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技巧進階:四至五年級的教學 | 拾書所

古典芭蕾技巧進階:四至五年級的教學

$ 420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精湛的舞蹈技巧是古典芭蕾藝術的一項重要元素。當具備了初階訓練的穩固基礎之後,就逐步進入技巧養成的階段。芭蕾的技巧是以平穩幽雅的旋轉、從容懸浮的跳躍、簡潔俐落的擊腿、輕盈靈敏的踮立等面貌呈現在舞台上的。這些技巧最終還將互相滲透、交融,進而形成空中的旋轉,踮立的跳躍等等不可思議的高難度舞步。為了要掌握芭蕾藝術的核心技巧,並且避免在訓練的過程中受傷,必須學習手、眼、身、步、法的協調配合。許多時候,甚至需要將心神意念貫注在身體活動中,以抵抗自由落體的慣力衝擊;或者相反,運用肢體反彈的力道順勢完成擊腿的技巧。相關的細節和訣竅,全部包容在這本 俄羅斯學派 的專業好書中。
俄羅斯教學法素以科學性與邏輯性聞名於世,對於專業技巧訓練的先後順序格外審慎、嚴謹,本書據此詳盡闡述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所有教學內容,並且提供了各類技巧訓練的教學範例。

【自序】
第四和第五年是古典芭蕾舞蹈教學的中年級,這是整個訓練過程非常重要的階段。學生在前三年對這種舞蹈的基本元素已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掌握,現在正式開始專業的核心訓練。本階段不僅要增添初期階段尚未掌握的教材,更重要的是替將來的藝術生涯累積專業技巧和表演能力。
於是在學習這大量的新動作時,還應加上轉頭的角度、視線的方向、更吸引觀眾的側身姿態,以及藝術性、表現力等種種細節,比以往複雜得多。學生除了應深入掌握所有新動作,還必須全盤瞭解各類動作的功能、特性以及它們不同面向的表現方式。唯有通過如此的學習途徑,舞者方可能晉身為藝術家。而喚醒學生對上述專業要領的注意,啟發他們的藝術性,正是教師責無旁貸的天職。
中年級,是芭蕾舞者獲得專業素養的關鍵時期。舞者能否將軀幹正確放置主力腿上?是否有能力隨時在一條腿上站穩,而且上半身特別是手臂仍能活動自如?而當雙臂處於嚴謹的舞姿框架中,是否還能繼續自然「呼吸」、活靈活現?更多諸如此類的專業技能,都必須在中年級精心培養、磨練、鞏固,以期至高年級益臻完善。
前面提到的藝術性的養成,就在這關鍵性的兩年。換言之,舞者除了準確地表演舞蹈的動作元素之外,必須通過藝術性和舞蹈感,以傳達舞作內涵。舞蹈本身所具備的抽象性,就是它深刻內涵的載體,而俄羅斯芭蕾藝術的傳統,正根植於此。面對當今國際上最新派舞蹈潮流的猛烈沖擊,我們仍不應忘記自己的寶貴傳統。
中年級,固然被公認為發展舞蹈感的重要時期,但也有人對此抱持不同看法。例如低年級曾教過我的一位老師,她是早於瓦岡諾娃時期的葉‧ 帕‧ 薇切絲洛娃- 斯妮特柯娃。當時我和同學們才一年級,在她的課堂裡又跑又跳,為得是要履行她交付給我們的富有表演性質的舞蹈作業。記得第一學期結束時,她編排了舞劇《神駝馬》中的《俄羅斯姑娘》(柴可夫斯基作曲),讓我在學校的元旦慶祝會上單獨演出;雖是穿低跟舞鞋而非硬鞋,仍顯示了老師對我具備舞蹈感的信任和肯定。成長以後,我才明白這位了不起的低班老師,她非常清楚舞蹈專業的最終目標;在通過多年極端吃力的訓練和各式各樣的教學歷程之後,無非要具有表現力、感染力,要能引人入勝、讓人耳目一新。
中年級教師還有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和考驗,就在於動作當中固然需要舞蹈感,但尺度應如何拿捏?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是個關鍵。古典芭蕾縱然舞步戒律嚴謹、舞姿規範精確,不容許任性為之,但卻需要在苛刻的戒律和剛硬的規範之中,感受到釋放舞蹈感的可能性,調整細微婉約的表現空間;使得嚴謹動作和舞蹈感,二者並存,彼此不多也不少。找到這個平衡點,只有依賴教師本身的天賦和敏銳的鑑賞力了。
中級班教師應遵循本專業神聖的基礎原則,必須保持毫不妥協的教學立場:不悖離大綱,不迴避規範。這些根植腦海中的條條框框,唯有升上高年級才可鬆綁。屆時,需要按照學生的天賦或專業能力,發展其個別性(獨特性)。繼之而來的,是在舞台上累積經驗,開展遼闊的創作空間;這就是令人神往的藝術表演生涯!
瓦‧帕‧梅伊是我在校時期的中年級教師,是位不折不扣的女暴君!我多麼感激她對古典芭蕾的深刻認識與執著啊!她告誡我們必須忠於自己的專業,以此開創藝術心靈和演藝生涯雙方面的無限前景。謝謝她,並向所有教導過我的老師們致敬。

蘇聯人民藝術家
佳布里耶拉‧孔里耶娃
2008年11月於聖彼得堡



【譯後記】
1975年出版的《古典芭蕾技巧進階──四至五年級的教學》是作者納.巴扎洛娃延續《古典芭蕾基訓初階──一至三年級的教學》(納巴扎洛娃與瓦.梅伊合著,1964年初版)之後的心血結晶。當年列寧格勒芭蕾舞校校長暨基洛夫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康.謝爾蓋耶夫為此書作序,提到『你們既然把先前出版的那本書命名為古典芭蕾的「單字」,那我就要稱呼此書為古典芭蕾的「文法」了』。
我的恩師孔里耶娃女士遵照巴扎洛娃和梅伊兩位老師的囑託,於2006和2009年先後重新編輯、出版了這兩本古典芭蕾教學法專書,並鼓勵我將它們翻譯成中文,讓俄羅斯的寶貴教學經驗能傳授給醉心舞蹈藝術的台灣朋友。
2012年中文版《古典芭蕾基訓初階──一至三年級的教學》上市後,因書中附有插圖,使動作描述易於理解,廣獲讀者大眾好評。很遺憾,接下來的《古典芭蕾技巧進階──四至五年級的教學》,由於俄文初版的插圖謬誤頗多,所以再版時孔里耶娃老師決定廢除插圖不用。當我翻譯此書的期間,總為欠缺插圖的問題傷腦筋,偶然地靈機一動,腦海中閃現出當了台灣女婿的那位俄羅斯年輕畫家──楊安東。
奕芳、安東是我留學聖彼得堡時的舊識,返台後很有緣份彼此常聯繫。安東從小學畫,自赫赫有名的聖彼得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修得碩士學位,獲選為俄羅斯藝術家協會的會員,曾在舉世皆知的馬林斯基劇院的舞台美術部門工作了三年。小兩口婚後定居台灣,安東於師範大學學習中文並進入該校美術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幾年功夫下來,這位俄籍畫家不但說得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研究所畢業期間還開了令人驚艷的國畫個展,其它的大小展覽更是不計其數。因為安東的西洋繪畫基礎非常扎實,卒業後立刻受聘為國立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助理教授。當他把利用課餘時間點滴累積完成的畫稿送來時,我誤認為那是針筆所繪,安東卻淡淡一笑搖頭解釋道:由於在學校的授課內容僅涉及西畫領域,所以特別選擇了毛筆作為插畫的繪製工具,藉此精鍊自己的運筆技巧。
幸運的我,在芭蕾專業上能有恩師提供書籍版權和舞蹈照片等寶貴資源,當插圖欠缺又可獲得安東這樣的好手鼎力相助!但願讀者在文字閱讀轉化為身體動作的同時,書中細緻而生動的插畫也能激勵您的技巧進步。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