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吸引力:仁慈,就是一種立場,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2021年新版) | 拾書所

仁慈的吸引力:仁慈,就是一種立場,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2021年新版)

$ 252 元 原價 320
「我的宗教就是仁慈。」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知名心理治療師兼哲學家・當代歐洲靈性心理學導師之一
Piero Ferrucci 成名之作

達賴喇嘛・專文推薦

仁慈有許多不同的面向,
可是他的精髓簡單至極:
它省去了我們浪費在猜疑、憂愁、忿恨
與無謂設防上的大量精力,
讓生活回歸到原本簡單純粹的面貌。
也因此,仁慈是一種無須大費力氣的處世之道,
也是至為經濟實惠的生活態度。
以最廣博的角度來看仁慈,
它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藥方──
它先治個人:唯有具備關懷他人能力、
愛自己的人才算健全;
繼而治所有世人:因為人際關係越融洽,
我們就越快樂、越成功。
仁慈的十八種面向,
說明了仁慈的無限可能。
活在一個仁慈的世界裡,
我們會變得更加富足。

赫胥黎說:「轉化生命最有用的技巧是什麼……最好的答案就是──仁慈一點。 」達賴喇嘛說:「我的宗教就是仁慈。」仁慈本身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是我們生活的中心要素。日常生活中,仁慈處處可見。不管是施予仁慈或是接受仁慈,生命之所以繼續,就是因為我們以仁慈對待彼此。
心存感激的人為什麼做事比較有效率?有歸屬感為什麼比較不會垂頭喪氣?何以為別人著想比較健康?信任別人又會比較長壽?為什麼別人會認為你微笑時比較漂亮?養寵物為何有益身心?常跟別人聊天的老人較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為什麼受到較多關愛的孩童比較健康也比較聰明?因為這些態度和行為都關乎「仁慈」。仁慈的道理基本之至:人我的關係越融洽,我們就越快樂。
仁慈具有種種不同的面向,它可以變成一場精采獨特的內心探險,徹底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與生活方式。作者以為:真正的仁慈是一種強韌、真誠、溫暖的自然狀態。它是好幾種不同特質的交互作用,例如:溫暖、信任、耐心、忠誠、感恩……不只一端。本書各章就是以十八種特質切入探討仁慈。這些特質缺一不可,否則仁慈既不真誠,也欠缺信服力。
打從呱呱墜地,我們就在父母的慈愛關照下成長;到了晚年,面對衰老、病痛的折磨,我們還是得依賴他人的仁慈。如果在生命的起點和終點我們都得依賴他人的仁慈,難道我們不該在這中間的大段歲月仁慈待人嗎?我們很多人都是仁慈的,只是自己沒有察覺。我們之所以仁慈,純粹只是因為那是發自內心。再回想一下任何一樁別人對你的仁慈,你會發現施予仁慈跟接受仁慈一樣受益無窮。

【內文試閱】
1誠實
凡事變得更容易
誠實常常令人尷尬。真話往往刺耳,令人不快。如果說真話的人沒有技巧,聽真話的人八成會惱羞成怒。「我不喜歡理髮師替你剪的髮型」。「你做的晚餐淡而無味」。「我今天晚上不想跟你在一起」。「你該噴一點除臭劑」。「媽,我是同性戀」。這些真話如何跟就定義而言應該是窩心、溫暖、柔軟有如羽絨的仁慈相提並論?仁慈和誠實可以攜手並存嗎?還是我們非做個選擇不可?
不妨看個例子。前一陣子,我和家人沒先買票就上了火車。我們打算在火車上找列車長買票。當他朝我們走來,我說:「我們是最後一分鐘才到達車站,所以我們打算現在付錢買票。」「不是;事情不是這樣,」──我太太薇薇安出人意表地插了這麼一句──「我們那時候還有不少時間。」列車長面露疑惑。薇薇安並不是有意替我找麻煩,她只是沒有說謊能力。不過,我說的也是真話。我們到達車站時離火車開動只有十分鐘,根本不夠我摸熟那部很不友善的售票機器。列車長接受了我的解釋,還對我拋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我想,他八成也有太太。
不管令人多麼尷尬,不願說謊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我們生理機制的一種即時反應。前些時候我太太和六歲的兒子喬納遜去購物。她去一家超級市場退一件T恤,打算換另一個尺寸,滿懷善意的喬納遜卻大聲說道:「媽咪,這件T恤不是在這裏買的!你是在另外一家店買的。」一陣尷尬後,謎團終於釐清:另外那家店屬於同一個連鎖商店,換貨退貨固然有點不太尋常,不過是被允許的。小孩子的坦白誠然可貴──只要不違背我們日常的種種折衝就好。
乍看之下,說實話似乎比說謊來得困難,也比較令人不舒服。驅使我們說謊的其實就是這個想法。也許是出於懶惰,也許是出於恐懼,我們說謊的目的無非是要隱藏自己的脆弱、不想節外生枝或是避免解釋。可是這樣的虛假長遠以往,卻讓我們的生活更複雜也更難過。
測謊器就是基於這樣的原理。說謊的時候,身體會產生一股壓力。這種壓力是可以測量的:流汗、心跳加速、肌肉緊張、血壓升高。這樣的煎熬人眼看不到,可是很容易透過科學儀器現形。說謊的時候,我們像是握著吸管,一裝假就會用力,因為我們必須一面編造謊言,一面擔心被識破。而為避免面具被揭穿,我們的焦慮不曾或斷。
多麼吃力的工作!要知道說謊的生理原理,透過最新的科學方法就一目了然。以電腦掃描腦部活動,可以顯示我們在說謊的時候,大腦必須執行一連串複雜的運作,而說真話的時候就不必。發明這個方法的科學家認為,人腦說真話是「自然設定」──意思是我們天生就被設定為真心誠意。  能夠被人一眼看透是一種解脫。混濁的水中藏污納垢,充滿許多令人不快的驚奇。清澈的水則是一眼見底──如果有垃圾和瓦礫我們會看到,但也看得到彩色的魚群、貝殼和海星。因為沒有紗幕,沒有虛假,誠實讓我們看進一個人的眼睛,透過這雙眼進入他的內心。誠實也讓我們坦然接受別人的注視,而且回望的眼神不閃躲。
誠實是雙向的:我們既要誠實待人,也要誠實對待自己。心理學者辛尼˙吉拉德(Sydney Jourard)在他的著作《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中說,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全的必要條件。可是,我們無法在孤立隔絕中了解自己。我們必須先讓別人認識自己,一個沒有誇大、無所隱藏的自己。對吉拉德而言,所有的精神官能症狀,例如害怕離家、憂鬱沮喪,單純是我們為了躲避他人而拉起的帷幕。一旦我們變得透明可見,心情就會慢慢轉好。不過我要補充一句: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學著對自己誠實,以堅定的眼神直視內心世界,絕不轉頭移開。附帶一提,有寫日記習慣的人要比不寫日記的人來得健康。書寫自己是一種和自我情感取得聯繫的途徑,它是一種自我探索,可以增益我們和他人接觸的能力。Polonius (?)說:「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真誠,而一如夜晚跟隨白天,接著你就不會對任何人虛假。」
且看一種極端的情況:偏執的人。這些人對自己非常誠實,完全無意掩飾本來面目,而且對自己的感情深以為傲。多年前曾有一項研究,發現偏執的人比一般人更長壽、更快樂。該項研究的作者針對這些人寫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從書中你可以看到有個男人永遠倒退著走路(他就這樣從加州旅行到伊斯坦堡);一個女人專門收集別人丟棄的東西,還買下一個廢置的戲院存放她的收藏;一個男人老是騎著一個半是木馬半是腳踏車的奇怪機器到處遊走;一個女人每天晚上都請一群老鼠吃晚餐;不一而足。由於偏執的人沒有迎合他人的壓力,免疫系統比一般人強健,因此比較健康,也比較快樂。
這些例子都很極端,不過主題殊無二致──誠實而已。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向偏執的人借鏡;如果不必假裝,我們的生活會變簡單。反過來說,每天裝扮成和你本性不同的模樣,需要莫大的力氣。在《神曲》中,但丁描繪了偽善者在地獄的情景。他們必須隨身披掛一襲厚重的披風,外表鍍金,可是裡頭是鉛做的。這一襲金玉其外、又厚又重的外衣代表了他們的虛假面目,一個他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的面貌。穿上這個外衣,其實是永無止盡的苦工。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