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中醫歲時養生曆?彭溫雅醫師的順時調理祕笈:150道療癒料理+140處抒壓穴位+60種居家運動 | 拾書所

365日中醫歲時養生曆?彭溫雅醫師的順時調理祕笈:150道療癒料理+140處抒壓穴位+60種居家運動

$ 394 元 原價 499
  台灣第一本日日養生萬年曆
  365種體質調理法則,匯集中西醫精華的時令養生知識
  350個身體修復練習,預約未來人生路的豐沛健康能量
  190種身體常見問題,中醫師帶領專業解析、防病於未然

  指甲易斷裂,表示肝不好?
  整天昏昏欲睡,可能是「春睏」?
  小孩打呼,可能和生長遲緩、心血管疾病有關?
  手機不離身不只造成肩頸僵硬,還會偏頭痛?
  →生活中許多小小的不舒服,看似不嚴重,實則背後暗藏隱患。

  「不通則痛,痛則不通」說的是如果氣血循環不佳,可能導致各種疾病;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是指冬天若沒有調養好身體,明年春天就容易生病;
  「內傷脾胃,百病叢生」意指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百病生。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表示少吃點酸、多吃甘性食物,有助補肝護肝。
  →看似字字天書的專業醫理,在中醫師的白話拆解之下,每一則都化身為實用養生法則。

  專精於綜合性體質調養的彭溫雅中醫師,
  藉由每天傳遞一個簡潔易懂、輕鬆入門的中醫養生概念,
  並透過觀察歲時節令變化與身體狀況之間的潛在關聯,
  由傳統中醫觀點出發、輔以西醫科學理論,
  針對不同氣候、月分、節氣,
  詳細介紹各個季節好發、各月分常見的190種身體不適症狀,
  並提供了365個溫和舒緩、對症調理的養生法則。
  同時搭配日常居家就能立即展開的實用調理方式,
  包括美味食療、穴位按摩、簡易運動,  
  讓每個人的身心靈都保持在最舒適平和、快慢適中的狀態中,
  一起進行節奏舒緩、心情輕鬆、身體自在的日日養生練習。

  從一月的手腳冰冷、二月的消化不良、三月的感冒偏頭痛……到十二月的冬季癢免疫力失調,
  從兒童常見的水痘麻疹玫瑰疹腸病毒,到長輩深感困擾的頻尿腳麻三高中風失智症,
  書中詳細介紹囊括各年齡層、各個季節,
  所有日常可能遇到的身體不適症狀及舒緩調理方式!
  養生並非中老年人專利,外表所見的貌似健康也不見得經得起疾病考驗,
  若能跟著這本從個人到家族都適用,每個家庭必備的健康手邊書、養生萬年曆,
  從小開始注重日常保健,由食養、按摩到運動自內而外層層調理起,
  透過提高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一天天的累積與建構能在病毒肆虐的環境中安然生存的身體自癒力。
  相信在各種小毛病、大問題,甚至新興流行傳染病來襲時,
  每個人都能擁有更多抵抗病菌入侵的身心靈健康資本!

  |適合族群|
  ●在身體不適還沒成為疾病之前、在小病還沒有成為大病之前,想慢慢調理身體的小病小痛,但不知從何下手的人

  ●上班族、忙碌的現代人,沒時間看太艱深的養生書,也沒空定期看中西醫調身體,可從本書中輕鬆學習簡單易懂的養生概念,跟著中醫師一天一則養生常識與調養祕訣,讓養生從日常生活開始

  ●上有高堂、下有幼子,自己的身體也不怎麼樣的中生代,帶著全家一起展開新健康運動,好好吃、好好運動、好好按摩

  ●歲末年初,面對疫情方興未艾、充滿各種不確定的此刻,更應該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面對各種可能的挑戰!本書很適合當作新年之書、生日之書、年節問候及拜訪禮物,送給自己、自我調整與修復身體,也送給親朋好友,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祝福。

本書特色

  ●篇幅精簡說重點,身心靈溫養萬年曆
  1~2頁講解一則養生、治未病的主題概念,並搭配該主題介紹一道食療、一處穴道按摩或一種簡單運動,在一年365天的不同階段、遇到不同健康疑問的人,都適合隨時切入閱讀,每年都適合溫故知新、重複翻閱

  ●一年四季都兼顧,小症大病全收錄
  根據不同月份、不同季節的天氣和溫度變化,介紹當月好發疾病的成因、預防、調養方式,同時藉由穴道按摩、藥膳食療、簡單瑜伽等居家保養方式,來舒緩疾病症狀、調理五臟六腑、恢復自身健康,預防或緩解各種健康問題的發生

  ●中西醫相輔相成,觀念易懂且實用
  彭溫雅醫師以初學者也能理解的中醫觀點出發,同時輔以西醫的科學概念與治療方式解說,中西醫相輔相成,提供化繁為簡、多元實用的養生建議,讓讀者全面瞭解各病症的相關知識、審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調理節奏

  ●消除身心靈失調,持續累積健康能量
  健康調理無法急在一時,尤其在大環境充滿焦慮和恐懼情緒的同時,藉由舒緩、不躁進的養生節奏,培養思想的韌性以穩定心理情緒,更有助於從內到外打造健康不生病的體質
摘文
1月1日
手腳冰冷,用按摩加以緩解

大家應該都有手腳冰冷的經驗,有時候身體穿得再多,手腳卻還是冷冰冰的,有時也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出了甚麼問題。其實,手腳的溫度和皮膚底下的微血管及神經息息相關,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機制,如果在很冷的天氣時,皮膚的微血管會收縮減少熱量的散失,也就會造成末梢的手腳冰冷。可是, 如果手腳冰冷又同時出現皮膚顏色變藍紫色, 或感覺手腳麻木失去知覺,甚至感到刺痛,就要小心可能罹患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或是屬於中醫體虛的情況。

中醫體虛,是指體內陽氣不足,無法抵擋外界的寒冷,身體自然出現怕冷及手腳冰冷的情況。如果同時有容易腹瀉、感覺疲勞、經常夜尿的情形,表示體內陽氣嚴重不足,所以會出現許多身體功能虛弱的症狀。

穴道按一按—合谷穴

在手腳冰冷時,中醫建議可以按摩兩手的「合谷穴」,有助於緩解手腳冰冷的狀況。

穴道位置:
「合谷穴」在食指後面的第二掌骨,距離虎口約1.5公分肌肉豐厚處。

按摩方法:
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或以左手拇指按壓右手合谷穴,拇指指腹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產生痠脹感。每次按30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中醫認為,在合谷穴進行拔罐,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清頭明目、改善手腳冰冷等功效。

2月11日
傷肝也傷身 心情好,病就好

《黃帝內經.素問》提到「人有五臟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指情緒失調會直接傷及內在腑臟,「內傷七情」將導致腑臟失調、疾病叢生。
 
中醫認為「肝主怒」,若因情緒不能盡情發洩、憤怒鬱結於心,失於疏泄導致經絡運行不暢,就是肝氣鬱結,又分成肝氣橫逆及肝氣鬱結兩種類證,兩者都因精神刺激、肝臟氣機不調所致。肝氣鬱結以精神抑鬱、意志消沉、寡言少語為主症狀,肝氣橫逆則會危及它臟,乘脾、犯胃、沖心、侮肺、擾腎,若肝氣鬱結太過,會轉化為肝氣橫逆、小病變大病,建議以青皮、川芎、吳茱萸等入藥治之。
平日可利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來調理,或將夏枯草、酸棗仁、蓮子心等沖泡飲用,以去除心肝之火,也可多食紅豆、柑橘、核桃、香蕉、黃豆等食物讓心情甜滋滋,穩定情緒、改善焦慮。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