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病房蔓延 | 拾書所

愛在病房蔓延

$ 225 元 原價 300
一位護理師將工作、生活以及感情等點點滴滴用文字紀錄下的真實心情。

名人推薦

人氣作家 小百合
精神科醫師兼散文作家 沈政男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 張益銓 醫師
單車旅行作家 許文澍 醫師
臺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主任 黃 軒 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權威 劉峻宇 醫師


不知道在未來的某天,我是否也必須裝病,才能讓愛人留在身邊。

一顆柔軟而細膩的心,將生死間的無奈、人情中的冷暖,以及人生如跑馬燈的種種樣貌,化作一篇又一篇寫實動人的生命光影。

一位護理師透過文學的方式,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也延續了那一顆敏感的心,讓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還不忘去貼近病人,挖掘那些被包覆在身體病痛之內的心理變化。
──2011年駐非洲布吉納法索醫療團許文澍醫師

文字堆砌後所描繪的,是媒體視角無法聚焦凝眸的醫病風貌,是社會大眾私心選擇不易看見、醫療同道久則視而不見的情境。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張益銓醫師

一個實習護理師在病房實習及學生生活間,對於美好的生命及健康流失的種種心情寫照,沒有多餘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般的抒發文,沒有過度華麗燦爛的修辭,擁有的是內心對於他人真誠的關懷。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權威劉峻宇醫師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輯一:病房的游牧時光
得到或失去:在一夜之間
明知故犯
比寂寞更深的哀傷
一生將盡之前
離去或留下
人生的過客
悲傷的家訪
這樣的日與夜

兩個女孩
兒科病房
是否無恙
白衣天使的寂寞
最後的尊嚴
他不說話
病房涼苦
寂寞的爺爺
鶼鰈情深
使命
精神病房
寂寞如冰
豬尾巴
旅居病房
聲腔花俏的病房
精神科病房手札
精神領班
黑羊
失控
父與子
如此兒女
命運多舛
外籍看護
高血壓伯伯
臥床時光
小欣與她的父親
歷史沒有說的事
她14歲,渴望還有明天
我日夜游牧
伯伯教我的事
病癒的笑容
拒絕冷漠
久病床前
寬容與豁達
夫妻
最後的折磨
阿財伯的故事
人生到頭有禍福
無奈與無常

輯二:愛在病房蔓延
醫學系的戀愛模式
赴約見你的路上
我永遠忘不了今天
猶豫的腳步很輕
我心中的那隻白鴿
世界最美的風景
初戀時光
白鴿與酒7
雨停了,就難以再見面
莫忘蜜月灣
一切總會過去的
溫水試驗

輯三:病房之外
唱國歌好感動
非關浪漫搭船記
窗邊欖仁
寂寞饗宴
食辣的愛恨情仇
船遊黃浦江
西溪濕地私旅
西湖遊草
王家餃子
生食之談
盛夏的希拉穆仁草原
塞外西湖
那一年的蒙古包
永恆的夏天
旅行像戀愛
天才小弟
我第一次賭馬
最後的饗宴
繁榮首爾中探索歷史
港城萬象

推薦序一
現今人口老化的社會,健康照護已經是人人關心的議題,也是政府必須重視的社會問題。時常聽到中年夫婦們聊天,當他們彼此問到兒女的職業時,只要一方回應醫師或護理師,另一方就會投以羨慕的眼光,再繼續聽下去,就會了解他們所羨慕的,是對方未來的健康問題,能夠有子女的細心照顧。因為即便有錢可以住高級病房,請二十四小時看護,卻買不到一雙能夠溫暖到心房的雙手。
大部分的人沒有作為醫護人員的子女,少子化的社會,甚至可能連子女都沒有,於是當自己身體虛弱地躺在病床時,自然會把心中那股渴求溫暖的希望,寄託在醫護人員身上,特別是整天在病房穿梭,最常遇到的護理師。其實每個醫護人員剛踏進醫院的實習期間,都有著一顆敏感的心,因為接觸的病人少,反而更能夠體會病人的心情。只是隨著越來越重的工作負擔,越來越多的醫院評鑑、越來越不合理的制度規劃,讓醫護人員時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哪裡還有時間去聆聽病人訴說病情之外的事情。
當這樣的工作環境已經是常態時,有一位護理師透過文學的方式,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也延續了那一顆敏感的心,讓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還不忘去貼近病人,挖掘那些被包覆在身體病痛之內的心理變化。雖然她的力氣還不足以跟死神拔河,但是她透過文學創作所記錄下來的點點滴滴,是足以撼動人心的。
白紙前的你(妳),如果也跟我一樣,用心地閱讀每一個篇章,或許你(妳)也會猛然發現文中所描述的情節,不就是自己某一位親朋好友的故事!

——2011年駐非洲布吉納法索醫療團許文澍醫師

推薦序二
我是一名臨床中醫師,在未踏入臨床前,曾有醫界大老提及:「你覺得當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什麼?」,當年懵懵懂懂的高中生,憑著內心的一股熱情、加上父母親的一點期許,洋洋灑灑中又帶點生澀地說出諸如愛心、耐心、同情心等重要、卻又空泛的話語;語畢,醫界的大老搖搖頭:「剛剛你說的,只想要告訴我,當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人文素養。」
醫病關係緊繃的當代,醫療專業被認同與尊重的年代已不復在。為了配合大型醫學中心企業化經營、營利掛帥的領導方式,不僅相同專業內開始輕視自身的職責、甚至也造成不同專業間彼此排斥。積習日久,白袍的力量江河日下、白袍的沉重與日俱增;這樣高壓力、高變化的就業環境,需要高反應、高效率的投入態度,若沒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更容易迫人沉淪在白色象牙塔的權、錢、色、慾中。
佳真是我在醫學生時代相識的學妹,體貼入微和敏銳細膩的心性,反映在護理工作中所見所感的字裡行間。在繁忙紛擾的臨床工作之餘,如實地記錄醫與病的關係;那也是在疾病面前,人與人的關係。中醫學的論述中,疾病的生成必定有容易致病的環境;疾病不只關乎患者本身,而是與天、人、地緊緊相依。人與人的關係,也往往在疾病面前,才能呈現最珍貴與最醜惡的諸相非相。
吾常勉勵即將踏入臨床的後進,醫療工作與其他工作有些許不同,之所以在社會上較受尊重,是因為醫療工作本身有一個亮點,你把這個亮點擺在哪裡,就會走到哪裡。
佳真的字句羞澀中透露著憂心,稚嫩而堅定地喚著她的信仰。深信醫療是帶有溫度的感念,是欲雪天晚中的紅泥火爐。護理站是護理工作的依歸,而護理站象徵的是患者的寄託,醫療專業不僅解決病家受疾病羈絆的苦、更安慰走過生老病死時心中的恐、帶走生命歷程中彷彿不能承受的痛;在此,文字堆砌後所描繪的,是媒體視角無法聚焦凝眸的醫病風貌,是社會大眾私心選擇不易看見、醫療同道久則視而不見的情境;僅盼佳真心中的亮點,若能喚回民眾遺棄多時的認同和肯定、喚醒醫事人員沉睡已久的熱情與初心,甚幸。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張益銓醫師

推薦序三
偶然的因緣際會下,一個老朋友請我推薦一個認真年輕人寫的書。過去審過不少國內外期刊的科學文章,還是第一次有人請我閱讀並推薦醫學人文的文章,雖說是被灌了不少「老師」、「名醫」的迷湯(我明明離這些稱號遠得很啊!),抱著鼓勵後進與好奇的心情,答應了這樁任務。《愛在病房蔓延》,一個實習護理師在病房實習及學生生活間,對於美好的生命及健康流失的種種心情寫照,沒有多餘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般的抒發文,沒有過度華麗燦爛的修辭,擁有的是內心對於他人真誠的關懷,一個尚在萌芽,成長的護理之心,真實的病房實習記錄,以及褪下實習制服後細膩的情感,自我的成長。
讀完《愛在病房蔓延》,每日的醫護工作場景歷歷浮現,那些曾讓我夜深人靜時椎心自省,病人與親人來不及說再見的扼腕,貧窮、人性與疾病摧殘的現實,現代醫療相對於短暫的成就感與更多的醫療極限無奈,又在心頭翻湧。
現代醫療制度下,「天使」、「南丁格爾」的稱號或許太沉重,制度的不完美讓許多醫護同仁萌生卻意,而留在崗位上的同仁,對醫療工作的熱情或許與日遽減,也或許慢慢以冷漠的醫療專業,掩飾內心的熱情,以減少無謂的紛爭。
讓人支持下去的動力在哪?或許在讀者朋友讀完這本《愛在病房蔓延》,不難發現多數醫護的愛正在病房蔓延,也欣慰一位優質護理師的成長,期待她持續在這荊棘之路昂首邁進。 就從自己做起,多點同理心,讓愛在周遭蔓延下去吧!由衷推薦您閱讀這本書。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權威劉峻宇醫師

內容試閱
輯一:病房的游牧時光
得到或失去:在一夜之間
在產科實習前,我總想像著在產房與一般病房的迥異。產房,必定是充滿著迎接新生命雀躍歡笑的天堂,沒有聲嘶力竭的生離死別、沒有理直氣壯的怪獸家屬。直到我遇見了一位和我年紀相仿的母親,我才知道在產科裡,一樣寫著一場場殘酷的《離別賦》。
那是一個寧靜如常的午後,在出生率極低的今日,產房只要有一位產婦待產已是相對忙碌的狀況,值班護理人員常被派至其他單位支援,是醫院裡的游牧民族。早晨我記錄了她的體溫脈搏,裝上胎心音監測,一切正常。病房安靜如同她臉上安逸的神情,我仍依稀記得那日她對我說她希望孩子的眼睛像她。而我再次見到她已是隔日,按照病房常規量著她的生命徵象,卻不見她的孩子,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張悵然若失的臉,彷彿已厭倦了人間的一切。回到護理站後,交班時大夜班同仁娓娓說起昨夜的周折。
夜裡少婦腹部劇痛,送開刀房剖腹生產,少婦的麻醉仍然未退,新生兒的狀況就不穩定了,緊急送至醫院的ICU,不久後送到附近的醫學中心,仍無法避免嬰兒猝死症。而這一切,都是在少婦未睜開雙眼前就已發生。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簡稱SIDS),剛出生的健康嬰兒突然死亡,病理解剖也無法得知確切的原因。一個冰冷的醫學專有名詞,就草率地交代一個新生命的凋零。孕育了十個月的生命,在人間卻只停留短暫的幾個小時,他不知道有多少人期待著他的到來前,便悄然離去。
原本應是生動的早晨,會有嬰兒的哭聲相伴,然而在這一刻哭泣的不是嬰兒,是年少的母親。少婦的言語早已失去了條理,她向我說了一些關於婚姻的無奈,還有在孕後毅然決然要留下孩子的理由。我腦海裡恍若浮現了一個個幸福的畫面,她抱著孩子,雙眼閃爍著動人的母愛光輝,丈夫在一旁陪伴著她。這個夢近如昨日,但我們都知昨日早已遠去,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令人無從措手。
她緊緊抱著我,聲淚俱下,片刻間我竟說不出一句能使她平靜的話。我想像著當她從麻醉中退去,就必須面對這個晴天霹靂,也許沒有任何一個醫學上的量表能夠量化她的哀痛。
再次見到她時,她正與小她兩歲的丈夫收拾返家的行囊。辦離院手續時,我看見她哭腫的雙眼,「我都還來不及看清楚他的模樣!」這是她離院前的最後一句話。
原載於104年5月16日《自由時報》

明知故犯
《孟子.告子上》寫道:「食色,性也。」飲食和性慾皆為人的本性,然而,在醫院裡的飲食,卻是處處逆人性而行。
關於那些油膩的、辛辣的、甜滋滋的美食,令人垂涎三尺,在醫師和營養師的眼中,都是違禁品。醫療人員用盡全力想杜絕所有有違人體健康的食物,希望廚房按照營養師為每個病患量身打造的健康飲食烹調,在走進病房後,方知一切原來徒勞無功。
我在泌尿外科遇見一位身材微胖中年阿伯,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再次入院,是因為膀胱癌。陪在阿伯身旁,我目睹化療的過程有些許殘忍,醫師拿著裝了深藍色化療藥物的大針筒,全副武裝,推著一臺治療車破門而入。我忙拉起病房的圍簾,來不及安撫阿伯,醫師就已將藥物灌入阿伯的生殖器中。我看著阿伯惶恐不安的無助眼神,卻不知能跟他說明什麼。藍色液體緩慢地推進阿伯的生殖器中,一滴不剩,我在醫師走後向他說明至少讓藥物留在膀胱內兩小時再上廁所,阿伯點頭表示明白,我轉身要走出病房的剎那,瞥見床頭櫃上的炸雞桶已乾淨見底了。
我忍不住又向阿伯嘮叨幾句關於高血壓、高血脂的控制,要從飲食運動做起之類老生常談的話,「醫院有幫您準備三餐啊!是低油、低鹽的健康飲食!」我說。阿伯告訴我,他的人生沒什麼興趣,唯有飲食。他愛好各國各地的美食,為了吃,花再多的金錢或時間他也願意。
「食色,性也。」食欲和性慾都是人的本性,難以杜絕、難以克制。記得曾看過一篇科普文章,寫道:當人類的欲望到達某種高度時,腦部會分泌多巴胺降低人對於焦慮的感受。我想,也是因此,人總在面臨飲食和性慾時明知故犯。
原載於104年5月27日《臺灣時報》

比寂寞更深的哀傷
身為一位醫療人員,我們總是希望來看病的病人,即便是躺在病床進入醫院,出院時也能夠帶著笑容、健康地走出病房。然而,在癌症病房,卻是時常事與願違,期待病人能夠健康出院,是一件非常奢侈的夢想。
我仍記得第一次在病房看見阿姨時,她能自己推著點滴架,在偌大的病房裡游牧行走,偶爾還會到護理站向護理人員們打招呼。我們深怕孱弱的她不跌倒則已,一跌倒便加重病情,總是必須費盡脣舌囑咐她回到自己的病房休息。
輪值大夜班時,我常在她的病房裡聽見源自她丈夫的咆哮聲,充滿著不諒解與抱怨。龐大的醫療費用拖垮了家中經濟,還讓他和兒子必須來照顧她。而後再也不見她的先生,來照料她生活點滴的,竟是她年邁的母親。阿姨的母親身上仍背著矯正脊椎側彎的背架,我看見她對女兒的關愛和照料,彷彿忘記自己身上的病痛。然而阿姨的健康卻每況愈下,生活空間窄縮為一間窄仄的病房,生活起居的打理淪為她母親的例行工作,卑微地維持著她失去尊嚴的生命。
究竟婚姻是怎麼一回事呢?婚禮誓詞裡總說:「婚後我○○○接受你○○○作為我合法的已婚妻子。擁有並持有,從這天開始,是好、是壞,是富、是窮,是健康、是疾病,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然而在醫院裡,目睹了一場場令人聲嘶力竭的疾病,將原本幸福的人生扭曲斷裂,而我在一旁,對疾病無能為力,對病患的人生亦是如此。
後來的日子裡,阿姨漸漸開始變得憂鬱而淡漠,好像什麼事都無法引起她的興趣。這一天,輪到我照顧她,阿姨躺在病床上不發一語,拒絕服藥,拒絕任何醫療處置,拒絕我任何言語上的關心。我默默地走出病房,記錄著這一切。於是醫師開立新的處方,阿姨變得厭食之後,她的營養只好藉由點滴來維持,僅僅維持了心臟的跳動,卻維持不了一個原本應該幸福美滿的家庭。
某日,醫師與護理長討論著關於這位阿姨的病情,是否有繼續留院的必要性。醫師說公立醫院的床位十分有限,而一位癌末病人占著一個床位,占掉的護理時數和醫院的支出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床位必須留給真正需要的人。」醫師如是說。
什麼樣的病人真正需要這個床位呢?走出病房,我窮於思索。
原載於104年5月22日《自由時報》

一生將盡之前
我仍記得在胸腔內科實習的那段日子,一位年邁的奶奶曾在我幫她量體溫血壓的時候,握住我的手,彷彿想對我說盡她一生的故事,從二十歲北上工作、到與先生相識、結婚、生子,而踏入醫院的這一年,我恰巧亦是二十歲。
第一次看見奶奶的那天,醫師決定幫她胸腔引流。我在旁目睹著這一切,只見刀片劃破奶奶皺褶的皮膚,血液如同水柱般流出她的身體,沾紅了奶奶的病人服,在白袍的相映之下更為鮮紅。奶奶趴伏在座椅上,背對著醫師哀號著,我卻只能靜靜地在一旁,什麼也不能做。不久後奶奶身上多了一條pig tail (胸腹腔穿刺放液的引流管),如同豬尾巴,名稱聽似滑稽、令人莞爾,我卻只在護理記錄裡留下:十月十五日,九點三十四分放置pig tail。這場驚心動魄的手術,瞬時化為平淡的文字,躺進病歷裡。直到此時我才知道,窄縮的醫療人力和不足的時間,竟容不下一刻時間鼓勵、安撫奶奶,那些關於一位老嫗的哀號或情緒,在護理記錄都成為贅述。
十月下旬的每日,我拿著一只胸瓶,逐醫師的命令而居。奶奶胸腔過多的積水,使她全身水腫、寸步難行。我將pig tail連接胸瓶,鵝黃而清澈的液體緩緩自奶奶體內流出,每日都有近五百毫升的胸水自pig tail流出。然而奶奶的病情並沒有因為胸水的遠離而好轉,我們讓奶奶戴上氧氣罩、裝上尿袋,而後又因為無法進食裝了鼻胃管。
那天醫師巡房,詢問了家屬將奶奶送安寧病房的意願,只有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