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三部曲之第一、二部
德國電影巨匠第一手觀點
從影評人到導演,見證溫德斯成為
德國新浪潮導演的第一個20年
暢談──為何拍電影∣故事會撒謊
拍攝《夏日記遊》、《守門員的焦慮》、《紅字》、《愛麗絲漫遊城市》
《歧路》、《公路之王》、《美國朋友》、《水上迴光》、《神探漢密特》、《事物的狀態》、
、《巴黎,德州》、《尋找小津》、《慾望之翼》……經典創作的過程&思考
經典問卷《666 號房》──如何訪問高達、史匹柏、法斯賓達、荷索、
安東尼奧尼等14位名導,看電影未來
首度德文翻譯‧全新繁體中文版
認識電影大師的讀影&創作心法!
▌首刷隨書贈品▌
Giloo紀實影音 30天免費觀影序號
兌換期限至2021.12.31止
讓你觀賞三部溫德斯經典紀錄片
【尋找小津│城市時裝速記│樂士浮生錄】
電影創作不是要把人們的注意力從這個世界引開,而是要把這個世界指給人們看。
───溫德斯
▌電影大師,如何反思影像及創作?
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為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依時序收錄他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本書為第一部「情感創作」和第二部「影像邏輯」的集結,溫德斯1970拍攝首部劇情長片之前,就開始撰寫文章,首部曲收錄他從1968年至完成《巴黎,德州》的1984年間,於各種場合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二部曲則收錄了他作為電影人第一個二十年,帶領讀者見證他的創作歷程,影像和小說是如何融合的?音樂如何啟動他的第一部短片?並詳述他在這段期間完成的逾十四部電影的創作歷程與思考。
▌首部曲:情感創作───夢想的啟動
本書收錄溫德斯在1968年至1984年,十六年間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揭示了他如何透過觀看電影,聆聽音樂,來對電影媒體反思。他的思想如何密不可分地陪伴並塑造他的電影作品。溫德斯不遺餘力地書寫電影──出於對德國電影評論和電影文化現狀的憤怒;真誠表達對那些糟透了,或是與之相反,堪稱學習典範電影作品的關注與驚愕。
溫德斯從未以新聞的立場來評論電影。他更著墨於電影感知的瞬間,即「電影夢想」,並將其與電影史,以及佔據了整整一世代人的當前經驗聯繫起來:不論是最新的高達電影或是滾石樂團最近的唱片;爺爺時代的老電影之於德國新浪潮的首次嘗試;不論是《逍遙騎士》或《狂沙十萬里》等經典片,亞佛烈德.希區考克、勞勃.阿特曼、法蘭索瓦.楚浮的作品,亦或是搖滾電影等。在對佛列茲‧朗的悼詞中,溫德斯反思了被摧毀的德國電影傳統;在與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電影」辯論中,他遵循了意識形態、電影語言和電影敘事之間的連結;另一篇文章則闡述了溫德斯的「美國夢」和「公路電影」的思想。
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目的在於展現電影對於我們的意義:電影與生活有多密切關聯;電影比起過去的戲劇、音樂或視覺藝術,成為對我們這個時代更準確且更全面的文獻;電影可以透過疏離人們的渴望和恐懼,對我們造成傷害,相反地也能開拓我們的生活並揭示自由,為我們帶來益處──電影遠遠不只是製作電影的產業。
▌二部曲:影像邏輯───電影的實踐
二部曲收錄了溫德斯作為電影人的第一個二十年:從早期的音樂電影,德國的公路電影《公路之王》,到美國電影夢《巴黎,德州》和《慾望之翼》;展現溫德斯身為一個導演與朋友和同仁之間的對話:與荷索和法斯賓達、安東尼奧尼和高達等當代電影大師,討論了電影是否還有未來以及前景為何;多篇電影回憶錄,其中談論了拍片緣由,開拍時的經濟條件,拍攝的冒險過程和剪接台上編輯工作的酸甜苦辣。
讀者更可見證他從《夏日記遊》到《巴黎,德州》、《慾望之翼》的完整創作過程:影像(體驗、夢境、想像)和故事(神話、小說、混合訊息)如何融合在一起,電影創意又是如何發想的。本書文字為讀者呈現出一幅關於電影美學的廣泛草圖,這一切來自於攝影機後的實踐,與其在影像及其邏輯之間不斷思辨的成果。
▌那一夜,我想起溫德斯的話
‧電影中最大的冒險就是生活本身。
‧在一部電影中不惜一切代價講一個故事是沒有意義的。
‧小津教我,就算沒有「故事」也可以講述一場電影。
˙電影的可能性,在於「忠實呈現事物原貌」,藉此得以「拯救事物的存在」。
‧千萬不要試圖講一個故事後再去尋找角色,你必須先擁有角色,再與他們一起尋找故事。
‧我拍的許多電影其實都是根據旅行路線,而不是劇本。
‧到達任何地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旅途中有正確的「態度」。保持在路途中,不是為了去「哪裡」,而是「行進」。
▌各界讚譽&推薦
溫德斯是電影界的異議分子。他不斷指出電影的困境,但同時也為電影指出新的出路,並開啟一些新的空間和經驗:新的故事。──《時代週報》(Die Zeit)
溫德斯電影作品的出色之處就在於它們呈現出覺醒者的激動,以及人們對所見之種種的驚訝和好奇。──《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溫德斯是魔法師!──《明鏡週刊》(Der Spiegel)
沈可尚|導演
若要看待一位作者電影的世界觀,本書非讀不可!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以電影探尋事物的本質,必必必必看!
張榮吉|導演
觀看過程彷彿是回到導演的起點,回到電影的最初。
陳駿霖|導演
溫德斯是過去四、五十來最偉大的導演和藝術家之一,這套書驚人地帶領我們進入他的創作歷程。
瞿友寧|導演
溫德斯教會我其實可以披著翅膀看這世界,而距離的衡量是多餘的。
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曾經凌晨排隊買票只為了看《巴黎,德州》,後來更因為《一頁台北》陪他走過台北一些巷弄,那些我們覺得不起眼、他卻覺得異常有趣的地方。他把世界的實景透過電影攝成「真實的虛像」,這本書不但是所有編導製片應該要讀的,喜愛文學的讀者們更可以在其中找到個人的理想之境。
▌影壇13人,好評推薦
王志欽|影評人
王派彰|策展人
沈可尚|導演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徐明瀚|電影與藝術評論人
張榮吉|導演
陳駿霖|導演
黃以曦|影評人
黃嘉俊|黑糖導演
聞天祥|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
楊元鈴|溫德斯【在路上】影展策展人
瞿友寧|導演
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德國電影巨匠第一手觀點
從影評人到導演,見證溫德斯成為
德國新浪潮導演的第一個20年
暢談──為何拍電影∣故事會撒謊
拍攝《夏日記遊》、《守門員的焦慮》、《紅字》、《愛麗絲漫遊城市》
《歧路》、《公路之王》、《美國朋友》、《水上迴光》、《神探漢密特》、《事物的狀態》、
、《巴黎,德州》、《尋找小津》、《慾望之翼》……經典創作的過程&思考
經典問卷《666 號房》──如何訪問高達、史匹柏、法斯賓達、荷索、
安東尼奧尼等14位名導,看電影未來
首度德文翻譯‧全新繁體中文版
認識電影大師的讀影&創作心法!
▌首刷隨書贈品▌
Giloo紀實影音 30天免費觀影序號
兌換期限至2021.12.31止
讓你觀賞三部溫德斯經典紀錄片
【尋找小津│城市時裝速記│樂士浮生錄】
電影創作不是要把人們的注意力從這個世界引開,而是要把這個世界指給人們看。
───溫德斯
▌電影大師,如何反思影像及創作?
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為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依時序收錄他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本書為第一部「情感創作」和第二部「影像邏輯」的集結,溫德斯1970拍攝首部劇情長片之前,就開始撰寫文章,首部曲收錄他從1968年至完成《巴黎,德州》的1984年間,於各種場合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二部曲則收錄了他作為電影人第一個二十年,帶領讀者見證他的創作歷程,影像和小說是如何融合的?音樂如何啟動他的第一部短片?並詳述他在這段期間完成的逾十四部電影的創作歷程與思考。
▌首部曲:情感創作───夢想的啟動
本書收錄溫德斯在1968年至1984年,十六年間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揭示了他如何透過觀看電影,聆聽音樂,來對電影媒體反思。他的思想如何密不可分地陪伴並塑造他的電影作品。溫德斯不遺餘力地書寫電影──出於對德國電影評論和電影文化現狀的憤怒;真誠表達對那些糟透了,或是與之相反,堪稱學習典範電影作品的關注與驚愕。
溫德斯從未以新聞的立場來評論電影。他更著墨於電影感知的瞬間,即「電影夢想」,並將其與電影史,以及佔據了整整一世代人的當前經驗聯繫起來:不論是最新的高達電影或是滾石樂團最近的唱片;爺爺時代的老電影之於德國新浪潮的首次嘗試;不論是《逍遙騎士》或《狂沙十萬里》等經典片,亞佛烈德.希區考克、勞勃.阿特曼、法蘭索瓦.楚浮的作品,亦或是搖滾電影等。在對佛列茲‧朗的悼詞中,溫德斯反思了被摧毀的德國電影傳統;在與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電影」辯論中,他遵循了意識形態、電影語言和電影敘事之間的連結;另一篇文章則闡述了溫德斯的「美國夢」和「公路電影」的思想。
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目的在於展現電影對於我們的意義:電影與生活有多密切關聯;電影比起過去的戲劇、音樂或視覺藝術,成為對我們這個時代更準確且更全面的文獻;電影可以透過疏離人們的渴望和恐懼,對我們造成傷害,相反地也能開拓我們的生活並揭示自由,為我們帶來益處──電影遠遠不只是製作電影的產業。
▌二部曲:影像邏輯───電影的實踐
二部曲收錄了溫德斯作為電影人的第一個二十年:從早期的音樂電影,德國的公路電影《公路之王》,到美國電影夢《巴黎,德州》和《慾望之翼》;展現溫德斯身為一個導演與朋友和同仁之間的對話:與荷索和法斯賓達、安東尼奧尼和高達等當代電影大師,討論了電影是否還有未來以及前景為何;多篇電影回憶錄,其中談論了拍片緣由,開拍時的經濟條件,拍攝的冒險過程和剪接台上編輯工作的酸甜苦辣。
讀者更可見證他從《夏日記遊》到《巴黎,德州》、《慾望之翼》的完整創作過程:影像(體驗、夢境、想像)和故事(神話、小說、混合訊息)如何融合在一起,電影創意又是如何發想的。本書文字為讀者呈現出一幅關於電影美學的廣泛草圖,這一切來自於攝影機後的實踐,與其在影像及其邏輯之間不斷思辨的成果。
▌那一夜,我想起溫德斯的話
‧電影中最大的冒險就是生活本身。
‧在一部電影中不惜一切代價講一個故事是沒有意義的。
‧小津教我,就算沒有「故事」也可以講述一場電影。
˙電影的可能性,在於「忠實呈現事物原貌」,藉此得以「拯救事物的存在」。
‧千萬不要試圖講一個故事後再去尋找角色,你必須先擁有角色,再與他們一起尋找故事。
‧我拍的許多電影其實都是根據旅行路線,而不是劇本。
‧到達任何地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旅途中有正確的「態度」。保持在路途中,不是為了去「哪裡」,而是「行進」。
▌各界讚譽&推薦
溫德斯是電影界的異議分子。他不斷指出電影的困境,但同時也為電影指出新的出路,並開啟一些新的空間和經驗:新的故事。──《時代週報》(Die Zeit)
溫德斯電影作品的出色之處就在於它們呈現出覺醒者的激動,以及人們對所見之種種的驚訝和好奇。──《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溫德斯是魔法師!──《明鏡週刊》(Der Spiegel)
沈可尚|導演
若要看待一位作者電影的世界觀,本書非讀不可!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以電影探尋事物的本質,必必必必看!
張榮吉|導演
觀看過程彷彿是回到導演的起點,回到電影的最初。
陳駿霖|導演
溫德斯是過去四、五十來最偉大的導演和藝術家之一,這套書驚人地帶領我們進入他的創作歷程。
瞿友寧|導演
溫德斯教會我其實可以披著翅膀看這世界,而距離的衡量是多餘的。
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曾經凌晨排隊買票只為了看《巴黎,德州》,後來更因為《一頁台北》陪他走過台北一些巷弄,那些我們覺得不起眼、他卻覺得異常有趣的地方。他把世界的實景透過電影攝成「真實的虛像」,這本書不但是所有編導製片應該要讀的,喜愛文學的讀者們更可以在其中找到個人的理想之境。
▌影壇13人,好評推薦
王志欽|影評人
王派彰|策展人
沈可尚|導演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徐明瀚|電影與藝術評論人
張榮吉|導演
陳駿霖|導演
黃以曦|影評人
黃嘉俊|黑糖導演
聞天祥|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
楊元鈴|溫德斯【在路上】影展策展人
瞿友寧|導演
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