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穿內褲?」
暢銷書《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作者上野千鶴子 成名代表作
一部由「內褲」而起,最終來到社會學研究的「性的文明史」。
獨家收錄:「20週年紀念」繁體中文版序
人,為什麼要穿內褲?
蝴蝶型內褲、比基尼式、低腰式、高腰開衩型……
明明是為了遮掩而穿上的衣物,為什麼穿了更色情呢?
掌握內褲,竟然等於掌握了性器官?妻子與母親其實在透過內褲爭奪霸權?
日本色情媒體超越其他國家的猥褻感,竟然是來自他們堅持「不把內褲脫掉」?
女性的通往純潔之路竟然是──內褲?
★★★只有上野千鶴子,才能超越上野千鶴子★★★
1989年,《裙底下的劇場》甫上市即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暢銷書!身為女性學和性別研究先驅的上野千鶴子,當時便已預見現今的社會現象:男性將撤退出性的現場、戀物癖化、二次元性產業的大規模崛起……。她以辛辣而明快的論述,嚴謹地建構了這部由「內褲」而起、最終來到社會學研究的「性的文明史」。
★★★裙底下的劇場,華麗上演★★★
裙底風光一:穿內褲是為了遮掩,還是為了突顯?
人們是為了機能性的理由,還是象徵性的意義開始穿內褲?從內褲的發展歷史開始,窺探內褲隱藏(突顯)的社會現象吧。
裙底風光二:掌握內褲=性器官管理?
從「每天洗內褲」的習慣養成開始,母親悄悄地掌握了性器官的管轄權。月經的來襲拯救了女性,男性卻可能一輩子都將性器官的遙控器交給母親。
裙底風光三:想像比真實來得猥褻?
日本色情媒體那難以取代的猥褻感,或許和他們特別加強了「性妄想空間」有關。畢竟,被內褲包裹的身體,遠比赤裸裸的性器官來得更令人遐想。這片留白、讓人任意想像的空間,我意識到了──我正在性幻想……還有比這更猥褻的事嗎?
裙底風光四:鏡子國度的自戀情節?
只有男性會透過色情媒體獲得愉悅嗎?色情媒體其實也製作得可以讓女性感到興奮!女性在鏡子國度中以男性的視線觀看自己,最終達到自我物化極致的自戀,從此,內褲戀物癖不再僅限男性。
裙底風光五:現代的男女性根本不想抵達性器官吧?
直到近代才開始視性器官為禁忌,理想的女性性器官讓真實變得不夠美麗,蠶絲內褲成了救星。(是嗎?)比起摸著真實的性器官,不如撫摸絲質內褲來得更為舒服,將借喻做為屏障,把過程切成片段。你們,根本不想抵達性器官吧?
★★★話題指數破表!日本讀者一讚再讚:請書店正視需要這本書的讀者!★★★
「參照本書而做出的評論,或許是內容跟表現太激動了,竟然被網路書店單方面地刪了評論?既然上架了這類書,就要有相應的肚量嘛!好想陳情!」
「這本書實在太熱門!根本無法在圖書館借到,只好買下來了。」
「從內褲研究發展為社會學,好厲害的一本書(笑)。上野老師的書總是能在我心裡開啟一扇新的門,好可怕(笑)。」
「20年前的分析,竟能如此精準!我要和上野老師致敬!」
「1989年的書,卻預言了現在的草食男、肉食女現象。」
「通過內褲,我們認識了性的真實模樣。」
目次
台灣版作者序
序 章 專屬女性的王國
第一章 歷史 內褲進化論
第二章 家族 內褲與性器官管理
第三章 現代 內褲的休閒化
第四章 心理 鏡子國度的自戀情節
第五章 生理 覆蓋性器的絲綢保鮮膜
後記
文庫版後記
序
聽聞我的著作《裙底下的劇場》將要被翻譯成中文,實在覺得感觸良多。在一九八九年這本書於日本發行後,沒幾年就有出版韓文譯本的計畫,但是由於某位有識者認為「時機尚早」,翻譯與出版的計畫因此遭到了延宕。而至今又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光陰了。亞洲文化圈的性風氣,是否已發展到與日本並駕齊驅的狀態了呢?我不清楚這一次台灣發行了這本譯作之後,是否有可能會逆流到中國大陸去,不過或許中國大陸目前的狀況也很相似吧。因為歷史的變化具有世界史規模的同時代性。
據說自從一九九○年代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來,日常生活當中會穿裙子的女性就增加了許多。這個現象讓我感到有點暈頭轉向,因為中國女性褪下了沒有男女之別的長褲中山裝之後,最先嘗試的竟然是裙裝啊。反觀同一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流行服裝的趨勢卻逐漸地中性化,女性穿褲裝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景象。當資本主義的女性正要從綁手綁腳、限制行動自由的裙裝解放時,中國的女性們卻因為喜好而逐漸重新穿上裙裝。
被禁止的東西總是看起來格外有魅力。中國的女性們不僅止於裙裝,她們也開始熱中於流行時尚、化妝,甚至開始光顧美體沙龍。明明好不容易從過去的纏足中解放,卻又不辭辛苦地穿上可稱為現代纏足的高跟鞋,接受著認為「搖搖晃晃、步履蹣跚才是性感」的全球化美感。她們為了搶購歐美品牌而到訪日本,在東京的銀座大買特買。日本化妝品由於既適合亞洲人的肌膚、品質又好而聞名,因此日本美容、美體用品的銷率也非常好。大家都知道韓國女性非常喜歡整形,但是近年來,中國女性也開始熱衷起整形,並且變身為彷彿全都從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相似「美貌」。
話說回來,若不穿裙子,「裙底下的劇場」便不存在。就像瑪麗蓮夢露被風吹起裙子的景象一般,女性那種對下半身毫無防備的姿態,正是煽情之所在。根據不同的狀況,在男朋友的要求之下不穿內褲去約會,也會帶來性暗示的預感。下半身毫無防備的裙子,便是女性強而有力的性暗號。如果今天想要穿著「女裝」,那麼不用說,就一定要穿上裙子。去聯誼或相親時,裙裝和一頭長髮就是必殺的武器。無論性別為何,只要穿上裙子,就能被視為「女人」。裙子就是性別記號性如此高、如此鮮明的物品。
但反過來說,「褲子底下」並沒有「劇場」。把雙腳和性器官緊緊包覆的「褲子」會讓人放鬆戒心,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正如日本起家的國際企業UNIQLO所呈現的樣貌,流行時尚圈的中性化也讓人越來越不再意識到性別的差異。例如就算有點弄髒也無所謂、因耐穿性高可被當成工作服的牛仔褲,就是一種男女共通的流行要素,差別也幾乎只在於尺寸的不同而已。如果情侶互相換穿衣服,恐怕旁人也不會察覺吧。
身為男性,卻專門研究女性史的日本歷史學家村上信彥,有一本鉅作《服裝的歷史》。這本書透過日本女性兩千年來的服裝歷史,針對女性的地位作出了論述。這本書裡記載,在女性服裝的歷史當中,裙裝與褲裝其實不停地交錯。古代日本女性身穿「裳」,到了中世和近世,則脫去了裳,也就是「?流」(當然裡面是不穿內褲的)。到了戰爭的時代,女性當然是穿工作褲或長褲。經過了戰後的裙裝,在女性解放的時代裡,女性們又重新穿上了褲子。下半身在脫掉褲子之後毫無防備的狀態,和女性的性的客體化(物化)是有緊密關聯的。一個時代的服裝如果性別差異越大,這個時代裡女性的角色就越被限縮,地位也越低。
根據村上信彥的說法,這個道理也能夠應用在中國服裝當中。中國傳統庶民的服裝是兩件式的,下半身是褲裝。要在歌舞喧囂的街道上,人們才會脫下褲子,穿上開衩到大腿的性感旗袍。在中國文化大革命後,男性與女性都穿上了沒有性別差異的中山裝,但是改革開放之後,裙子又再度復活。雖然選項變多了是件好事,但是這究竟是女性地位向上提升,抑或向下降低的指標呢?
凱文克萊發明了世界上第一件男女皆可穿的內褲。今天男性內褲也有比基尼型的款式,女性內褲當中也有拳擊褲類型的短褲。隨著具有烘乾功能的洗衣機逐漸普及,無論男女對內褲的要求都是款式簡約、耐穿性高的中性「生活用品」,不過反過來說,為了追求性愉悅而打造出來的網購、郵購內衣褲市場也不斷地在擴大。對性感內衣褲有所需求的不再僅限於女性。男性當中也有會收集女性內衣褲的人,而且據說其中更有些人不僅止於收集,而是會實際穿著。所以更出現了男性用的胸罩。到了今天,裝飾性高的性感內衣褲,與其說是為了實用性目的,倒不如說是已成為滿足性幻想的自慰道具。
而這種現象的背景,或許就是性關係的變化吧。不僅是在日本,甚至整個亞洲圈裡,都不再有人認為「在結婚之前要保持處子之身」了。女性們在性事上越來越活躍,在上床之前就會主動脫掉褲子。「男性必須要脫去女性的內褲」這道惱人的手續也得以省略。
不只如此,正如我一九八○年代時在本書中所做出的預言,在性事上越來越不活躍的男性們,也逐漸從床笫撤離。根據人口問題社會保障研究所的數字資料(二○一五年),日本一生中從未結婚的男性比例是四分之一,女性則是七分之一。根據估計,當現在三十多歲的年輕人進入五十歲時,男性將會每三位就有一位,女性每五位就會有一位不曾走進婚姻。在過去,首次發生性經驗的年齡有下降的傾向,但是近年來卻發生了逆轉。沒有戀愛經驗和性經驗的成年男女增加了,甚至有不少人是刻意不談戀愛也不尋求性關係的對象。甚至還出現了光明正大宣言自己是「在室男」的男性。
不過就算如此,性慾或性幻想並不會憑空消失,所以色情影片、動畫或漫畫等二次元性產業的規模也正在擴大。而這些都是自慰的工具和市場。性慾並不會永遠都必須要對著活生生的他者。就算對二次元的性對象會產生「萌」的感覺,對於三次元的現實中活生生的他者,「麻煩」卻逐漸變成了關鍵字。因為現實的「他者」是無法預測、無法掌控的麻煩生物。
如果日本的「萌」市場,輸出到亞洲文化圈各地,並廣泛地被接受……那麼我認為現在在日本發生的現象,很有可能同樣地也會發生在其他的亞洲各國。男女配對的強制異性戀規則,若沒有強大的強制力,就無法掌控個人。或許我們正在目擊著眼前這個強制力正逐漸崩毀解體的時代轉換期吧。
漢字文化圈的讀者們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後,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迴響呢?著實讓我非常期待。
文摘
第四章 心理 鏡子國度的自戀情節
異常猥褻的日本色情媒體
日本的情色媒體(pornography)當中,色情書刊(封上塑膠封套避免顧客在店頭翻閱的書籍)的文化扮演了一個相當獨特的角色。與其說以塑膠封套把書籍封起來很獨特,還不如說獨特的是「不能讓他人看見性器官和恥毛」的這種日本倫理規範。比起歐美的情色媒體,日本的情色媒體給人一種異常猥褻的感受。除了展示方式(display)和姿態(posture)之外,傳達的訊息也充滿了性慾(erotic)且猥褻。儘管是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但傳達的訊息卻帶有能與硬調色情(hardcore pornography)匹敵的猥褻感。歐美硬調色情的影片、書籍中,往往會出現完整的性器官,但是卻沒有日本的那種猥褻感。這其中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
近年來,無論是美國或日本,反色情媒體的活動都相當盛行。其中,歐美的女性主義者就認為,日本的色情媒體相當異常。以硬調色情的基準來說,歐美的色情媒體中充滿了暴力、兒童色情,這些理應是更為露骨、下流的,卻仍無法與日本色情媒體帶來的猥褻感相比擬。這其中的差異難以準確說明,歐美人士無法說清楚,我也沒辦法說得明白。要如何比較,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同呢?我想做一個「色情媒體比較文化論」,不過研究手法就相當困難。
我想到一種解釋,或許因為歐美硬調色情的媒體直接寫實地描寫性行為以及性器官本身,相對地,日本色情媒體那難以取代的猥褻感,是因為他們特別加強了男性性妄想空間而產生的吧。
猥褻的是想像而非現實,心理更勝肉體
這裡的猥褻,並非現實而是幻想。換句話說,猥褻的並非肉體而是心理。想像總是比現實更猥褻,心理也總是比肉體要更猥褻。所以,如果去看宇能鴻一郎或川上宗薰的色情文學,就會發現並不是實際性行為的描寫讓人感到猥褻,而是心理描寫的部分,也就是敘述這種時刻女性的感受為何、又說了什麼話的那些部分。
因為擁有世上少有的「不能露出性器官」的倫理規範,日本的色情書刊發展到一種熟練與精煉的程度,或許全都要歸功於法律的壓抑吧。儘管是早已習慣硬調色情的西歐人,仍然對日本不露出性器官、性行為的軟調色情感到吃驚,這種猥褻感已經達到一種「國際水準」了。日本色情的「表現力」,或許全都是因為製作方不想把內褲脫掉的緣故──一旦內褲脫掉之後,就只是平淡無奇的性器官罷了──被內褲包裹的身體,遠比赤裸裸的身體來得更為猥褻。他們必定深知這個道理。
近幾年出現了一個現象,A片女星穿著各式各樣的內褲出現在雜誌書上,沒想到只是這樣,就出現了爆炸性的銷售量。乍看之下跟內褲型錄根本沒什麼兩樣,據說卻相當受到年輕男性的青睞。這也代表像這種照片才會讓人有猥褻感,性器官本身卻已經成為不再能引起性慾的東西了。
還有另一個實際的例子能夠證明想像比現實還要猥褻,那就是漫畫中留白的性交畫面。日本所產生的色情媒體當中,這給人一種最為猥褻的感受,甚至可說是日本文化達成的一種極致吧。那種令人震撼的感覺,甚至超越了浮世繪以實際線條描繪性行為場面的領域了。
達利有一幅色情作品,特意在女性張開的雙腳之間留白,甚至畫上一隻正在爬行的螞蟻,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描寫,比任何性器官的描寫都還讓人心動與震撼。
這片留白的空間裡,我看見的是我的幻想。這麼一來,所謂的猥褻就是「我認為我自己是猥褻的」的循環。對自我意識而言,再沒有任何事比「自己在性幻想」這個事實更猥褻的了。
包裹在雙重塑膠膜裡的「塑膠書」
歸功於日本倫理規範,日本的猥褻文化達成世上少見的高度成熟。歐美人見到了都會相當衝擊吧。
這些塑膠封套書籍裡的模特兒,讓透明內褲這種奇妙的物品相當盛行。不過,她們幾乎不大穿本來就帶有性訴求的內褲,反而大多穿著非常普通的內褲,所以我們可以說猥褻來自人的心理,尤其是「侵犯普通而純潔的東西」的那種幻想。
我認為塑膠封套書籍在日本式色情媒體的發展當中,尤其是內褲與性器的關係,佔有相當特別的位置。這可說是日本的文化產物,在外國是看不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塑膠封套這種包膜技術。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塑膠封套書籍的日文:本,直譯是「塑膠書」)時,最初想像的是以塑膠包膜的書。譬如說把「自慰用」的照片像護貝那樣用塑膠材質包膜起來之類的。畢竟這種色情書籍本來就是自慰用的,要是弄濕弄髒就不好了嘛,我還以為是因為這樣所以要用塑膠包膜起來。不過這當然是我想太多了。在這裡也是同樣的道理,想像比現實要來的猥褻。現在想起來還滿滑稽的就是了。
當我去美國的「金賽性、性別與生殖研究中心(Kinse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Sex, Gender, and Reproduction)」時,也發生了相同的狀況。金賽中心的圖書館規定只能在閱覽室內閱讀書籍。如果想從書庫取出書籍,原則上必須要請圖書館員幫忙,訪客不能進入書庫。但依據不同狀況,有時候也可以進入書庫,但是都必須要有圖書館員陪同。圖書館規定若沒有圖書館員陪同,就不能進入書庫取書。因為我要找的書很多,圖書館員就為了我花了許多時間。我覺得很抱歉,便對他說:「沒關係不用管我,我可以自己來。」對方卻回答:「這是規定所以沒辦法。」
這時候我腦海裡迅速浮現出一個念頭,那就是色情書籍本來的目的,也就是說書籍很有可能會被拿來自慰。這麼一來,書就會被弄髒。我以為這個規定是為了防止這種事發生而訂定的。不過,當我這麼和朋友說了之後,卻被嘲笑了一番:「他們只是怕書籍被偷吧!」「妳到底在想什麼啊!」顯然我的想像比現實要來得猥褻多了啊。
內褲戀物癖的機制
前面已經提過了,美國有一種以男性為目標客群的女性內衣型錄。然而利用這種型錄郵購內衣的男性,真的對女性「性器官」或是「性」抱有興趣嗎?似乎也並非如此,因為,對內褲的興趣和性並無直接關係。倒不如說,男性對內褲的興趣僅止於對內褲而已,也就是說,其中有一種戀物癖的情感,我越來越認為,這種情感就是一種防止人直接到達性器官的屏障。
戀物癖並非是一種到達目標的手段,反而是「目標-手段」關係的逆轉,手段就此成為了目標。換言之,戀物癖就是一種「倒錯」。
因此,有內褲收集癖或是對內褲異常狂熱的男人們,並不是對性器官有興趣,他們有興趣的是和性器官有借喻關係的物品。收集內褲的男人,或者是對內褲有戀物癖性興趣的男人,這種男性的戀物癖都表現在不與性器官直接接觸。他們對女性脫下來的高跟鞋產生性渴望,但要是原本穿著那雙高跟鞋的女人在他們面前光著下半身張開雙腿,他們也不一定能產生慾望。
對戀物癖來說,女性穿過、有一些味道的鞋子,比起女性的性器官要來得更為猥褻。事實上,我認為他們根本不想到達被那些內褲或鞋子包裹住的女性器官,戀物癖或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最接近性器官的象徵裝置──內褲
我認為在男性的慾望迴路中必定存在著某種戀物癖,也可以說性的文化中,男性的文化度是比較高的。
比方說,引起性慾的裝置,男性也會依賴高度象徵性的文化裝置。根據美國的性教育協會(CIECUS)對性的定義:「性並非存在於雙腿之間,而是在兩耳之間」。也就是說,「沒有文化教養的人是無法享受性的。性是一種文化教養的產物。只要是人就能發
暢銷書《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作者上野千鶴子 成名代表作
一部由「內褲」而起,最終來到社會學研究的「性的文明史」。
獨家收錄:「20週年紀念」繁體中文版序
人,為什麼要穿內褲?
蝴蝶型內褲、比基尼式、低腰式、高腰開衩型……
明明是為了遮掩而穿上的衣物,為什麼穿了更色情呢?
掌握內褲,竟然等於掌握了性器官?妻子與母親其實在透過內褲爭奪霸權?
日本色情媒體超越其他國家的猥褻感,竟然是來自他們堅持「不把內褲脫掉」?
女性的通往純潔之路竟然是──內褲?
★★★只有上野千鶴子,才能超越上野千鶴子★★★
1989年,《裙底下的劇場》甫上市即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暢銷書!身為女性學和性別研究先驅的上野千鶴子,當時便已預見現今的社會現象:男性將撤退出性的現場、戀物癖化、二次元性產業的大規模崛起……。她以辛辣而明快的論述,嚴謹地建構了這部由「內褲」而起、最終來到社會學研究的「性的文明史」。
★★★裙底下的劇場,華麗上演★★★
裙底風光一:穿內褲是為了遮掩,還是為了突顯?
人們是為了機能性的理由,還是象徵性的意義開始穿內褲?從內褲的發展歷史開始,窺探內褲隱藏(突顯)的社會現象吧。
裙底風光二:掌握內褲=性器官管理?
從「每天洗內褲」的習慣養成開始,母親悄悄地掌握了性器官的管轄權。月經的來襲拯救了女性,男性卻可能一輩子都將性器官的遙控器交給母親。
裙底風光三:想像比真實來得猥褻?
日本色情媒體那難以取代的猥褻感,或許和他們特別加強了「性妄想空間」有關。畢竟,被內褲包裹的身體,遠比赤裸裸的性器官來得更令人遐想。這片留白、讓人任意想像的空間,我意識到了──我正在性幻想……還有比這更猥褻的事嗎?
裙底風光四:鏡子國度的自戀情節?
只有男性會透過色情媒體獲得愉悅嗎?色情媒體其實也製作得可以讓女性感到興奮!女性在鏡子國度中以男性的視線觀看自己,最終達到自我物化極致的自戀,從此,內褲戀物癖不再僅限男性。
裙底風光五:現代的男女性根本不想抵達性器官吧?
直到近代才開始視性器官為禁忌,理想的女性性器官讓真實變得不夠美麗,蠶絲內褲成了救星。(是嗎?)比起摸著真實的性器官,不如撫摸絲質內褲來得更為舒服,將借喻做為屏障,把過程切成片段。你們,根本不想抵達性器官吧?
★★★話題指數破表!日本讀者一讚再讚:請書店正視需要這本書的讀者!★★★
「參照本書而做出的評論,或許是內容跟表現太激動了,竟然被網路書店單方面地刪了評論?既然上架了這類書,就要有相應的肚量嘛!好想陳情!」
「這本書實在太熱門!根本無法在圖書館借到,只好買下來了。」
「從內褲研究發展為社會學,好厲害的一本書(笑)。上野老師的書總是能在我心裡開啟一扇新的門,好可怕(笑)。」
「20年前的分析,竟能如此精準!我要和上野老師致敬!」
「1989年的書,卻預言了現在的草食男、肉食女現象。」
「通過內褲,我們認識了性的真實模樣。」
目次
台灣版作者序
序 章 專屬女性的王國
第一章 歷史 內褲進化論
第二章 家族 內褲與性器官管理
第三章 現代 內褲的休閒化
第四章 心理 鏡子國度的自戀情節
第五章 生理 覆蓋性器的絲綢保鮮膜
後記
文庫版後記
序
聽聞我的著作《裙底下的劇場》將要被翻譯成中文,實在覺得感觸良多。在一九八九年這本書於日本發行後,沒幾年就有出版韓文譯本的計畫,但是由於某位有識者認為「時機尚早」,翻譯與出版的計畫因此遭到了延宕。而至今又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光陰了。亞洲文化圈的性風氣,是否已發展到與日本並駕齊驅的狀態了呢?我不清楚這一次台灣發行了這本譯作之後,是否有可能會逆流到中國大陸去,不過或許中國大陸目前的狀況也很相似吧。因為歷史的變化具有世界史規模的同時代性。
據說自從一九九○年代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來,日常生活當中會穿裙子的女性就增加了許多。這個現象讓我感到有點暈頭轉向,因為中國女性褪下了沒有男女之別的長褲中山裝之後,最先嘗試的竟然是裙裝啊。反觀同一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流行服裝的趨勢卻逐漸地中性化,女性穿褲裝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景象。當資本主義的女性正要從綁手綁腳、限制行動自由的裙裝解放時,中國的女性們卻因為喜好而逐漸重新穿上裙裝。
被禁止的東西總是看起來格外有魅力。中國的女性們不僅止於裙裝,她們也開始熱中於流行時尚、化妝,甚至開始光顧美體沙龍。明明好不容易從過去的纏足中解放,卻又不辭辛苦地穿上可稱為現代纏足的高跟鞋,接受著認為「搖搖晃晃、步履蹣跚才是性感」的全球化美感。她們為了搶購歐美品牌而到訪日本,在東京的銀座大買特買。日本化妝品由於既適合亞洲人的肌膚、品質又好而聞名,因此日本美容、美體用品的銷率也非常好。大家都知道韓國女性非常喜歡整形,但是近年來,中國女性也開始熱衷起整形,並且變身為彷彿全都從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相似「美貌」。
話說回來,若不穿裙子,「裙底下的劇場」便不存在。就像瑪麗蓮夢露被風吹起裙子的景象一般,女性那種對下半身毫無防備的姿態,正是煽情之所在。根據不同的狀況,在男朋友的要求之下不穿內褲去約會,也會帶來性暗示的預感。下半身毫無防備的裙子,便是女性強而有力的性暗號。如果今天想要穿著「女裝」,那麼不用說,就一定要穿上裙子。去聯誼或相親時,裙裝和一頭長髮就是必殺的武器。無論性別為何,只要穿上裙子,就能被視為「女人」。裙子就是性別記號性如此高、如此鮮明的物品。
但反過來說,「褲子底下」並沒有「劇場」。把雙腳和性器官緊緊包覆的「褲子」會讓人放鬆戒心,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正如日本起家的國際企業UNIQLO所呈現的樣貌,流行時尚圈的中性化也讓人越來越不再意識到性別的差異。例如就算有點弄髒也無所謂、因耐穿性高可被當成工作服的牛仔褲,就是一種男女共通的流行要素,差別也幾乎只在於尺寸的不同而已。如果情侶互相換穿衣服,恐怕旁人也不會察覺吧。
身為男性,卻專門研究女性史的日本歷史學家村上信彥,有一本鉅作《服裝的歷史》。這本書透過日本女性兩千年來的服裝歷史,針對女性的地位作出了論述。這本書裡記載,在女性服裝的歷史當中,裙裝與褲裝其實不停地交錯。古代日本女性身穿「裳」,到了中世和近世,則脫去了裳,也就是「?流」(當然裡面是不穿內褲的)。到了戰爭的時代,女性當然是穿工作褲或長褲。經過了戰後的裙裝,在女性解放的時代裡,女性們又重新穿上了褲子。下半身在脫掉褲子之後毫無防備的狀態,和女性的性的客體化(物化)是有緊密關聯的。一個時代的服裝如果性別差異越大,這個時代裡女性的角色就越被限縮,地位也越低。
根據村上信彥的說法,這個道理也能夠應用在中國服裝當中。中國傳統庶民的服裝是兩件式的,下半身是褲裝。要在歌舞喧囂的街道上,人們才會脫下褲子,穿上開衩到大腿的性感旗袍。在中國文化大革命後,男性與女性都穿上了沒有性別差異的中山裝,但是改革開放之後,裙子又再度復活。雖然選項變多了是件好事,但是這究竟是女性地位向上提升,抑或向下降低的指標呢?
凱文克萊發明了世界上第一件男女皆可穿的內褲。今天男性內褲也有比基尼型的款式,女性內褲當中也有拳擊褲類型的短褲。隨著具有烘乾功能的洗衣機逐漸普及,無論男女對內褲的要求都是款式簡約、耐穿性高的中性「生活用品」,不過反過來說,為了追求性愉悅而打造出來的網購、郵購內衣褲市場也不斷地在擴大。對性感內衣褲有所需求的不再僅限於女性。男性當中也有會收集女性內衣褲的人,而且據說其中更有些人不僅止於收集,而是會實際穿著。所以更出現了男性用的胸罩。到了今天,裝飾性高的性感內衣褲,與其說是為了實用性目的,倒不如說是已成為滿足性幻想的自慰道具。
而這種現象的背景,或許就是性關係的變化吧。不僅是在日本,甚至整個亞洲圈裡,都不再有人認為「在結婚之前要保持處子之身」了。女性們在性事上越來越活躍,在上床之前就會主動脫掉褲子。「男性必須要脫去女性的內褲」這道惱人的手續也得以省略。
不只如此,正如我一九八○年代時在本書中所做出的預言,在性事上越來越不活躍的男性們,也逐漸從床笫撤離。根據人口問題社會保障研究所的數字資料(二○一五年),日本一生中從未結婚的男性比例是四分之一,女性則是七分之一。根據估計,當現在三十多歲的年輕人進入五十歲時,男性將會每三位就有一位,女性每五位就會有一位不曾走進婚姻。在過去,首次發生性經驗的年齡有下降的傾向,但是近年來卻發生了逆轉。沒有戀愛經驗和性經驗的成年男女增加了,甚至有不少人是刻意不談戀愛也不尋求性關係的對象。甚至還出現了光明正大宣言自己是「在室男」的男性。
不過就算如此,性慾或性幻想並不會憑空消失,所以色情影片、動畫或漫畫等二次元性產業的規模也正在擴大。而這些都是自慰的工具和市場。性慾並不會永遠都必須要對著活生生的他者。就算對二次元的性對象會產生「萌」的感覺,對於三次元的現實中活生生的他者,「麻煩」卻逐漸變成了關鍵字。因為現實的「他者」是無法預測、無法掌控的麻煩生物。
如果日本的「萌」市場,輸出到亞洲文化圈各地,並廣泛地被接受……那麼我認為現在在日本發生的現象,很有可能同樣地也會發生在其他的亞洲各國。男女配對的強制異性戀規則,若沒有強大的強制力,就無法掌控個人。或許我們正在目擊著眼前這個強制力正逐漸崩毀解體的時代轉換期吧。
漢字文化圈的讀者們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後,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迴響呢?著實讓我非常期待。
文摘
第四章 心理 鏡子國度的自戀情節
異常猥褻的日本色情媒體
日本的情色媒體(pornography)當中,色情書刊(封上塑膠封套避免顧客在店頭翻閱的書籍)的文化扮演了一個相當獨特的角色。與其說以塑膠封套把書籍封起來很獨特,還不如說獨特的是「不能讓他人看見性器官和恥毛」的這種日本倫理規範。比起歐美的情色媒體,日本的情色媒體給人一種異常猥褻的感受。除了展示方式(display)和姿態(posture)之外,傳達的訊息也充滿了性慾(erotic)且猥褻。儘管是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但傳達的訊息卻帶有能與硬調色情(hardcore pornography)匹敵的猥褻感。歐美硬調色情的影片、書籍中,往往會出現完整的性器官,但是卻沒有日本的那種猥褻感。這其中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
近年來,無論是美國或日本,反色情媒體的活動都相當盛行。其中,歐美的女性主義者就認為,日本的色情媒體相當異常。以硬調色情的基準來說,歐美的色情媒體中充滿了暴力、兒童色情,這些理應是更為露骨、下流的,卻仍無法與日本色情媒體帶來的猥褻感相比擬。這其中的差異難以準確說明,歐美人士無法說清楚,我也沒辦法說得明白。要如何比較,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同呢?我想做一個「色情媒體比較文化論」,不過研究手法就相當困難。
我想到一種解釋,或許因為歐美硬調色情的媒體直接寫實地描寫性行為以及性器官本身,相對地,日本色情媒體那難以取代的猥褻感,是因為他們特別加強了男性性妄想空間而產生的吧。
猥褻的是想像而非現實,心理更勝肉體
這裡的猥褻,並非現實而是幻想。換句話說,猥褻的並非肉體而是心理。想像總是比現實更猥褻,心理也總是比肉體要更猥褻。所以,如果去看宇能鴻一郎或川上宗薰的色情文學,就會發現並不是實際性行為的描寫讓人感到猥褻,而是心理描寫的部分,也就是敘述這種時刻女性的感受為何、又說了什麼話的那些部分。
因為擁有世上少有的「不能露出性器官」的倫理規範,日本的色情書刊發展到一種熟練與精煉的程度,或許全都要歸功於法律的壓抑吧。儘管是早已習慣硬調色情的西歐人,仍然對日本不露出性器官、性行為的軟調色情感到吃驚,這種猥褻感已經達到一種「國際水準」了。日本色情的「表現力」,或許全都是因為製作方不想把內褲脫掉的緣故──一旦內褲脫掉之後,就只是平淡無奇的性器官罷了──被內褲包裹的身體,遠比赤裸裸的身體來得更為猥褻。他們必定深知這個道理。
近幾年出現了一個現象,A片女星穿著各式各樣的內褲出現在雜誌書上,沒想到只是這樣,就出現了爆炸性的銷售量。乍看之下跟內褲型錄根本沒什麼兩樣,據說卻相當受到年輕男性的青睞。這也代表像這種照片才會讓人有猥褻感,性器官本身卻已經成為不再能引起性慾的東西了。
還有另一個實際的例子能夠證明想像比現實還要猥褻,那就是漫畫中留白的性交畫面。日本所產生的色情媒體當中,這給人一種最為猥褻的感受,甚至可說是日本文化達成的一種極致吧。那種令人震撼的感覺,甚至超越了浮世繪以實際線條描繪性行為場面的領域了。
達利有一幅色情作品,特意在女性張開的雙腳之間留白,甚至畫上一隻正在爬行的螞蟻,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描寫,比任何性器官的描寫都還讓人心動與震撼。
這片留白的空間裡,我看見的是我的幻想。這麼一來,所謂的猥褻就是「我認為我自己是猥褻的」的循環。對自我意識而言,再沒有任何事比「自己在性幻想」這個事實更猥褻的了。
包裹在雙重塑膠膜裡的「塑膠書」
歸功於日本倫理規範,日本的猥褻文化達成世上少見的高度成熟。歐美人見到了都會相當衝擊吧。
這些塑膠封套書籍裡的模特兒,讓透明內褲這種奇妙的物品相當盛行。不過,她們幾乎不大穿本來就帶有性訴求的內褲,反而大多穿著非常普通的內褲,所以我們可以說猥褻來自人的心理,尤其是「侵犯普通而純潔的東西」的那種幻想。
我認為塑膠封套書籍在日本式色情媒體的發展當中,尤其是內褲與性器的關係,佔有相當特別的位置。這可說是日本的文化產物,在外國是看不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塑膠封套這種包膜技術。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塑膠封套書籍的日文:本,直譯是「塑膠書」)時,最初想像的是以塑膠包膜的書。譬如說把「自慰用」的照片像護貝那樣用塑膠材質包膜起來之類的。畢竟這種色情書籍本來就是自慰用的,要是弄濕弄髒就不好了嘛,我還以為是因為這樣所以要用塑膠包膜起來。不過這當然是我想太多了。在這裡也是同樣的道理,想像比現實要來的猥褻。現在想起來還滿滑稽的就是了。
當我去美國的「金賽性、性別與生殖研究中心(Kinse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Sex, Gender, and Reproduction)」時,也發生了相同的狀況。金賽中心的圖書館規定只能在閱覽室內閱讀書籍。如果想從書庫取出書籍,原則上必須要請圖書館員幫忙,訪客不能進入書庫。但依據不同狀況,有時候也可以進入書庫,但是都必須要有圖書館員陪同。圖書館規定若沒有圖書館員陪同,就不能進入書庫取書。因為我要找的書很多,圖書館員就為了我花了許多時間。我覺得很抱歉,便對他說:「沒關係不用管我,我可以自己來。」對方卻回答:「這是規定所以沒辦法。」
這時候我腦海裡迅速浮現出一個念頭,那就是色情書籍本來的目的,也就是說書籍很有可能會被拿來自慰。這麼一來,書就會被弄髒。我以為這個規定是為了防止這種事發生而訂定的。不過,當我這麼和朋友說了之後,卻被嘲笑了一番:「他們只是怕書籍被偷吧!」「妳到底在想什麼啊!」顯然我的想像比現實要來得猥褻多了啊。
內褲戀物癖的機制
前面已經提過了,美國有一種以男性為目標客群的女性內衣型錄。然而利用這種型錄郵購內衣的男性,真的對女性「性器官」或是「性」抱有興趣嗎?似乎也並非如此,因為,對內褲的興趣和性並無直接關係。倒不如說,男性對內褲的興趣僅止於對內褲而已,也就是說,其中有一種戀物癖的情感,我越來越認為,這種情感就是一種防止人直接到達性器官的屏障。
戀物癖並非是一種到達目標的手段,反而是「目標-手段」關係的逆轉,手段就此成為了目標。換言之,戀物癖就是一種「倒錯」。
因此,有內褲收集癖或是對內褲異常狂熱的男人們,並不是對性器官有興趣,他們有興趣的是和性器官有借喻關係的物品。收集內褲的男人,或者是對內褲有戀物癖性興趣的男人,這種男性的戀物癖都表現在不與性器官直接接觸。他們對女性脫下來的高跟鞋產生性渴望,但要是原本穿著那雙高跟鞋的女人在他們面前光著下半身張開雙腿,他們也不一定能產生慾望。
對戀物癖來說,女性穿過、有一些味道的鞋子,比起女性的性器官要來得更為猥褻。事實上,我認為他們根本不想到達被那些內褲或鞋子包裹住的女性器官,戀物癖或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最接近性器官的象徵裝置──內褲
我認為在男性的慾望迴路中必定存在著某種戀物癖,也可以說性的文化中,男性的文化度是比較高的。
比方說,引起性慾的裝置,男性也會依賴高度象徵性的文化裝置。根據美國的性教育協會(CIECUS)對性的定義:「性並非存在於雙腿之間,而是在兩耳之間」。也就是說,「沒有文化教養的人是無法享受性的。性是一種文化教養的產物。只要是人就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