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的美國以摩爾定律驅動的資通訊產業引領全球。在萬物聯網時代,網路節點越多價值越高的時代,美國依舊引領風騷。全球前30大科技公司,七成來自美國,這些富可敵國的網路巨擘或科技大廠,撼動全球經濟,也深度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
日本在1970與1980年代一度窺探全球領先地位,直到今天,他們仍不願輕易屈服於幾乎掩沒日本的數位新浪潮。韓國則從1983年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三星李健熙在1993年啟動的「新經營」時代,更讓三星一躍成為全球頂級企業。台灣從1970年代中期嘗試發展半導體為主的新科技,在1990年代成為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日韓台為代表的東亞銳鋒,銳不可檔,但這些能量都不如中國大陸在1978年宣示改革開放後帶來的影響巨大。在溫潤土壤中成長茁壯的新中國,40年後已經看到美國的車尾燈,甚至表態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
本書從資訊電子業的角度觀察,美國、中國、日本,加上韓國、台灣,正共構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美國是第一世界,中國已獨立為第二世界,而日韓台成為擁有尖端科技(Cutting Edge Technologies)的第三世界。一旁還有虎視眈眈的印度、越南,當然也還有很多至今尚未理解網路時代競爭模式的新興國家,屬於一旁觀戰的第四世界。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而言,日韓台是亞洲邊緣(Asian Edge)的島鏈,從科技業特別是半導體製造能力而言,他們是具有前沿科技的大國。當美國網路巨擘開始回神將各種軟體內化在半導體時,日韓台在的角色就愈趨重要,也成為美中兩國對立過程中的關鍵籌碼。
日本在1970與1980年代一度窺探全球領先地位,直到今天,他們仍不願輕易屈服於幾乎掩沒日本的數位新浪潮。韓國則從1983年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三星李健熙在1993年啟動的「新經營」時代,更讓三星一躍成為全球頂級企業。台灣從1970年代中期嘗試發展半導體為主的新科技,在1990年代成為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日韓台為代表的東亞銳鋒,銳不可檔,但這些能量都不如中國大陸在1978年宣示改革開放後帶來的影響巨大。在溫潤土壤中成長茁壯的新中國,40年後已經看到美國的車尾燈,甚至表態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
本書從資訊電子業的角度觀察,美國、中國、日本,加上韓國、台灣,正共構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美國是第一世界,中國已獨立為第二世界,而日韓台成為擁有尖端科技(Cutting Edge Technologies)的第三世界。一旁還有虎視眈眈的印度、越南,當然也還有很多至今尚未理解網路時代競爭模式的新興國家,屬於一旁觀戰的第四世界。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而言,日韓台是亞洲邊緣(Asian Edge)的島鏈,從科技業特別是半導體製造能力而言,他們是具有前沿科技的大國。當美國網路巨擘開始回神將各種軟體內化在半導體時,日韓台在的角色就愈趨重要,也成為美中兩國對立過程中的關鍵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