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死亡的夢境》榮獲美國出版界著名的「活在當下書籍獎」(Living Now BooK Awards),全書以嶄新的視角詮釋曠世靈修經典《奇蹟課程》的教誨,為讀者剴切指出「起死回生」的著力點。
本書特別選取在人間每個角落不時作祟的「死亡陰影」入手,揭露小我抵制永恆生命的伎倆。作者以親身的經歷為奇蹟作證,並且提供了極其實用的反省練習,解除我們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恐懼,為百害不侵的生命本質開啟了一扇門,真愛與喜悅得以流過人間,讓奇蹟成為日常生活裡「最自然的事」。
序文
諾可與湯瑪斯
「無論何人何事介入,願我們永不離棄彼此」
我與我的靈魂伴侶兼教學夥伴湯瑪斯‧魏耶拉一起學習《奇蹟課程》,攜手致力於活出奇蹟精神已經二十餘年,我倆在這關係中所發展出來的一體經歷,簡直可說是奇蹟。自從我們將那變調的特殊關係轉化為全然寬恕的神聖關係之後,終於得享相當程度的真愛與喜悅,這是我們過去完全不敢奢望的。這樣的愛,再也不受任何人或任何事的威脅,哪怕是死亡。
隨著這份真愛在我們心中的成長,它顯現得愈來愈發自覺,而且不受動搖。連生活中各個層面的關係,包括過去所有的人與事,竟然也一併轉化了。而催化這一神奇轉變的動力,正是靠我們始終如一給予對方無數寬恕的機會!
你若熟悉《奇蹟課程》,便知道它是一條覺醒之路,能解除人間一切苦難,而它的法寶僅僅只有一個,就是「練習寬恕」。但這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寬恕,而是釜底抽薪的真寬恕;唯獨它,方能一舉消除人間所有的苦難。寬恕能使我們從一切逆境覺醒,而神聖關係可說為它提供了最有力的媒介;透過神聖關係,千古以來的無謂傷痛都會剎那間煙消雲散。我們僅需一段受到徹底寬恕(或是「有心」徹底寬恕)的關係,便能從中領悟:真愛確實堅不可摧,且永恆如是。同時我們也徹底看清了,世間所重視的特殊之愛,只不過是存心仿冒真愛的贗品罷了。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辨別兩者:倘若你所經驗到的愛是會變質的,或受制於某人某事、某種處境、某些條件,那就絕對不是真愛。我們可能甘心安於人間的愛,其實它與真愛有天壤之別;不論人間的愛怎樣想方設法妝扮成真愛,骨子裡其實是恨。遺憾的是,這種有條件的特殊之愛,乃是促使世人不斷流轉於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總而言之,特殊之愛必然令人心碎,遲早會導向毀滅與分裂的下場。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捨棄小我那套特殊之愛,轉而接納神聖關係的寬恕目標,便能獲得奇蹟般的療癒。在這樣的過程中,不論我們會挫敗多少次,關鍵就在於我們的願心有多大。為此,鼓起勇氣來吧!畢竟,寬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而且事實上,從頭至尾只有「一個人」需要寬恕,那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幻想除了完美的真愛之外還可能有其他東西存在。
為此之故,湯瑪斯與我才會下定決心,要親身體驗完美之愛的本質。我倆這段聯袂探索的關係,緣起於1984年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我倆躺在澳洲一片溫暖的沙灘上,倆人同時情不自禁說出自己由衷的心願,希望經驗到那種超越個人之愛、不受任何威脅、堅不可摧、神聖而永恆的真愛。在當時,我們內心深處隱約知道,這趟學習解除特殊之愛的歷程,會將我們帶向內在永恆不渝的真愛。
就在那個不可思議的夜晚,有上主為證,我們在內心的指引下,鄭重許下了改變一生的承諾,一個至死不渝的承諾。我們互相交換了一個誓言:「無論何人何事介入,願我們永不離棄彼此。」當我倆同心一意地說出這個誓言時,一瞬間,我們感受到這道強而有力的承諾迴盪於整個宇宙。
然而,湯瑪斯與我也非常清楚,小我每每執著於外表形式而忽略實質內涵。也因此,我們矢志以《奇蹟課程》為師,亦步亦趨地跟隨它,揭露小我藏身的所有祕密死角,看穿它蒙蔽真愛的伎倆,絕不落入「著重形式而漠視內涵」的陷阱。這類陷阱無時無刻不在眼前,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因為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愛上對方,但並非愛他的本質(內涵)。因此,如果對方不再繼續滿全我們的願望,或開始做出不合我們心意的行為,我們就不再愛對方了。一點也沒有錯,特殊之愛便是建立在這種心照不宣的前提下──你若能滿足我的小我所需,我才會愛你;你若愛我,就會如我所願去做這做那。
問題就在於,這些條件通常出自小我,然而.神聖的真性絕不會提出這類要求的。有條件的愛並非真愛,它猶如空中閣樓,毫不可靠,充滿破壞甚至毀滅的能力,因此也必然導致分裂的下場。
湯瑪斯與我相處二十六年以來,彼此關係之親密,超乎我們過去所能想像。為了轉化這段關係,我們依循內在的指引,捨棄了婚姻的「外在形式」,以造就這段關係的「實質內涵」。但我們必須說,促成這個決定的內在指引,純粹針對我倆當時的處境,未必適用於大部分的人。基於我們對聖靈的信賴,一方面,我們慢慢釋放了這段關係的原有形式,以及彼此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們仍持續滋養這段關係的實質內涵,使得彼此的真愛能夠加速成長。2009年12月,我們重發1984年所立的誓言:「無論何人何事介入,願我們永不離棄彼此。」
就在那一年,湯瑪斯罹患了癌症,並於翌年(2010年12月)辭世。奇妙的是,他的身體雖已不在人間,我們的交流卻從未中斷過。儘管這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但湯瑪斯確實與我合作至今,由於他已不再受到身體的限制,我們工作起來的效率和力道,都遠非往昔所能比擬。
我還有一具身體,而他已了無牽絆,可以說,他的離世為我們的關係帶來更深的轉化契機。我倆都很清楚,存在形式的改變只是一個幻相,絲毫損傷不了彼此的承諾,繼續同心探索耶穌的《奇蹟課程》之深層意涵。實際上,我們知道形式上的改變,在學習《課程》的旅途中必會刺激我們更上一層樓,幫助我們脫胎換骨,成為道道地地的「奇蹟志工」。
耶穌教誨的精髓,始終不離一個基本觀念:「死亡並不存在,因此分裂也不存在。」既然如此,所有逆境、疾病、匱乏、衝突,乃至於種種的痛苦,也必然並非真的存在。我們之所以會經歷這些逆境,只因心裡相信它們真實不虛。正如我倆早就有的覺察,這類信念是出於我們潛意識極深的「恐懼真愛」(fear of Love),以及同樣深的「真愛恐懼」(love of fear)。
這是真的,若非打從心底害怕上主的愛,我們根本就不必受那些苦。然而,不論我們對上主的恐懼在潛意識裡埋藏得多深,它依舊強力主導著我們所有的信念、動機和價值觀,包括了我們在世間的一切經驗。湯瑪斯的離世帶給我最大的恩典,就是清明與領悟,我終於知道如何看清深埋心底的「上主恐懼症」,以及如何徹底放下它。唯有如此,我們才會全心全意信賴上主的愛,在聖愛的保證中,活得深刻而篤定。
湯瑪斯與我花了二十多年的光陰,才看透了自己潛意識對上主之愛的恐懼,但你無需重蹈我們的覆轍!只要你真的苦夠了,並且願意踏上這一條覺醒的路,那麼你會穿越得更快,而且少受很多苦,享受更多的喜樂。
耶穌所傳授的心靈轉化過程,是指全面性的巨大轉變,它會徹底扭轉世界的思想體系、信仰、規則與價值觀,最終能將痛苦轉化為喜悅與真愛。若想脫胎換骨,我們得甘心捨棄小我最珍愛的偶像──死亡的幻相,它不但是小我夢境的主軸,餵養與支撐整個小我基業的,也非它莫屬。
只要我們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受到死亡的吸引,就會深受死亡的種種化身所威脅,而覺得它們真實無比。問題是,如果死亡是真實的,上主就不存在了。換句話說,倘若我們相信任何一種死亡的化身是真實的,表示我們的潛意識已經選擇了害怕上主,也就是害怕真愛,因死亡與上主互不相容,兩者無法並存。我直到歷盡滄桑之後才逐漸體會到,一切的痛苦、疾病、匱乏與衝突,原來全都是死亡的虛幻化身。如果把它們視為外來的威脅,隨時防衛和抵制的話,我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上主的愛了。只要還抓著這些信念不放,我們就不可能領悟自己原是上主偉大旨意與完美聖愛在人間的化身,當然也享受不到這種領悟所帶來的喜悅了。
如果上主是愛,死亡無異於宣告了「上主已死」。(M-27.5:5)
如果死亡有一點真實的話,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因為死亡否定了生命。然而,生命若有一點真實的話,死亡就被否定掉了。兩者毫無妥協並存的可能。(M-27.4.2~5)
本書所要談的當然不是身體的長生不死,只有小我才會執迷於這種觀念,想盡辦法永遠保住這具有限的身體。本書的宗旨,不過是重申「我們全都結合在上主的聖愛中」這一真相,從而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活出我們共有的神聖自性。耶穌召喚我們,要我們遵循他的教誨,即使活在身體內仍能經驗到真正的生命,並非如小我所說,必須等到「死後」才能達到他的境界,一如他在《聖經》裡向我們保證的:「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12)
多年來,我努力活出《課程》所教導的寬恕精神,終於看清了耶穌教誨的全像內涵,以及無限的深意。大家可能都讀過《課程》許多次,而且每次都會發現先前未曾留意或未能讀懂的道理。我也不例外,如此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領受著其中的深意。我很明白,對耶穌一層又一層的玄機妙意能夠領悟得多透徹,端賴我學習放下恐懼而信賴愛的願力有多大。這是個永無止盡的學習過程,我知道,至今,我的步履猶然邁動在旅途之中。
在撰寫本書的十六年前,湯瑪斯與我從《課程》讀到一些關於「疾病與死亡並非真實」的章節,縱然它的觀點始終一貫而透徹,但當時的我們根本無法體會,只因我們仍覺得死亡與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真實無比,自然無法將這些觀念具體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對我們而言,剝削、痛苦、疾病和死亡的真實性,絲毫不遜於上主的真實性。於是就跟大部分人一樣,開始腳踏兩條船,同時接受兩種截然相反的事實,企圖將人生的種種不幸解釋為:「這是上主給我們的功課,好讓我們有學習的機會。」
事實上,上主(我們的神聖自性)跟這些痛苦絲毫無關,祂過去既不曾給我們痛苦,未來也不會。不幸的是,自慚形穢的我們根本不敢相信這一真相──無所不包的真愛是涵容一切且沒有對立的,只會帶給人純然的喜悅與平安。那個時候,我與湯瑪斯根深柢固的信念「我們必須藉由痛苦來學習」受到了相當大的挑戰,因上主的旨意絕不會讓人受苦;唯獨小我,才會製造痛苦。痛苦與上主的愛毫無瓜葛,它只可能與小我所投射的神明掛勾。耶穌下面這段話,可說道盡了湯瑪斯與我在真正信賴聖靈之前的感受:
聽一聽小我怎麼說的,看一看它要你看到的,你必會看到自己是如此渺小、脆弱而且充滿恐懼。你會感到消沉,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感到世界如此虛幻無常。你相信自己受制於一種超乎你的力量,只能束手就範。你認為自己造出的那個世界操控著你的命運。(T-21.V.2:3~6)
直到我們逐漸捨棄小我的思想體系之後,才慢慢體會出,原來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於錯誤的自我認同,也就是我們把這個「個別之我」當成了自己。這個我全是小我捏造出來的,它代表了人心中想要徹底脫離聖愛而獨立自主的意願。
我們的真我,也就是神聖自性,如同基督一樣無所不能,因我們乃是上主旨意的化身。事實上,神聖自性就是基督,我們全都享有這個偉大無限的恩典,但一直到近些年,我才真正接受這個「真相」。千怕萬怕,只因我實在太怕放棄小我灌輸給我的「受害者」信念了!可以說,要我捨棄這個微不足道的自我形象,簡直無異於要我放棄自己所熟悉的整個世界。我壓根兒也沒想到,捨棄小我只會丟掉我自討苦吃的本領而已。那些年,我始終認為,要成為一位奇蹟志工,就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才行。
由於我們潛意識極度畏懼上主的愛,所以不敢真的接受「心靈擁有無限大能」這個可能性。實際上,心靈的力量非常強大,只要下定決心,我們必能化解自己妄造出來的一切痛苦。我們若學會質疑每一條看似真實的小我運作法則(包括疾病、衝突、剝削與死亡),它們便會在我們內在基督之愛的大能中銷聲匿跡。但我們無法僅憑頭腦的理解達此境地,而必須透過鉅細靡遺的自我省察,一點一滴放下過去所相信的一切;而這種放下(或化解),才是真正有效的寬恕之道。
自從湯瑪斯辭世後,我與他一直保持著交流。我深深體認到,任何形式的哀傷都會阻斷這個相通的狀態,因哀傷會把「死亡即分離」的觀念弄假成真。不再悲傷之後,奇蹟、喜悅與平安洋溢了我整個生活,同時也見證了死亡並不存在。湯瑪斯與我一同發願,把這段起死回生的經歷化為另一種存在模式,徹底扭轉死亡之噩夢,為充滿生命、療癒和真愛的美夢鋪路。這便是耶穌所謂的「真實世界」,也是《課程》所指的「幸福美夢」。我相信,這個「真實世界」是我們大家遲早都會抵達的終點。
湯瑪斯的覺醒
湯瑪斯在捨身離世之前已覺醒一段時間了;在他彌留之際,湯瑪斯的個人特質已經消失了。這樣的心境如何呈現於外表呢?那就是,不論身體狀況表面看來如何衰竭,他卻始終保持開放的心,充滿了愛和喜悅。他很清楚自己不是那具身體。
他決定以癌症的幻相作為加速自己覺醒的催化劑,無論身體如何不適,他都選擇以內在的平安為首要目標。所以他不斷邀請聖靈幫助他詮釋小我所妄造的一切,他要把這個疾病轉為從夢中覺醒的增上緣。他不曾恐懼萬分或試圖挽救自己的生命,既然除了上主之愛以外,沒有其他東西存在,那麼,他究竟是要挽救自己的生命免於「什麼」威脅呢?
儘管這個人生功課看來相當艱難,他決心不受表相的蒙蔽,凡與真愛相反的一切境遇,他都視為當下覺醒的助緣。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想從痛苦中覺醒,卻很難屹立不搖地以內在平安為首要目標,反而常常將無數的俗世目標視為當務之急,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選擇心靈平安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心思都放在改變心外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外在處境和他人的行為。湯瑪斯則不然,他寧願以自己的疾病作為覺醒的途徑,不論身體表相如何警告他,他只是一具虛弱的身體而非永恆的生命,他也絲毫不為所動,時時刻刻以選擇平安為首要之務。……
本書特別選取在人間每個角落不時作祟的「死亡陰影」入手,揭露小我抵制永恆生命的伎倆。作者以親身的經歷為奇蹟作證,並且提供了極其實用的反省練習,解除我們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恐懼,為百害不侵的生命本質開啟了一扇門,真愛與喜悅得以流過人間,讓奇蹟成為日常生活裡「最自然的事」。
序文
諾可與湯瑪斯
「無論何人何事介入,願我們永不離棄彼此」
我與我的靈魂伴侶兼教學夥伴湯瑪斯‧魏耶拉一起學習《奇蹟課程》,攜手致力於活出奇蹟精神已經二十餘年,我倆在這關係中所發展出來的一體經歷,簡直可說是奇蹟。自從我們將那變調的特殊關係轉化為全然寬恕的神聖關係之後,終於得享相當程度的真愛與喜悅,這是我們過去完全不敢奢望的。這樣的愛,再也不受任何人或任何事的威脅,哪怕是死亡。
隨著這份真愛在我們心中的成長,它顯現得愈來愈發自覺,而且不受動搖。連生活中各個層面的關係,包括過去所有的人與事,竟然也一併轉化了。而催化這一神奇轉變的動力,正是靠我們始終如一給予對方無數寬恕的機會!
你若熟悉《奇蹟課程》,便知道它是一條覺醒之路,能解除人間一切苦難,而它的法寶僅僅只有一個,就是「練習寬恕」。但這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寬恕,而是釜底抽薪的真寬恕;唯獨它,方能一舉消除人間所有的苦難。寬恕能使我們從一切逆境覺醒,而神聖關係可說為它提供了最有力的媒介;透過神聖關係,千古以來的無謂傷痛都會剎那間煙消雲散。我們僅需一段受到徹底寬恕(或是「有心」徹底寬恕)的關係,便能從中領悟:真愛確實堅不可摧,且永恆如是。同時我們也徹底看清了,世間所重視的特殊之愛,只不過是存心仿冒真愛的贗品罷了。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辨別兩者:倘若你所經驗到的愛是會變質的,或受制於某人某事、某種處境、某些條件,那就絕對不是真愛。我們可能甘心安於人間的愛,其實它與真愛有天壤之別;不論人間的愛怎樣想方設法妝扮成真愛,骨子裡其實是恨。遺憾的是,這種有條件的特殊之愛,乃是促使世人不斷流轉於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總而言之,特殊之愛必然令人心碎,遲早會導向毀滅與分裂的下場。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捨棄小我那套特殊之愛,轉而接納神聖關係的寬恕目標,便能獲得奇蹟般的療癒。在這樣的過程中,不論我們會挫敗多少次,關鍵就在於我們的願心有多大。為此,鼓起勇氣來吧!畢竟,寬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而且事實上,從頭至尾只有「一個人」需要寬恕,那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幻想除了完美的真愛之外還可能有其他東西存在。
為此之故,湯瑪斯與我才會下定決心,要親身體驗完美之愛的本質。我倆這段聯袂探索的關係,緣起於1984年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我倆躺在澳洲一片溫暖的沙灘上,倆人同時情不自禁說出自己由衷的心願,希望經驗到那種超越個人之愛、不受任何威脅、堅不可摧、神聖而永恆的真愛。在當時,我們內心深處隱約知道,這趟學習解除特殊之愛的歷程,會將我們帶向內在永恆不渝的真愛。
就在那個不可思議的夜晚,有上主為證,我們在內心的指引下,鄭重許下了改變一生的承諾,一個至死不渝的承諾。我們互相交換了一個誓言:「無論何人何事介入,願我們永不離棄彼此。」當我倆同心一意地說出這個誓言時,一瞬間,我們感受到這道強而有力的承諾迴盪於整個宇宙。
然而,湯瑪斯與我也非常清楚,小我每每執著於外表形式而忽略實質內涵。也因此,我們矢志以《奇蹟課程》為師,亦步亦趨地跟隨它,揭露小我藏身的所有祕密死角,看穿它蒙蔽真愛的伎倆,絕不落入「著重形式而漠視內涵」的陷阱。這類陷阱無時無刻不在眼前,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因為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愛上對方,但並非愛他的本質(內涵)。因此,如果對方不再繼續滿全我們的願望,或開始做出不合我們心意的行為,我們就不再愛對方了。一點也沒有錯,特殊之愛便是建立在這種心照不宣的前提下──你若能滿足我的小我所需,我才會愛你;你若愛我,就會如我所願去做這做那。
問題就在於,這些條件通常出自小我,然而.神聖的真性絕不會提出這類要求的。有條件的愛並非真愛,它猶如空中閣樓,毫不可靠,充滿破壞甚至毀滅的能力,因此也必然導致分裂的下場。
湯瑪斯與我相處二十六年以來,彼此關係之親密,超乎我們過去所能想像。為了轉化這段關係,我們依循內在的指引,捨棄了婚姻的「外在形式」,以造就這段關係的「實質內涵」。但我們必須說,促成這個決定的內在指引,純粹針對我倆當時的處境,未必適用於大部分的人。基於我們對聖靈的信賴,一方面,我們慢慢釋放了這段關係的原有形式,以及彼此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們仍持續滋養這段關係的實質內涵,使得彼此的真愛能夠加速成長。2009年12月,我們重發1984年所立的誓言:「無論何人何事介入,願我們永不離棄彼此。」
就在那一年,湯瑪斯罹患了癌症,並於翌年(2010年12月)辭世。奇妙的是,他的身體雖已不在人間,我們的交流卻從未中斷過。儘管這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但湯瑪斯確實與我合作至今,由於他已不再受到身體的限制,我們工作起來的效率和力道,都遠非往昔所能比擬。
我還有一具身體,而他已了無牽絆,可以說,他的離世為我們的關係帶來更深的轉化契機。我倆都很清楚,存在形式的改變只是一個幻相,絲毫損傷不了彼此的承諾,繼續同心探索耶穌的《奇蹟課程》之深層意涵。實際上,我們知道形式上的改變,在學習《課程》的旅途中必會刺激我們更上一層樓,幫助我們脫胎換骨,成為道道地地的「奇蹟志工」。
耶穌教誨的精髓,始終不離一個基本觀念:「死亡並不存在,因此分裂也不存在。」既然如此,所有逆境、疾病、匱乏、衝突,乃至於種種的痛苦,也必然並非真的存在。我們之所以會經歷這些逆境,只因心裡相信它們真實不虛。正如我倆早就有的覺察,這類信念是出於我們潛意識極深的「恐懼真愛」(fear of Love),以及同樣深的「真愛恐懼」(love of fear)。
這是真的,若非打從心底害怕上主的愛,我們根本就不必受那些苦。然而,不論我們對上主的恐懼在潛意識裡埋藏得多深,它依舊強力主導著我們所有的信念、動機和價值觀,包括了我們在世間的一切經驗。湯瑪斯的離世帶給我最大的恩典,就是清明與領悟,我終於知道如何看清深埋心底的「上主恐懼症」,以及如何徹底放下它。唯有如此,我們才會全心全意信賴上主的愛,在聖愛的保證中,活得深刻而篤定。
湯瑪斯與我花了二十多年的光陰,才看透了自己潛意識對上主之愛的恐懼,但你無需重蹈我們的覆轍!只要你真的苦夠了,並且願意踏上這一條覺醒的路,那麼你會穿越得更快,而且少受很多苦,享受更多的喜樂。
耶穌所傳授的心靈轉化過程,是指全面性的巨大轉變,它會徹底扭轉世界的思想體系、信仰、規則與價值觀,最終能將痛苦轉化為喜悅與真愛。若想脫胎換骨,我們得甘心捨棄小我最珍愛的偶像──死亡的幻相,它不但是小我夢境的主軸,餵養與支撐整個小我基業的,也非它莫屬。
只要我們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受到死亡的吸引,就會深受死亡的種種化身所威脅,而覺得它們真實無比。問題是,如果死亡是真實的,上主就不存在了。換句話說,倘若我們相信任何一種死亡的化身是真實的,表示我們的潛意識已經選擇了害怕上主,也就是害怕真愛,因死亡與上主互不相容,兩者無法並存。我直到歷盡滄桑之後才逐漸體會到,一切的痛苦、疾病、匱乏與衝突,原來全都是死亡的虛幻化身。如果把它們視為外來的威脅,隨時防衛和抵制的話,我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上主的愛了。只要還抓著這些信念不放,我們就不可能領悟自己原是上主偉大旨意與完美聖愛在人間的化身,當然也享受不到這種領悟所帶來的喜悅了。
如果上主是愛,死亡無異於宣告了「上主已死」。(M-27.5:5)
如果死亡有一點真實的話,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因為死亡否定了生命。然而,生命若有一點真實的話,死亡就被否定掉了。兩者毫無妥協並存的可能。(M-27.4.2~5)
本書所要談的當然不是身體的長生不死,只有小我才會執迷於這種觀念,想盡辦法永遠保住這具有限的身體。本書的宗旨,不過是重申「我們全都結合在上主的聖愛中」這一真相,從而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活出我們共有的神聖自性。耶穌召喚我們,要我們遵循他的教誨,即使活在身體內仍能經驗到真正的生命,並非如小我所說,必須等到「死後」才能達到他的境界,一如他在《聖經》裡向我們保證的:「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12)
多年來,我努力活出《課程》所教導的寬恕精神,終於看清了耶穌教誨的全像內涵,以及無限的深意。大家可能都讀過《課程》許多次,而且每次都會發現先前未曾留意或未能讀懂的道理。我也不例外,如此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領受著其中的深意。我很明白,對耶穌一層又一層的玄機妙意能夠領悟得多透徹,端賴我學習放下恐懼而信賴愛的願力有多大。這是個永無止盡的學習過程,我知道,至今,我的步履猶然邁動在旅途之中。
在撰寫本書的十六年前,湯瑪斯與我從《課程》讀到一些關於「疾病與死亡並非真實」的章節,縱然它的觀點始終一貫而透徹,但當時的我們根本無法體會,只因我們仍覺得死亡與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真實無比,自然無法將這些觀念具體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對我們而言,剝削、痛苦、疾病和死亡的真實性,絲毫不遜於上主的真實性。於是就跟大部分人一樣,開始腳踏兩條船,同時接受兩種截然相反的事實,企圖將人生的種種不幸解釋為:「這是上主給我們的功課,好讓我們有學習的機會。」
事實上,上主(我們的神聖自性)跟這些痛苦絲毫無關,祂過去既不曾給我們痛苦,未來也不會。不幸的是,自慚形穢的我們根本不敢相信這一真相──無所不包的真愛是涵容一切且沒有對立的,只會帶給人純然的喜悅與平安。那個時候,我與湯瑪斯根深柢固的信念「我們必須藉由痛苦來學習」受到了相當大的挑戰,因上主的旨意絕不會讓人受苦;唯獨小我,才會製造痛苦。痛苦與上主的愛毫無瓜葛,它只可能與小我所投射的神明掛勾。耶穌下面這段話,可說道盡了湯瑪斯與我在真正信賴聖靈之前的感受:
聽一聽小我怎麼說的,看一看它要你看到的,你必會看到自己是如此渺小、脆弱而且充滿恐懼。你會感到消沉,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感到世界如此虛幻無常。你相信自己受制於一種超乎你的力量,只能束手就範。你認為自己造出的那個世界操控著你的命運。(T-21.V.2:3~6)
直到我們逐漸捨棄小我的思想體系之後,才慢慢體會出,原來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於錯誤的自我認同,也就是我們把這個「個別之我」當成了自己。這個我全是小我捏造出來的,它代表了人心中想要徹底脫離聖愛而獨立自主的意願。
我們的真我,也就是神聖自性,如同基督一樣無所不能,因我們乃是上主旨意的化身。事實上,神聖自性就是基督,我們全都享有這個偉大無限的恩典,但一直到近些年,我才真正接受這個「真相」。千怕萬怕,只因我實在太怕放棄小我灌輸給我的「受害者」信念了!可以說,要我捨棄這個微不足道的自我形象,簡直無異於要我放棄自己所熟悉的整個世界。我壓根兒也沒想到,捨棄小我只會丟掉我自討苦吃的本領而已。那些年,我始終認為,要成為一位奇蹟志工,就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才行。
由於我們潛意識極度畏懼上主的愛,所以不敢真的接受「心靈擁有無限大能」這個可能性。實際上,心靈的力量非常強大,只要下定決心,我們必能化解自己妄造出來的一切痛苦。我們若學會質疑每一條看似真實的小我運作法則(包括疾病、衝突、剝削與死亡),它們便會在我們內在基督之愛的大能中銷聲匿跡。但我們無法僅憑頭腦的理解達此境地,而必須透過鉅細靡遺的自我省察,一點一滴放下過去所相信的一切;而這種放下(或化解),才是真正有效的寬恕之道。
自從湯瑪斯辭世後,我與他一直保持著交流。我深深體認到,任何形式的哀傷都會阻斷這個相通的狀態,因哀傷會把「死亡即分離」的觀念弄假成真。不再悲傷之後,奇蹟、喜悅與平安洋溢了我整個生活,同時也見證了死亡並不存在。湯瑪斯與我一同發願,把這段起死回生的經歷化為另一種存在模式,徹底扭轉死亡之噩夢,為充滿生命、療癒和真愛的美夢鋪路。這便是耶穌所謂的「真實世界」,也是《課程》所指的「幸福美夢」。我相信,這個「真實世界」是我們大家遲早都會抵達的終點。
湯瑪斯的覺醒
湯瑪斯在捨身離世之前已覺醒一段時間了;在他彌留之際,湯瑪斯的個人特質已經消失了。這樣的心境如何呈現於外表呢?那就是,不論身體狀況表面看來如何衰竭,他卻始終保持開放的心,充滿了愛和喜悅。他很清楚自己不是那具身體。
他決定以癌症的幻相作為加速自己覺醒的催化劑,無論身體如何不適,他都選擇以內在的平安為首要目標。所以他不斷邀請聖靈幫助他詮釋小我所妄造的一切,他要把這個疾病轉為從夢中覺醒的增上緣。他不曾恐懼萬分或試圖挽救自己的生命,既然除了上主之愛以外,沒有其他東西存在,那麼,他究竟是要挽救自己的生命免於「什麼」威脅呢?
儘管這個人生功課看來相當艱難,他決心不受表相的蒙蔽,凡與真愛相反的一切境遇,他都視為當下覺醒的助緣。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想從痛苦中覺醒,卻很難屹立不搖地以內在平安為首要目標,反而常常將無數的俗世目標視為當務之急,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選擇心靈平安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心思都放在改變心外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外在處境和他人的行為。湯瑪斯則不然,他寧願以自己的疾病作為覺醒的途徑,不論身體表相如何警告他,他只是一具虛弱的身體而非永恆的生命,他也絲毫不為所動,時時刻刻以選擇平安為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