臺北東方文華」,或是國際巨星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萬人空巷的第一場臺北演唱會,甚至是轟動全臺第一家合法舞廳KISS Disco,全部都是出自林命群之手──旁人越覺得不可能,他越堅持突破完成。體內彷彿同時住著藝術家和企業家靈魂,林命群眼中看見了一個還未實現的理想世界,這三十幾年來,他總是以他的固執和完美,在臺北城市中把理想建造成為現實。

-------

一九八六年──那年臺灣還沒解嚴,舞禁仍在,迪斯可還被視為一種「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動;然而,就在這一年,臺灣第一間合法迪斯可舞廳 KISS Disco,就在國際飯店中泰賓館二樓沸沸揚揚地開張。

那時候去舞廳跳迪斯可,往往被視為是一件屬於「不良份子」的活動,一般年輕學子要是跟爸媽說要去冰宮跳迪斯可,可是會讓爸媽憂心如焚的。然而,現臺北東方文華酒店董事長、當年KISS的創辦靈魂人物林命群,卻一眼洞察了迪斯可文化中通俗、包容且跨越階級的特質,而他,將要在臺灣把迪斯可變成一個「有品質的娛樂」。KISS 這座前所未見的高規格舞廳甫一登場,就創下了無數臺灣記錄,開幕第一天,年輕男女排隊人潮一路洶湧漫延到民生東路口。

當時或許沒有人想過,這個轟動的舞廳,居然會一開就是十八年。

要求每一個細節,
打造國際水準的迪斯可舞廳

KISS屹立不搖的原因,在於它不只是一座舞廳,而是一整個新時代解放的渴望。林命群說:「迪斯可的音樂非常迷人,充滿了自由的靈魂與層次。當時我感覺臺灣的年輕人很可憐,沒有什麼娛樂,也沒有一個正規的地方,能讓他們健康地玩、跳個過癮。我想創造一個這樣的空間,去國外看了很多,發現臺灣對這塊是很陌生的,當時的舞廳對我來說都只有二十分,我想開個九十分的讓大家看看。」 

報紙上大肆宣傳KISS為「強烈閃爍的超級DISCO」:「專用電腦控制,採用科技燈光,以及幽浮燈,六組五米高、高速節拍跳動燈柱,超高功率雷射兩百種變化,二部二百吋畫面專業投影機,三種造煙變化色彩系統⋯⋯」。種種充滿未來感的科技,都是林命群將國際規格的裝潢設備帶進臺灣,打造第一座流行高端舞廳的堅持。獨創設計每每被同業模仿,到現在,臺北市的許多夜店,都還深受KISS的模式影響。

「曾有員工告訴我,有人拿相機來偷拍我們的空間,還丈量裝潢尺寸,我告訴他:『直接把設計圖給他吧!』對我來說,KISS是很難抄襲的。」林命群瀟灑自信地說。KISS光在燈光音響上就花了近六千萬設置,他形容那音響是「世界級的聲音」,清晰而不震耳;場內空調隨時維持十八到二十度,新鮮空氣在場內交換對流,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在裡頭不管逗留多久都能感到舒適;所有的杯碗都是用高壓、高溫殺菌。「這些都不是法令規定,而是我們認為消費者值得享受。」林命群說。

KISS締造的傳說,除了即使放眼國際都是一流的舞廳規格與享受,還有場內對每一個細節的堅持。他的朋友透露,林命群本人觀察細節的投入度驚人,有回兩人在國外精品店,林命群看上一支錶,友人先到街上晃了一大圈,回來,林命群還在看那支錶。KISS第一批員工趙先生也說,當年舞廳裡那每一顆燈,林命群都要求員工要每天擦拭、每週重新上螺絲。

科幻飛碟風、巴洛克華麗風……
每次裝潢宛如iPhone出新機

而說到燈光,一反許多人對夜店「昏暗」的印象,林命群堅持KISS Disco的燈光要有多層次的變化,也要務必「明亮」,要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看見──事實上,「被看見」,正是當時許多男男女女喜歡週末跑KISS的最大原因,這裡宛如一個精緻有氣質的社交場,許在人喜歡來KISS認識新朋友、也與老朋友碰面寒暄。「在這裡,五十公尺內的人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每個人都喜歡盛裝來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曾問一個年輕女生:『怎麼好一陣子沒看到妳?』她說,『最近沒錢買新衣服,不敢來啊。』」

明亮的設計,除了要讓人人都被看見,也是要確保場內安全。為了打造健康、安全的舞廳,KISS是第一個臺灣採取場內卡式錄影監控的營業場所,桌椅也都超過二十公斤,煙灰缸附鐵鍊、釘著在桌子上,剛開始五年都用塑膠杯而不用玻璃杯⋯⋯種種措施,都是為了確保消費者無法輕易拿起重物,喝酒鬧事。而廁所平均每十五分鐘就有維安人員巡邏,一旦發現危險物品或藥品,便直接通報警局。「所以,很多大人都很放心讓他們的孩子進來玩。」

回想KISS的整體設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那座「飛碟」──取材當時流行的影集「星際大戰」,KISS場內安放了一個可升、可降、可載人的飛碟,時間一到就會隨著現場逐漸升溫的氣氛從天而降,火辣女郎會從飛碟中現身,伴著閃動燈光和 DJ 精心Mixing的舞曲,對場內滿滿的鼓譟群眾灑下糖果和折扣券。

事實上,KISS前後共歷經了五次裝潢,每隔幾年就不計成本地暫停營業,將設計全部翻新,KISS最後一次裝潢,耗資一億多,場內搖身一變為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當時還請了義大利的藝術家來繪製壁畫,藝術家把舞廳當教堂一樣在畫,光調漆就調了一個上午,不滿意又重新來過。

KISS每次裝潢都備受矚目,不只設計風格改變,連入口走道都不一樣,讓人驚豔。林命群形容:「對很多消費者來說,KISS的裝潢就像當時推出新款iPhone,大家都好奇:『這次KISS又要把我們帶到什麼地方去呢?』」

從音樂、酒水到演出,
KISS總是不畏挑戰界線

林命群究竟為什麼願意投入這麼多、在空間細節上如此講究?他笑說:「就是一股興趣跟熱情,想整合音樂、舞蹈、藝術等概念,做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夜店。」

「來我們這裡的群眾,根本不用藥,就能自然嗨,當時的音樂真是好聽。」林命群說,好的樂音,是迪斯可的靈魂,也是KISS經營的核心概念。因此除了硬體上的頂級音響,舞廳裡也有全臺灣最多、最豐富的黑膠唱片,甚至直接延攬頂尖的國外 DJ 來KISS放歌(也培育了第一代臺灣DJ),後期還有國際水準的Live Band駐場演出。

KISS首創入場三百五十元、進場還能享兩杯可樂的門票制,打破過去合法舞廳或飯店夜總會總是「高不可攀」的收費,在打工時薪八十元的時代,獲得臺北年輕男女的狂熱歡迎;舞廳每逢週末經常人潮洶湧,平均每兩個人只有一人能入場。「其實我們內部可容納一千五百人,但只放一千一百人進來,每晚外面隨時有五、六百人排隊,出來幾位我們才放進去幾位,就是要讓大家進場時感到舒適,不要寸步難行,這也是我們推出三百五十元入場費能被大眾買單的原因之一。」貼心的 KISS也會送前一百名向隅的民眾免費入場券,讓許多人樂於來排隊。
要求處處做到極致的林命群,就連店內的飲料也不馬虎,特地將紐約的調酒比賽冠軍請來臺北,為臺灣消費者推出許多前所未見的新奇調酒,如「自殺飛機」、「試管」、「長島冰茶」,也是從KISS開始出現後,慢慢在其它酒吧夜店普及。 

KISS另一個突破性創舉,便是邀請澳洲健美男子團體Man Power來臺表演。Man Power成員個個俊俏,練有一身健美肌肉,看了令人血脈噴張,但是Man Power表演並不走脫衣路線,而是實力派的專業演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展演。眼光精準的林命群,率先邀請Man Power來臺,在保守的年代,受到許多輿論抨擊,認為其「敗壞社會善良風俗」,還差點申請不到表演許可證。有趣的是,當時幾位女權主義者如李昂及黃越綏,都站出來為KISS說話,表示這樣的活動為女性開創了新的娛樂享受。爾後,KISS在公車上登了一則廣告,文案斗大地寫著「女人也有取悅自己的自由」。廣告一出,許多遊覽車從中南部一車一車地包上來,大批的女性觀眾買票入場,Man Power在KISS整整轟動了一個月。
  
風光的國際巨星演唱會,
背後是一連串世界級挑戰

除了華麗的硬體、豐富的內容之外,林命群締造的傳奇,還有他在中華體育場舉辦的一系列國際演唱會。當西洋歌手登臺還相當罕見的年代,KISS就為臺北開創了許多的「第一次」──十八年來,KISS共舉辦了六十多場演唱會,舉凡上過港臺或西洋流行排行榜的歌手,如史提夫汪達、Modern Talking、梅豔芳等,幾乎都在他安排下來辦過演唱會。

說起那場史提夫汪達演唱會,林命群對過程的栩栩描繪,展現了他驚人的記憶力:「每分鐘都有新的問題要解決!」他說,史提夫汪達的演唱會是出了名的要求高,為了把整個團隊順利接來臺灣演出兩天,舉凡住宿伙食、行程、接洽……都讓人傷透腦筋,對方甚至要求把「整座舞臺」原封不動搬來臺北,讓他必須豪擲數百萬包機,「我真的暈倒。」他搖頭開玩笑說。
這一切還不打緊,成功包到一架飛機後,演出日期已迫在眉梢,接下來的故事更是驚險宛如刺激電影:先是搶不到當年稀少的航線,再來是出關時間過早沒有海關、又有人臨時改變意願、舞台差點來不及組裝好(最後破紀錄只花了一天)……各種臨時狀況,搞得他焦頭爛額、勞師動眾,最後甚至出動了包括日本運輸大臣(交通部長)石原慎太郎在內的各種有力人士幫忙,整場演唱會才得以順利成行──那可是KISS舉辦的第一場演唱會,他無論如何都要讓其成行。
「在臺北聽那場演唱會的人,都不知道我經過這些事。」他抽了一口菸笑著說。
但即使如此,「所有嚴苛的問題最後都一一解決,非常過癮啊!」林命群還是帥氣地笑,像一個練成武功後溫雅收劍的俠客。

電音衝擊,迪斯可式微
KISS精神不死

二〇〇三年SARS疫情在臺灣爆發,所有夜店面臨重大危機,雖然KISS當時仍繼續維持營業,林命群也願承擔損失,卻遇上了另一個他無法解決的難關——音樂潮流的改變。
「電子搖頭樂開始成為主流,迪斯可逐漸式微,民眾追隨的不再是偶像和好聽的樂音。過去,KISS追求的是一種由真人偶像和現場演唱所創造出來的自然氣氛,後來通通被電腦取代。更重要的是,伴隨這種音樂的是用藥文化的興起,我發現那不是我能改變的,就收掉了KISS。」
KISS的傳奇一燒十八年,曾經的輝煌就這麼落幕,會不會感到可惜?林命群說,當然會,但他也還在等,等待下一個再創潮流的突破點。
他笑說,「我想,這音樂的潮流總會有結束的一天吧,我就不相信人們不會喜歡好聽的旋律。」 這二十年,雖然KISS歇業,但影響力仍繼續在臺灣作用著,無論是空間設計、調酒內容、乃至許多KISS培養的臺灣第一代DJ都紛紛在臺北闖出一片天,KISS的精神,如開枝散葉般地生長在臺北各處。
「八〇年代對我而言,真是一個美好的年代。沒有手機,大家想見面就穿得漂漂亮亮地來到這裡,用有溫度的音樂和人去創造氛圍。」林命群說,「迪斯可很美,不該被妖魔化,KISS把一個在當時被視為『傷風敗俗』的事變得健康,許多人在這裡交到男女朋友和終身伴侶,現在他們應該都五、六十歲了吧。這也是做了一件好事。」說完,他陷入罕見的短暫沉思。
當一個人跳舞是造反,一群人跳舞就是革命。走過當年舞禁,KISS一腳跨過戒嚴規訓的那條線,讓一整個世代的人,一起用跳舞解放身體與心靈,在洶湧的八〇年代,寫下一筆迷人的革命樂章。四十年過去,迪斯可舞曲似乎又開始默默流行起來,而KISS創辦人林命群眼中,仍燃燒著一個旁人看不見的理想境界,他胸懷絕世武功,還在等待更好的時機點,創造下一個打破所有人認知的空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