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三島由紀夫「毀滅美學」之最【獨家收錄三島文學&金閣寺彩頁特輯】 | 拾書所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毀滅美學」之最【獨家收錄三島文學&金閣寺彩頁特輯】

$ 300 元 原價 380
獨家收錄【三島文學 &《金閣寺》彩頁特輯】

日式毀滅美學之最
日本戰後第一文豪三島由紀夫最著名經典
出版至今,日本長銷360萬冊!

  最美的美,就是美的毀滅。
  改編火燒金閣真實事件,
  三島由紀夫重新虛構這齣充滿了殘酷、詭譎,與幻滅的文學經典。

  ◆獨家收錄【三島文學 &《金閣寺》特輯】
  本書收錄獨家全彩特輯,介紹小說《金閣寺》的重量級地位、三島由紀夫的一生與奇聞軼事,並帶領讀者遊覽日本國寶金閣寺,全面體驗金閣之美!
  
  ▌《金閣寺》──日式「毀滅美學」之最▌
  .三島由紀夫代表作《金閣寺》
  .一出版就瘋狂熱銷!
  .改編電影、舞台劇、歌劇
  .《金閣寺》風靡西方,奠定三島的世界級地位

  ▌逝世五十年,日本戰後文學第一人▌
  .是天才也是狂人:三島由紀夫
  .過度受保護的童年,造就壓抑怪誕的性格
  .三度提名諾貝爾獎,卻都擦身而過
  .不但寫小說,還能寫舞台劇、演電影
  .熱衷健身,追求完美體態
  .狂人三島的唯一剋星,竟是太宰治?

  ▌日本國寶金閣寺全面導覽▌
  .京都必遊!金閣寺散策之旅
  .金閣寺參拜地圖
  .大解析:金閣寺建築之美
  .一九五○火燒金閣,成為小說靈感來源
  .經典對決!金閣寺與銀閣寺

  ◆人性的扭曲與怪誕,皆在最美的金閣之中體現
  「燒死我的火焰,必定也會燒毀金閣。這樣的想法幾乎令我陶醉。」
  1950年7月2日凌晨,京都著名古蹟金閣寺(鹿苑寺)燃起熊熊大火,消防隊搶救不及,這座擁有近600年歷史的國寶就這麼毀於一旦,轟動日本全國。事後調查發現,原來是寺內實習僧人蓄意縱火,他坦承自己的動機是「為了向社會報復」……
  當日本社會大眾僅將這起事件視為瘋人瘋事之餘,三島由紀夫卻從中看見了無與倫比的「美」,他前往京都實地考察、調查僧人背景,寫下了以口吃小僧「溝口」為主角的《金閣寺》。

  在自卑憤世的溝口眼中,金閣同時展現出美與醜、善與惡,小說將這份矛盾描繪的淋漓盡致:

  「有時,我覺得金閣就像精巧別致的藝品,小得能收在手心裡;有時,我又覺得它是一座宛如巨大怪物般的廟宇,高聳直入雲霄。所謂的美,恰到好處,既不龐大也不渺小。」

  「金閣雖堅固,卻和我脆弱醜陋的肉體一樣,擁有由碳組合而成的易燃肉體。這麼一想,我突然覺得可以像逃跑的盜賊吞下昂貴寶石,隱匿起來一樣,將金閣藏在我的肉體、組織內潛逃。」

  ◆出版熱銷至今,永不過時的名著
  1956年10月《金閣寺》出版,立刻暢銷15萬冊,並獲得文壇一致推崇,將三島推上日本文學的頂峰。至2020年底,《金閣寺》在日本的銷量已達360萬冊,居三島所有著作之冠,不僅是其生涯代表作,也是戰後日本最為世界所知、譯介最豐的文學作品。

版本特色

  ▌三島由紀夫逝世50週年,全新中文譯本
  1970年11月25日,三島戲劇性切腹自殺,震驚全球。適逢逝世50年,推出全新中文譯本,譯筆流暢完整、忠於原意。

  ▌獨家收錄【日本國寶金閣寺全面導覽】
  金閣寺的參拜路線、觀賞重點,及其建築之美,皆在特輯一一介紹,並有多幅金閣絕美攝影,帶領讀者同遊這座浴火重生的日本國寶。

內容摘文
自幼,父親便常向我娓娓道起金閣的故事。

我出生在舞鶴東北方、凸出於日本海的荒涼海角。父親的故鄉不在此處,而是位於舞鶴東郊的志樂村。在眾人懇切期望下,父親遁入佛門,成為偏僻海角寺廟的住持,在當地娶妻成家,生下了我。

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適合學生就讀的中學。我只好離開雙親膝下,寄居在父親故鄉的叔父家中,徒步往來東舞鶴中學。

父親故鄉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然而,到了十一、二月,即便是晴空萬里的日子,一天內也會下個四、五次陣雨。我想,我或許就是在這片土地上培養起陰晴不定的情緒。

五月的傍晚時分,我放學回家後,時常待在叔父家二樓書房遠眺望對面的小山。嫩葉蓊鬱的山腰在夕陽照射下,彷彿原野中央立起一面金屏風。望見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像起金閣的模樣。

我經常在照片或教科書上看到真正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口中講述的金閣幻影,卻遠遠勝過現實中的金閣。父親從未說過現實中的金閣金光閃閃之類的話,但是據父親所言,世上沒有東西比得上金閣之美。而我透過金閣兩字字面及音韻上得到的感覺,在心中描繪出來的金閣,更是絕無僅有。

每當看見陽光倒映在遠處水田上的粼粼波光,我都以為是眼睛看不見的金閣投影。位於福井縣和京都府分界的吉坂嶺,恰好坐落在正東方。太陽從吉坂嶺一帶升空,山嶺方位與現實中的京都正好相反,然而我卻從山谷間東升的旭日中,看見了聳入雲霄的金閣。

金閣就如前述般無所不在,但實際上卻看不見,就恰似鄰接這片土地的海洋。舞鶴灣位於志樂村西方一里半處,在層層山巒遮掩下,看不見大海。但是這片土地上總飄蕩著一股海洋的氣息。風中偶爾也能嗅到海潮的氣味;當海上掀起洶湧波濤,成群海鷗便紛紛飛落附近稻田躲避風浪。

我身體孱弱,無論跑步或單槓都比不上別人,再加上天生口吃,導致個性越來越內向畏縮。大家知道我是寺廟住持的孩子,一群壞孩子便模仿口吃和尚結結巴巴誦經的模樣來取笑我。說書的段子中,輪到口吃捕快出場時,他們就會故意起鬨出聲唸給我聽。
不需多說,口吃在我和外界之間設下了一道障礙。我總是無法順利發出第一個音。第一個音就好比我內心和外界之間那扇門的鑰匙,然而鑰匙卻打不開那扇門。一般人透過自由操縱話語,大開分隔內心與外界之門,使空氣流動暢通;然而我卻怎麼也辦不到。我這把鑰匙生鏽了。

口吃者為了發出第一聲而焦躁不安的那段期間,就像一隻試圖掙脫內心那攤黏住身體的濃稠黏膠,而死命掙扎的小鳥。待終於掙脫,卻為時已晚。外界的現實,有時確實會在我掙扎的期間,稍事休息等待我。但是等待著我的現實,不再是新鮮的現實。即使我費盡工夫,千辛萬苦抵達了外界,現實卻總是瞬間變色,漸行漸遠……唯有橫躺在我面前那些不再新鮮的現實、半散發著腐臭的現實最適合我。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