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柳宗悅一起用耳、用手、用眼來讚嘆和紙之美,
再遇見大和美學Wabi-Sabi的簡樸詩意。
本書匯集〈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
三篇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傾注熱情之作,
透過和紙來強調其材料蘊含的自然及傳統的力量
並把和紙視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二○一四年「和紙:日本手漉和紙技術」成功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和紙為什麼使日本更為美麗?日本人是如何極致發揮和紙的魅力與美感?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為和紙四處走訪,並作《和紙之美》一書——〈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三篇小文除了〈和紙之美〉寫於一九三三年,另兩篇成文於一九四二年(來臺民藝巡禮前夕的)。字裡行間在在流露出對和紙傳統的驚嘆及愛惜之心,娓娓描述和紙「用之美」,也表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尊重致敬及延續創新的渴求。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瑕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召來美夢。我思量著紙的天性,揣測它的命運。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潔淨、溫潤、堅強,同時充滿特殊的情趣。原本,和紙即非單一風貌的紙張。無論是哪一種和紙,在未混入其他紙張的情況下,都呈現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許多人敬愛和紙。不過,有多少人會關心在背後製作的人們,反省製作者的生活與信念呢?在人們遺忘之際,無名工匠逐漸凋零。而,造紙工作卻永恆不滅。
柳宗悅的民藝巡禮,足跡曾踏上臺灣土地,本書特別附錄林承緯教授專文〈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一窺柳宗悅如何關心與欣賞島國臺灣特有的民間造型美感?此外,和紙製作在臺灣也曾有過發展,「微型特展」單元蒐集了出自南投埔里、承襲自日本傳來的手工造紙技術又積極創新,從自己土地發展起來的臺灣手工紙數款,讓讀者從美麗而強韌的紙紋絲路、內在纖維感受紙張的魔力。希望藉由這本小書,從論述、從價值、從作品、從材質、從故事、從旅行……去感受去發掘紙的無限內涵與感染力。
推薦人 ───注目推薦───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謝明良|設計師、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劉悅德|廣興紙寮董事長․黃煥彰|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瑞惠|「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陳韋聿
*專文推薦〈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巫佩蓉(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特別附錄〈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林承緯(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和紙作畫、封面題字/吳繼濤 (書畫創作者、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絕讚好評───
今日,這本《和紙之美》在臺翻譯出版,正好提供你我感受柳宗悅來臺前夕對民藝的所思所想的一道窗口。
(林承緯 民藝、民俗學者,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美紙召來美夢」,希望已經習慣在虛擬世界中生活的人群中,還有些迷戀實存的讀者。
(巫佩蓉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什麼是生活裡的美學?柳宗悅的思索,帶你認識和紙工藝的精神底蘊,以及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價值。
(陳韋聿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自然界的四季交替、日曬雨淋,吸取大地精華的長纖植物,人們用它來造紙。造紙工匠以真誠的心、細緻手法,成就了深具觸感、溫潤及令人無法言喻的質樸韻味。它的美「渾然天成」,叫我如何不珍惜呢?
(陳瑞惠 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純粹何以感動人?從和紙傳統工藝實作、到生活美學的實踐,跟著柳宗悅惜物之美的哲學,在樸實的紙張間,看見和紙謙遜的厚度。
(劉悅德 設計師、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
再遇見大和美學Wabi-Sabi的簡樸詩意。
本書匯集〈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
三篇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傾注熱情之作,
透過和紙來強調其材料蘊含的自然及傳統的力量
並把和紙視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二○一四年「和紙:日本手漉和紙技術」成功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和紙為什麼使日本更為美麗?日本人是如何極致發揮和紙的魅力與美感?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為和紙四處走訪,並作《和紙之美》一書——〈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三篇小文除了〈和紙之美〉寫於一九三三年,另兩篇成文於一九四二年(來臺民藝巡禮前夕的)。字裡行間在在流露出對和紙傳統的驚嘆及愛惜之心,娓娓描述和紙「用之美」,也表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尊重致敬及延續創新的渴求。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瑕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召來美夢。我思量著紙的天性,揣測它的命運。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潔淨、溫潤、堅強,同時充滿特殊的情趣。原本,和紙即非單一風貌的紙張。無論是哪一種和紙,在未混入其他紙張的情況下,都呈現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許多人敬愛和紙。不過,有多少人會關心在背後製作的人們,反省製作者的生活與信念呢?在人們遺忘之際,無名工匠逐漸凋零。而,造紙工作卻永恆不滅。
柳宗悅的民藝巡禮,足跡曾踏上臺灣土地,本書特別附錄林承緯教授專文〈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一窺柳宗悅如何關心與欣賞島國臺灣特有的民間造型美感?此外,和紙製作在臺灣也曾有過發展,「微型特展」單元蒐集了出自南投埔里、承襲自日本傳來的手工造紙技術又積極創新,從自己土地發展起來的臺灣手工紙數款,讓讀者從美麗而強韌的紙紋絲路、內在纖維感受紙張的魔力。希望藉由這本小書,從論述、從價值、從作品、從材質、從故事、從旅行……去感受去發掘紙的無限內涵與感染力。
推薦人 ───注目推薦───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謝明良|設計師、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劉悅德|廣興紙寮董事長․黃煥彰|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瑞惠|「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陳韋聿
*專文推薦〈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巫佩蓉(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特別附錄〈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林承緯(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和紙作畫、封面題字/吳繼濤 (書畫創作者、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絕讚好評───
今日,這本《和紙之美》在臺翻譯出版,正好提供你我感受柳宗悅來臺前夕對民藝的所思所想的一道窗口。
(林承緯 民藝、民俗學者,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美紙召來美夢」,希望已經習慣在虛擬世界中生活的人群中,還有些迷戀實存的讀者。
(巫佩蓉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什麼是生活裡的美學?柳宗悅的思索,帶你認識和紙工藝的精神底蘊,以及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價值。
(陳韋聿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自然界的四季交替、日曬雨淋,吸取大地精華的長纖植物,人們用它來造紙。造紙工匠以真誠的心、細緻手法,成就了深具觸感、溫潤及令人無法言喻的質樸韻味。它的美「渾然天成」,叫我如何不珍惜呢?
(陳瑞惠 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純粹何以感動人?從和紙傳統工藝實作、到生活美學的實踐,跟著柳宗悅惜物之美的哲學,在樸實的紙張間,看見和紙謙遜的厚度。
(劉悅德 設計師、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