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週正念練習: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附練習光碟) | 拾書所

八週正念練習: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附練習光碟)

$ 276 元 原價 350
從很深的不快樂中,找回完整的自己。

憂鬱的自責、焦慮的恐懼、承受壓力的筋疲力竭……
即使在最困難的情境,也有一種安靜、明智的聲音,
讓人收拾散亂的心,回到呼吸和身體感受。
當我們的心變得穩定,就能回應生命中的艱難與痛苦。
正念練習提供一條發現之路,讓人真實地參與,深度地感受,
產生悲憫的行動,真誠地活出生命。

這本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令人讚嘆又迷人……從作者豐富的經驗中,我看到這本工具書獨一無二的優點與功能。
──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除了次第分明的觀念引導,本書更為珍貴的是逐步帶領你進行不同形式的正念練習……讓你擺脫慣性思考的固有窠臼,引領你進入直接身體經驗,品嘗領會第一手智慧的美好滋味。
──石世明(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

推薦
李燕蕙(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副教授)
周少華(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洪敬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淑惠(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馬淑華(香港靜觀中心創會導師)
張素凰(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溫宗堃(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
劉益宏(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副院長)
聯合推薦(謹依姓名筆劃排序)

目錄
推薦序 獨一無二的正念工具書 喬.卡巴金
譯者序 開發你的身心健康之道 石世明
作者說明

第一部 基本原理
1 歡迎
2 憂鬱、不快樂和情緒困擾:為什麼我們會被困住?
3 行動、同在和正念
4 做好準備

第二部 正念認知治療(MBCT)課程
5 第一週課程:超越自動導航
6 第二週課程:另一種理解之道
7 第三週課程:回到此刻的家──收拾散亂的心
8 第四週課程:辨識厭惡感
9 第五週課程: 容讓事物如其所是
10 第六週課程:視念頭為念頭
11 第七週課程:行動中的仁慈
12 第八週課程:接下來要做什麼?

註釋
MP3光碟目錄

推薦序:獨一無二的正念工具書 喬.卡巴金

這本書真是棒極了。我花了一些時間才了解它是如何的棒。我在想,對這本書我有著對工具書一般會存在的些微偏見,也因為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已是在他們的作品當中,我不禁懷疑:「為何需要另一本正念認知治療(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的書,並且是關於MBCT的工具書?」作者們已經盡了如此大的努力,讓MBCT很容易被治療師或社會大眾理解,MBCT已經非常受歡迎,也獲得高度重視,人們從它獲益良多。到底還有什麼是不夠的?還能夠再多說些什麼呢?還需要從人們獲得更多的支持嗎?作者能夠讓這個主題更清晰嗎?他們還有可能為它添加更多魅力嗎?對這些嚴正提問的答案是:「還有很多。」
閱讀此書,沉浸其中一會兒,我很快就理解這本書的確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令人讚嘆又迷人。本書為你帶來MBCT的經驗,透過一種新的方式培養生活中的正念,就現實層面來說,幾乎讓你變成課程中的成員,好像你就在教室中,不只有帶領的老師,還有整個團體成員的關注和提問,以及他們的經驗,一旦你進入練習,毫無疑問地將會跟你的經驗非常類似。透過這個方式,從作者豐富的經驗中,我看到這本工具書獨一無二的優點與功能。在我原先想法裡所缺少的這一塊,確實因此而獲得完整。
這本書做為一位可受信任的朋友、諮詢的對象和指導者,至少在一本書能夠做到的範圍,它帶給你,這位讀者,一種以朋友相待的感受,而這樣的感受與其說是來自作者個人,不如說是這個過程本身,當你一日接著一日、一週接著一週透過正念的培養,用簡單卻可能促成深刻解脫的方式來探索你的心靈與身體。此書讓我們逐步了解內心的舊習慣很容易將我們套牢,即使在表面上,我們的念頭是為了要讓我們了解事物,並讓我們的命運變得更好。
本書一個最令人喜愛和實用的特色,就是來來回回的對話,提出我們自己可能正在思考的問題,接著提供的答案能夠幫助我們用一種更為仁慈、不受限的新方式來看待事物,這些就是課堂中其他成員的聲音,他們和你做一樣的練習,所提問的問題和報告的經驗就如同你一般。在對話中,帶領人對於各種問題和不確定感的回應是如此溫柔、極為清晰並令人感到安心,每天出現的問題像是如何練習、練習什麼以及你是否「做得正確」,換句話說,你經驗到的內容是否有效。而這些溫柔且令人安心的字句,總是在這裡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你,你所經驗到的是有效的,因為它是你的經驗,同時因為你對它產生了覺察。
從你自己的經驗中學習是更具有優勢的作法,透過相信你的經驗來學習,當你將經驗保持在覺察當中,透過你平時看待事情的框架,好和壞、喜歡和不喜歡,同時超越這些框架,對過去會讓你生氣、進入某種困境,或陷入無休止與沒有幫助的過度思考和黑暗漩渦的狀態,找到新的方式進入關係。全然地參與本書提供的課程,引導你邀請這樣的時刻回到你的生活與生命之中,雖然這麼做需要勇氣,但它的好處是難以估計的。透過清明與悲憫,它向你顯示了過去你認為是你的命運,已經不再是你的命運;和其他人一樣,你有著無限的機會來鍛鍊學習、成長和療癒的肌肉,一但你知道這是可能的,你的生命會因此獲得轉化;如同其他人一樣,你有著無限的機會來領悟你有真實的選擇,一刻接著一刻,無論你和你的內心、身體和世界所呈現出來的一切,形成了何種關係。
實際狀況是,在觀點上的簡單轉變,一刻接著一刻──特別是在艱困、令你害怕或沮喪的時刻,這麼做會讓一切變得不同。它能將生命交回給你自己,成為它的圓滿與美麗。我希望確實如此。沉浸在本書中,全心全意地進行它所提供的課程──無論在你的心中和生活中出現什麼,都會成為這個課程的重要部分,能夠讓一切變得不同。祈願你能夠進入這個新的存有方式,一刻接著一刻,並且讓你的行動源自你的同在。祈願你帶著仁慈,認真練習,溫柔練習。在此,你已經將自己交給專家,包括你自己,並且特別是你這位專家。

譯者序:開發你的身心健康之道

石世明(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

人人能從此書獲益

從小,教育訓練我們成為善於解決問題的人、努力奮發向上的人、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我們知道邁向成功與成就應該具有的態度和方法。這很好,但不夠。
多數人沒有機會好好學習如何保持身心平衡、如何面對情緒、如何與自己同在,以至於在追求理想或成就的過程中,身心失去平衡而出現疾病;遇到不如意或困難,無法跳脫情緒而造成更大危機;當有機會靜下來時,卻發現難以和自己獨處而感到隱隱不安。
本書結合正念減壓與認知行為治療兩大取向,一步步引導你找到身心平衡的方法,如本書第三章所言,讓你的生命能夠沿著你對快樂與幸福的最深渴望而開展。

面對不想要的情緒與經驗

正念認知治療的發展雖以預防憂鬱症復發做為開始,但能被運用到每個人需要培養的情緒覺察與管理。對於讓自己感到不愉悅、產生厭惡感或負面心理狀態的經驗,我們常「自動化」地透過慣性反應企圖擺脫它、逃避它,或採用問題解決的方式──即本書所謂的行動模式,試圖消除它。但是,心情不是問題,無法像「事情」一樣被問題解決,原本只是心中稍縱即逝的負面念頭或感受,進入行動模式的邏輯後卻衍生出更多問題。
正念取向引導我們看到「心如何進行運作」,如何不自覺地替既有現象,加上從個人經驗而生的偏見,透過專注力與覺察力訓練,容讓事物與內心種種反應如其所是,將念頭視為念頭、感受視為感受而非事實,學習用接納態度與厭惡感及困難共處一會兒──即同在模式,並對自己保持仁慈。這麼一來,負面情緒與經驗不會進一步演變成更大困擾,反而讓我們有機會擴展覺察,並與內在智慧接觸。

每個當下,綿延成你的生命

除了次第分明的觀念引導,本書更為珍貴的是逐步帶領你進行不同形式的正念練習:葡萄乾練習、身體掃描、靜坐、正念呼吸、伸展、步行,每個練習步步到位,每個提點醍醐灌頂,在一刻接著一刻、一日接著一日的練習當中,讓你擺脫慣性思考的固有窠臼,引領你進入直接身體經驗,品嘗領會第一手智慧的美好滋味。
特別是貫穿本書的3分鐘呼吸空間,非常實用,隨時能夠協助你從沉浸在對過去的懊悔與對未來的擔憂中,解脫出來。跟隨作者的引導進行練習,在不同的壓力情境下,在一呼一吸這神奇而美妙的短暫空間當中,有機會看到固有習性的樣貌,鬆開莫名的執著,在專注與覺察的當下,看到新的可能性,念念分明選擇如何回應你的生命。誠如一位參與課程的成員所領悟的:「如果我能夠照顧好每個當下,全然活出每一刻,每個當下串接起來,不就是我整個人生的樣貌了嗎?」
祝福你有機會給自己八週的時間,疼愛自己,常回當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