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戀關係療法――找出你的依附類型,改變互動方式,讓你們的關係更有安全感,更親近、更持久 | 拾書所

情感依戀關係療法――找出你的依附類型,改變互動方式,讓你們的關係更有安全感,更親近、更持久

$ 316 元 原價 400
「生物心理學派伴侶諮商」(PACT)創始人史丹・塔特金(Stan Tatkin)──極力推薦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曾心怡 臨床心理師/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列)──齊聲推薦

「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探索工具,幫助讀者可以檢視自己的需求,伴侶的需求,以及雙方互動的樣貌。」──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很適合正對感情迷惘,卻又不知道從何開始學習的人」──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本書好適合當作大腦依戀障礙的延伸工具書,裡面大量的工具、列表清單和問卷,讓我得到很多諮商上實務的靈感。我非常樂意為本書推薦,也會極力推薦給困在關係當中的個案們。」──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與他人產生數十種重要關係,
其對象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夫妻、朋友、師長、同學、同事……等等,
如果在關係中的安全感得到保障,會不會以不同的方式體驗世界,與人親近呢?

一個人在與他人關係中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稱之為依附類型(attachment style),
這是決定關係成功與否的重大因素。

你覺得自己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嗎?
你是屬於哪一種依附類型?
是焦慮依附型?逃避依附型?還是安全依附型?
這些類型的互動方式如何進行才是正向的?
怎樣避免掉進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中?

有一種方式能夠確保你擁有穩定、持久的親密關係──
那就是找到你自己與你所愛之人的依附類型,
學習以更健康的方式跟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們和睦相處。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近年來探索情感關係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理論,
這個理論最早來自於嬰兒和母親的互動關係,
隨著心理學家的研究,漸漸地被帶到了成人伴侶世界當中,
並成為當代探索成人感情與人際關係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本書以依附理論領域的核心見解為根據,提供大量的練習,
除了幫助你了解自己的依附模式與傾向,
也會提供你如何識別最親近者所表現的模式。
請把你在本書中做的練習視為投資在更健康、更穩定的未來。

在本書中,你將學習到:
依附理論101──學習依附理論的基礎知識及其對自己的意義。
你的依附類型──了解自己對人際關係的想法和感覺如何導致焦慮、迴避,甚至對安全的依附行為造成衝擊。
如何療癒──使用練習和問卷調查以增進自己對人際關係的理解、親密感和穩定性。

無論你是獨自一人或跟親愛的人一起完成這本書,
希望到時候你能夠更了解自己以及你所在乎的人。
藉由在書中學到並與所愛之人分享的新技能,
你就可以開始營造更健康、更親密也更穩固的關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