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到痛苦,你知道其實你是上癮嗎?
人生不再重蹈惡性循環,徹底戒斷上癮症,成為自己的主人!
「外遇和非法藥物一樣,會讓人感覺快樂,我被外遇所麻痺的大腦,每天都在逐漸改善.....」
「戒菸以後,才會注意到生活裡面一些小事就會覺得很快樂,像是以前看過的煙火,現在看起來覺得特別漂亮!」
「我15歲開始吸食香蕉水,19歲開始服用興奮劑,我沒辦法看著人的眼睛說話。現在我可能有一點改變了,雖然開口說話還是很困難......」
日本胸腔科醫師,實際戒菸門診經驗,
不用藥物輔助,沒有任何費用,
推動「Reset大腦重設戒菸法」五年,
在日本造成廣大迴響,
百位醫師與醫療機關共同推廣。
內容介紹:
當你在路口等紅綠燈時,是否曾一瞬間忽然醒悟?夜裡突然驚醒,心裡是否曾經閃過「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職場或家庭,想要跳脫社會環境、人際關係,身染憂鬱症、上癮症,你想要跳脫,但卻總是無法達成嗎?
你的身邊是否有重要的人,沉溺於菸、酒、藥物、外遇、性愛、賭博、電玩,或者工作、邪教、靈性修行等?
不再重蹈惡性循環,徹底戒斷上癮症,成為自己的主人!
讀者推薦:
讀完這本書,第二天我就立刻開始戒酒。以前我天天都在喝酒,喝了10年,戒戒停停,還胖了10公斤。戒酒的時候實在受不了,就偷喝零卡路里的啤酒。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懷疑「真的嗎?」結果第二天就開始戒酒了。當你察覺到的一瞬間,就戒掉了。──法鬥媽媽
我是個醫生。除了戒菸,世界上還有很多會造成上癮的東西,例如酒藥品外遇賭博電玩等。對於磯村毅醫師花了五年舉行「重設戒菸團體」覺得很欽佩。推薦給覺得自己有上癮狀況的人。──haru-med
我一直想戒菸,卻一直做不到。我是個意志力非常薄弱的人。結果讀這本書當天我就戒菸了。戒菸就像恐怖電影,畫面很恐怖,但是再可怕也只是電影。原來不能戒菸只是我被洗腦,真是太可怕了。──八郎
我抽菸有10年的歷史,一天一包,看了這本書,3個月我就戒菸了。書中講述了大量關於大腦與造成快樂感覺物質的科學理論。其實抽菸很像在洗腦,戒菸則是幫已經洗腦的腦,再洗一次腦。雖然心理上可以立刻戒菸,但是身體的依賴性還是很難戒除,我覺得戒菸第三四天是最難受的。──讀者.Nbkz
這次真的戒了嗎?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是第三天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戒的,我知道我真的戒了。我是第一次在Amazon寫書評,這是我不吸煙的50歲的喜悅。謝謝大家!……四個月後加註:依然繼續戒菸生活!──非吸煙男子50
內容試閱:
STEP 1 每個人的大腦都很容易陷入沉迷狀態
人類的「後設認知」能力
如果無限量地提供飼料給實驗用的老鼠吃,老鼠會毫無限制地盡情進食,最後導致生病而早死。相反地,如果減少飼料、限制卡路里,那麼老鼠會活得更久。在飲食過度的時代,人類就和老鼠一樣,會因為吃得太多而引發代謝性疾病。
那麼,老鼠自己會節食嗎?
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細管插入老鼠腦中,只要壓下開關,就會釋放出古柯鹼或尼古丁。即使老鼠一開始只是無意地壓下開關,到最後也會不斷去按壓開關。換句話說,老鼠也會藥物成癮。
那麼,老鼠會想要戒除藥物嗎?
雖然沒有人能了解老鼠的心裡在想什麼,不過答案應該會是NO吧!老鼠應該不會為了節食或者戒除藥物而做努力的。
那麼,為什麼人會嘗試節食或戒菸呢?人和老鼠又有哪裡不同呢?
我想了許多種答案。雖然我不知道正確解答是什麼,然而我認為,人類和只看得見眼前的胡蘿蔔(飼料或藥物的開關)的老鼠有所不同。人類具備在空間、時間上,從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地觀察事物的能力(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後設認知」)。
也就是說,人會不斷用體重計去量體重、去照鏡子,或是突然停下來思考「雖然抽菸能讓我感到心安,但是這樣下去真的好嗎?」人之所以不會一股腦地衝向「飼料」,或許就是因為具有「後設認知」的能力。
然而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即使是人類,也很難持續採取客觀的角度。
尤其是碰到成癮性藥物(香菸或酒),或者具有成癮性的行為(性行為、賭博、電玩)的狀況下,就會更加嚴重。因為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導致「後設認知」(客觀審視自己的能力)變得不正常,因而產生許多誤解與迷思。
而且,這正是諸惡的根源。
嘴巴太閒所以抽菸?
例如對那些「覺得嘴巴太閒所以抽菸」的人,有一種說法是:
「那是因為懷念吸吮媽媽乳房的感覺才會這樣。」
當吸菸者這麼說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他們說話時困擾的表情,但這究竟是真的嗎?
從精神分析角度的詮釋或許是「幼年口腔期沒有獲得滿足」,但如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那麼那些沒抽菸的十八、十九歲的年輕人,應該也會有嘴巴太閒的感覺才是。
但是大多數的人並不是如此。
那麼,如果說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到嘴巴太閒的,那大概都是從抽了菸之後才感覺到的(!)換句話說,「嘴巴太閒」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上癮的症狀,也就是說,這很可能是尼古丁戒斷症狀之一。
這就是人類的「後設認知」有其極限的其中一個例子。
相較於抽了菸之後數秒內發生的急遽變化(尼古丁會在吸入後七秒內到達腦部),「覺得嘴巴太閒」的變化比較微妙。而且,大概是開始抽菸經過幾個月之後,才會慢慢發生。
因此,隱藏在每天反覆發生的急速變化之下,「後設認知」已經變得不正常。
給酒精成癮者的建議是?
讓我們再舉一例,繼續思考酒精的狀況。
如果你身邊有酒精成癮患者,一臉痛苦地對你說:「幫幫我……」關於酒你該向他們提出什麼樣的建議呢?
當然是「戒酒吧!」但是求救者提出的請求卻是「給我酒,一杯就好……」和你的建議截然不同。
在一流企業中工作的上班族們,因為飲酒過量,有很多人抽血檢驗的時候都發現罹患了肝病。像是「γGTP」 之類的檢驗數值就升高了。
我通常會勸這樣的人要「節制飲酒」,並且建議他們「一週選幾天不喝酒日,作為肝臟休息日」。
但是,在我的印象當中,幾乎沒有人會好好地讓肝臟休息幾天。因為即使他們訂出在哪幾天要讓肝臟休息,卻會在其他日子喝下更多的酒。因此,後來我都會事先說明「可能你會認為我的意見比較極端」,從此我直接建議他們「戒酒」。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年輕時喝很多酒的人可分為下面兩種類型。
一種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平日幾乎都不太喝酒。大部分的人都會變這樣。另一種則是變本加厲,每天都要喝酒,也就是變成了上癮症的患者。
酒精成癮的成型期是比所謂的「酒精中毒」階段的更早時期,在還可以健康地工作或過家庭生活的時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掉進了所謂「上癮症」的這個「心靈陷阱」(mind trap)之中。
關於酒精的迷思
一般人對酒精都存在著典型的誤解。
「喝完酒之後會覺得比較好入睡嗎?」
如果把這個問題拿去問學生,大概會有一半的人舉手。雖然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過實際的經驗,但是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像「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喝些酒早點睡吧!」的說法。
但是只要從醫學及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就能了解酒精其實是會干擾睡眠。
喝了酒之後,確實會令人感到昏昏欲睡。
但是,在科學上已經證實,如果你就這麼入睡,在進入睡眠期的後半段會受到影響,也就是獲得不到高品質的睡眠。酒精將會影響非快速動眼期的深層睡眠,造成睡眠後半段變淺,而提早醒來,並且沒有睡眠之後的飽睡感。
像這樣睡眠的節奏如果被酒精打亂的話,隔天晚上自然就更難以入眠。
但是受到影響的本人自己卻沒有察覺。
「總覺得睡不太著,可能昨天不開心的事太多了吧。」
結果這一天又再度喝了酒才睡。這麼做確實可以短暫入睡,但是到了隔天卻又會更難入睡。在不斷重複這種行為之後,有的人可能就會認為「不喝酒就睡不著覺」。
各位明白這是多麼危險的事了吧。就這樣對酒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之後情況會變成什麼樣呢?就會往上癮症這條不歸路而去。
透過「後設認知」(客觀審視自己的能力)的觀點來看,就可知道酒精具有逃過人類「後設認知」的能力。換句話說,喝酒之後的隔天晚上,即使變得不容易入睡,人無法客觀地理解這是「前一天的酒精造成的」。
這就和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些「嘴巴太閒」的吸菸者一樣,由於受到酒精引起的急遽變化所迷惑,而沒有發現另一方面的慢性變化。結果得出「睡不好是因為有煩惱的事」、「靠喝酒才能睡得著」這種完全不正確的結論,然後毫不懷疑地繼續喝下去。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具備「前一天喝酒導致現在睡不好」的客觀觀察力的話,就可以得出:「比起那些讓我感到不快的事,昨天喝的酒才是讓我感到更難入睡的主因,而且伴隨而來的煩躁感,更讓我感到不快……」這種截然不同的結論。
非常讓人感到意外地,我認為,讓人陷入上癮症的陷阱,就藏在你我的身邊。
人生不再重蹈惡性循環,徹底戒斷上癮症,成為自己的主人!
「外遇和非法藥物一樣,會讓人感覺快樂,我被外遇所麻痺的大腦,每天都在逐漸改善.....」
「戒菸以後,才會注意到生活裡面一些小事就會覺得很快樂,像是以前看過的煙火,現在看起來覺得特別漂亮!」
「我15歲開始吸食香蕉水,19歲開始服用興奮劑,我沒辦法看著人的眼睛說話。現在我可能有一點改變了,雖然開口說話還是很困難......」
日本胸腔科醫師,實際戒菸門診經驗,
不用藥物輔助,沒有任何費用,
推動「Reset大腦重設戒菸法」五年,
在日本造成廣大迴響,
百位醫師與醫療機關共同推廣。
內容介紹:
當你在路口等紅綠燈時,是否曾一瞬間忽然醒悟?夜裡突然驚醒,心裡是否曾經閃過「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職場或家庭,想要跳脫社會環境、人際關係,身染憂鬱症、上癮症,你想要跳脫,但卻總是無法達成嗎?
你的身邊是否有重要的人,沉溺於菸、酒、藥物、外遇、性愛、賭博、電玩,或者工作、邪教、靈性修行等?
不再重蹈惡性循環,徹底戒斷上癮症,成為自己的主人!
讀者推薦:
讀完這本書,第二天我就立刻開始戒酒。以前我天天都在喝酒,喝了10年,戒戒停停,還胖了10公斤。戒酒的時候實在受不了,就偷喝零卡路里的啤酒。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懷疑「真的嗎?」結果第二天就開始戒酒了。當你察覺到的一瞬間,就戒掉了。──法鬥媽媽
我是個醫生。除了戒菸,世界上還有很多會造成上癮的東西,例如酒藥品外遇賭博電玩等。對於磯村毅醫師花了五年舉行「重設戒菸團體」覺得很欽佩。推薦給覺得自己有上癮狀況的人。──haru-med
我一直想戒菸,卻一直做不到。我是個意志力非常薄弱的人。結果讀這本書當天我就戒菸了。戒菸就像恐怖電影,畫面很恐怖,但是再可怕也只是電影。原來不能戒菸只是我被洗腦,真是太可怕了。──八郎
我抽菸有10年的歷史,一天一包,看了這本書,3個月我就戒菸了。書中講述了大量關於大腦與造成快樂感覺物質的科學理論。其實抽菸很像在洗腦,戒菸則是幫已經洗腦的腦,再洗一次腦。雖然心理上可以立刻戒菸,但是身體的依賴性還是很難戒除,我覺得戒菸第三四天是最難受的。──讀者.Nbkz
這次真的戒了嗎?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是第三天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戒的,我知道我真的戒了。我是第一次在Amazon寫書評,這是我不吸煙的50歲的喜悅。謝謝大家!……四個月後加註:依然繼續戒菸生活!──非吸煙男子50
內容試閱:
STEP 1 每個人的大腦都很容易陷入沉迷狀態
人類的「後設認知」能力
如果無限量地提供飼料給實驗用的老鼠吃,老鼠會毫無限制地盡情進食,最後導致生病而早死。相反地,如果減少飼料、限制卡路里,那麼老鼠會活得更久。在飲食過度的時代,人類就和老鼠一樣,會因為吃得太多而引發代謝性疾病。
那麼,老鼠自己會節食嗎?
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細管插入老鼠腦中,只要壓下開關,就會釋放出古柯鹼或尼古丁。即使老鼠一開始只是無意地壓下開關,到最後也會不斷去按壓開關。換句話說,老鼠也會藥物成癮。
那麼,老鼠會想要戒除藥物嗎?
雖然沒有人能了解老鼠的心裡在想什麼,不過答案應該會是NO吧!老鼠應該不會為了節食或者戒除藥物而做努力的。
那麼,為什麼人會嘗試節食或戒菸呢?人和老鼠又有哪裡不同呢?
我想了許多種答案。雖然我不知道正確解答是什麼,然而我認為,人類和只看得見眼前的胡蘿蔔(飼料或藥物的開關)的老鼠有所不同。人類具備在空間、時間上,從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地觀察事物的能力(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後設認知」)。
也就是說,人會不斷用體重計去量體重、去照鏡子,或是突然停下來思考「雖然抽菸能讓我感到心安,但是這樣下去真的好嗎?」人之所以不會一股腦地衝向「飼料」,或許就是因為具有「後設認知」的能力。
然而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即使是人類,也很難持續採取客觀的角度。
尤其是碰到成癮性藥物(香菸或酒),或者具有成癮性的行為(性行為、賭博、電玩)的狀況下,就會更加嚴重。因為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導致「後設認知」(客觀審視自己的能力)變得不正常,因而產生許多誤解與迷思。
而且,這正是諸惡的根源。
嘴巴太閒所以抽菸?
例如對那些「覺得嘴巴太閒所以抽菸」的人,有一種說法是:
「那是因為懷念吸吮媽媽乳房的感覺才會這樣。」
當吸菸者這麼說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他們說話時困擾的表情,但這究竟是真的嗎?
從精神分析角度的詮釋或許是「幼年口腔期沒有獲得滿足」,但如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那麼那些沒抽菸的十八、十九歲的年輕人,應該也會有嘴巴太閒的感覺才是。
但是大多數的人並不是如此。
那麼,如果說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到嘴巴太閒的,那大概都是從抽了菸之後才感覺到的(!)換句話說,「嘴巴太閒」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上癮的症狀,也就是說,這很可能是尼古丁戒斷症狀之一。
這就是人類的「後設認知」有其極限的其中一個例子。
相較於抽了菸之後數秒內發生的急遽變化(尼古丁會在吸入後七秒內到達腦部),「覺得嘴巴太閒」的變化比較微妙。而且,大概是開始抽菸經過幾個月之後,才會慢慢發生。
因此,隱藏在每天反覆發生的急速變化之下,「後設認知」已經變得不正常。
給酒精成癮者的建議是?
讓我們再舉一例,繼續思考酒精的狀況。
如果你身邊有酒精成癮患者,一臉痛苦地對你說:「幫幫我……」關於酒你該向他們提出什麼樣的建議呢?
當然是「戒酒吧!」但是求救者提出的請求卻是「給我酒,一杯就好……」和你的建議截然不同。
在一流企業中工作的上班族們,因為飲酒過量,有很多人抽血檢驗的時候都發現罹患了肝病。像是「γGTP」 之類的檢驗數值就升高了。
我通常會勸這樣的人要「節制飲酒」,並且建議他們「一週選幾天不喝酒日,作為肝臟休息日」。
但是,在我的印象當中,幾乎沒有人會好好地讓肝臟休息幾天。因為即使他們訂出在哪幾天要讓肝臟休息,卻會在其他日子喝下更多的酒。因此,後來我都會事先說明「可能你會認為我的意見比較極端」,從此我直接建議他們「戒酒」。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年輕時喝很多酒的人可分為下面兩種類型。
一種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平日幾乎都不太喝酒。大部分的人都會變這樣。另一種則是變本加厲,每天都要喝酒,也就是變成了上癮症的患者。
酒精成癮的成型期是比所謂的「酒精中毒」階段的更早時期,在還可以健康地工作或過家庭生活的時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掉進了所謂「上癮症」的這個「心靈陷阱」(mind trap)之中。
關於酒精的迷思
一般人對酒精都存在著典型的誤解。
「喝完酒之後會覺得比較好入睡嗎?」
如果把這個問題拿去問學生,大概會有一半的人舉手。雖然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過實際的經驗,但是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像「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喝些酒早點睡吧!」的說法。
但是只要從醫學及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就能了解酒精其實是會干擾睡眠。
喝了酒之後,確實會令人感到昏昏欲睡。
但是,在科學上已經證實,如果你就這麼入睡,在進入睡眠期的後半段會受到影響,也就是獲得不到高品質的睡眠。酒精將會影響非快速動眼期的深層睡眠,造成睡眠後半段變淺,而提早醒來,並且沒有睡眠之後的飽睡感。
像這樣睡眠的節奏如果被酒精打亂的話,隔天晚上自然就更難以入眠。
但是受到影響的本人自己卻沒有察覺。
「總覺得睡不太著,可能昨天不開心的事太多了吧。」
結果這一天又再度喝了酒才睡。這麼做確實可以短暫入睡,但是到了隔天卻又會更難入睡。在不斷重複這種行為之後,有的人可能就會認為「不喝酒就睡不著覺」。
各位明白這是多麼危險的事了吧。就這樣對酒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之後情況會變成什麼樣呢?就會往上癮症這條不歸路而去。
透過「後設認知」(客觀審視自己的能力)的觀點來看,就可知道酒精具有逃過人類「後設認知」的能力。換句話說,喝酒之後的隔天晚上,即使變得不容易入睡,人無法客觀地理解這是「前一天的酒精造成的」。
這就和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些「嘴巴太閒」的吸菸者一樣,由於受到酒精引起的急遽變化所迷惑,而沒有發現另一方面的慢性變化。結果得出「睡不好是因為有煩惱的事」、「靠喝酒才能睡得著」這種完全不正確的結論,然後毫不懷疑地繼續喝下去。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具備「前一天喝酒導致現在睡不好」的客觀觀察力的話,就可以得出:「比起那些讓我感到不快的事,昨天喝的酒才是讓我感到更難入睡的主因,而且伴隨而來的煩躁感,更讓我感到不快……」這種截然不同的結論。
非常讓人感到意外地,我認為,讓人陷入上癮症的陷阱,就藏在你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