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黑心、暴利、壟斷,從一顆番茄看市場全球化的跨國商機與運作陰謀 | 拾書所

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黑心、暴利、壟斷,從一顆番茄看市場全球化的跨國商機與運作陰謀

$ 331 元 原價 420
法國新聞界最高榮譽「阿爾貝-隆德雷斯獎」得獎作品
暢銷法國、日本,在義大利出版卻被迫喊停?
番茄罐頭的黑色真相,令人震驚的全球化經濟現實!

披薩、番茄濃湯、薯條沾醬⋯⋯番茄糊幾乎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但有誰會去關心這毫不起眼的紅色濃稠醬料?或許也沒有人知道,超市貨架上的一個個番茄罐頭,背後所代表的是龐大跨國商機,涉及企業角力、剝削勞工、官商勾結、黑心食品、政治鬥爭、監獄黑幕等面向;番茄加工業暴利驚人,年銷售額可達百億美元,連義大利黑手黨都來分一杯羹。

・中國生產的加工番茄原料,卻以「義大利製造」罐頭流通市場?

・不能說的祕密——生產線「69%添加劑」現場直擊!
・用「黑墨水」改造,讓腐壞的番茄變成值錢紅金?

2011年,作者馬雷在家鄉普羅旺斯一家罐頭工廠圍牆外,注意到濃縮番茄桶的蹤跡,上頭標籤寫著「番茄果泥,中國製造」,引起他的好奇:普羅旺斯當地農產豐富,甚至有「法國農場」的美譽,為什麼還需要從中國進口濃縮番茄?他一路追蹤線索,從中國到義大利、美國、非洲、加拿大、西班牙,採訪企業高階主管、茄農、中間商與採收工人;他在長達二年的調查過程吃了無數閉門羹,卻仍鍥而不捨苦追真相,燃燒他的「記者魂」。

馬雷發現,普羅旺斯番茄工廠所遭遇的產業災難並非個案,而是普遍的現象——北美洲、歐洲,甚至西非,這種現象在許多國家都看得到:

・英國濃縮番茄百年品牌被美國亨氏企業併購,工廠被迫拆除、工人失業;原料改在荷蘭生產,產品貼的卻還是英國品牌標籤。
・義大利老牌企業從中國進口廉價濃縮番茄糊,二次化學加工後,以義大利高級食材的形象外銷世界各地。
・可能致命的劣質番茄醬料被大量傾銷到非洲,光只一座港口一年最多可查獲100萬個過期番茄罐頭。

這20年來,各地番茄加工廠紛紛關閉,因為它們「不具競爭力」——說到底就是「利潤」兩個字;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下,這些工廠根本無法和來自世界另一端的廉價進口濃縮原料對抗。時至今日,使用更便宜的進口濃縮原料製造醬料或食品,在這個全球化的農作物產銷經濟體中,早已是相當普遍的做法。

《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活脫脫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故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