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的異端 | 拾書所

五色的異端

$ 316 元 原價 400
  1966年,當時高二的張承志秉著對革命的激情,創造了「紅衛兵」這個後來震動世界的詞彙。四十年後,他理解到,那時所敵對的不應該是一個階級,真正的敵人,其實是對人的種種歧視。在《五色的異端》一書中,作者以其多重非主流的身分,質疑人類的所有歧視。

  張承志一直是個傳奇性的異議作家。對他來說,這本書書名所說的「五色」代表他的重要命題:紅色代表他堅持的革命,綠色代表他伊斯蘭的信仰;這個紅襯綠構成生命主要色調。蒙古馬的黃色,與新疆天空的藍色;這兩個地方的生命經歷,如同草原般擴展他的心靈。而最後一色黑色,代表上述四種混雜而成的黑,也代表墨水的黑。他自言:「只要一息尚存,惟堅決反擊⽽已,把我黑色的⽂章炸彈,投向這無恥的世界。」

  對於大部分台灣讀者而言,張承志文章是陌生的,也可能是過於複雜的。陌生,因為他對中國革命的情懷我們未曾經歷,也因為他穿越國界地對伊斯蘭的關懷,對我們這種深受美國影響長大的一代來說難以理解。複雜,因為他思想的細致度不容妥協,黑與白的界限只能逐字推敲,漏看一字獲得的理解都會天差地遠。911是一個結果還是一個起點?蘇珊・桑塔格如何依舊站在美帝的那一頭?反過來,他心中的紅色中國又如何不得見於今日的共黨政權?讓他在中國所有主流媒體被迫銷聲匿跡?

  此書彙集共三十七篇,集結張承志各時期的短文作品。每一篇短文,都能直視張承志的人,文字犀利,直言而不諱,時時點出許多有關人在文化、思想上的盲點,並且批判之,但卻又不止於此。三十四篇的彙集,從嚴肅、浪漫、瀟灑、憂慮、警示,種種情緒一氣呵成。

  作為中國穆斯林作家,張承志不斷挖掘自己身為中國穆斯林的意義,探討伊斯蘭在當代中國,甚或整個國際關係中所受到歧視以及忽略。此書不僅是自我生命的書寫,更多的是對文化民族的自大/歧視做出批判。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讀張承志的文章,可以提供仍在尋求定位的台灣人一種全然不同的視角。他對我們提出深刻的難題:對於認同、身份、民族,並不存在一個簡單而又不歧視他人的答案。

  而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責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