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功能肌力:釐清你一直誤用的養生常識 用最正確的醫學、營養、運動科學 擊退肌少 強筋骨 少痠 | 拾書所

慢養功能肌力:釐清你一直誤用的養生常識 用最正確的醫學、營養、運動科學 擊退肌少 強筋骨 少痠

$ 331 元 原價 420
功能肌力才是你的實際年齡!
台灣第一本集結醫學、營養、運動,立基於科學證據下的50+增肌指南

  熟齡世代,練肌力不是看線條,而是要腿力強、臂力強、功能強!
  現在就開始把正確訓練放入日常,50+的生活一樣靈活自在

  怎麼瓶蓋這麼緊、一個個罐頭都好難打開,爬個樓梯也氣喘吁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站起來都要偷扶桌邊或椅背,為什麼?
  天氣冷,爸爸的棉被竟然掉在床下一夜也沒法拉起來蓋,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就是你的肌肉流失了!
  起立坐臥、日常生活都要人幫忙,這絕對不是你期待的第二人生。
  50歲後,若想走得遠、跑得動,還要能和朋友一起出遊,現在起就要開始練肌力。

  人體的肌肉質量在30歲後就會開始下降,60歲加速流失!
  肌肉大不等於功能好,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練!好好鍛鍊,身體才不會背叛你
  
  走、跑、跳、提重物,甚至吞嚥、呼吸、心臟跳動都需要肌力。多數人可能沒想到,心臟病、慢性肺阻塞、失能、失智等其實都與肌肉量有關。好消息是,經醫學實證無論幾歲開始練,都能在三個月後看見成效!

  本書由暢銷書《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彙整醫學、營養、運動整理超過百篇國際最新肌少症的最新研究,提供全新健康概念「慢養功能肌力」,用最正確的方法,養成好習慣,擊退肌少症,強骨增肌。

本書特色

  ●破除養生迷思:多吃菜、少吃肉居然有害健康?BMI高一點的人更長壽?運動後痠痛才算有練到?

  ●圖解肌少症:肌少症是什麼?胖的人就不會得肌少症嗎?住院開刀靜養,病好了卻陷入肌少危機?

  ●壯世代運動新概念:運動後不只要吃蛋白質,更要吃澱粉;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跑步反傷身;運動傷害往往不是暖身不夠,而是肌力不足。

  ●超過50個增肌動作跟著做:集結肌力、伸展與平衡的多元運動模式,不需要大空間、購置器材,運用家裡的椅子、桌子或寶特瓶、背包等日常物品徒手增肌又安全。

  ●特定族群補充足夠蛋白質的祕訣:特定族群如三高族、腎臟不好的族群怎麼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便利商店增肌飲食指南與冰箱常備增肌好物。

  老不可怕,怕的是衰弱與失能,
  現在起透過日常運動、合理營養、正向心態,
  讓你一天練一點,儲備未來十年的行動力。
內容摘文
肌肉教我們的事

每年都有新的數據呈現,愈來愈多的人活得愈來愈久,和自己的祖父母所活的歲數相比,這多出來的時間裡,我們可以創業、旅行、助人、參加新的活動、認識有意思的朋友、去嘗試沒做過的事,去學習、去挑戰、去享受,去活出新的人生。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體力,更精確的說是需要肌肉幫忙,你對肌肉的照顧,將深刻影響老年生活品質。

現在國人的平均壽命創歷史新高,來到平均80.9歲,其中男性77.4歲、女性84.2歲,而且與全球平均壽命相比,台灣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7.5歲及9.2歲。遺憾的是,我們有另一項數字也創歷史新高。衛生福利部最新「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統計,國人不健康生存年數達8.4年,也創下歷史新高,這表示許多台灣人的生命不是生龍活虎活到最後一刻,而是失能、臥床以及疾病纏身。

為什麼肌少比失智更可怕?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是老年失能的主要危險因子,也就是老後需要找看護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說肌少比失智更恐怖。肌肉流失在30歲後就開始發生,我們每年都在和肌肉道別。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三分之一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四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