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地藝評――何慶基剪報集(一九八䔶—一九九䔶年代) | 拾書所

不離地藝評――何慶基剪報集(一九八䔶—一九九䔶年代)

$ 400 元 原價 400
〈三個諷刺〉

當中國官方正積極鼓吹「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際,不期然令人想起社會主義藝術,特別是那些來自蘇聯的寫實社會主義藝術。筆者時常覺得它其實相當矛盾,因為它雖然基本上繼承了十九世紀的寫實技巧,但卻流露出濃烈的英雄式道德主義及煽情,甚至強調個人主義。這點特色在心態上,和共產主義傳統地敵視的十九世紀中產階級維多利亞式藝術極相似,實在是個諷刺。

蘇聯革命後,曾短暫地出現過一些相當前衛的社會主義藝術。當時一群知識分子,在教育部長隆拿卓斯基的支持下,誠懇地希望製造一些能夠反映革命理想及革命後新社會的藝術,企圖將藝術帶回群眾。但是他們複雜而抽象的作品及理論,往往更疏離群眾。這相當刺激的藝術流派,很快便失去支持,當斯大林上台後,更加消失得無影無蹤。

蘇聯社會主義前衛藝術雖然不為祖家當時所接納,但卻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寵意,在七○年代更成熱門的投資商品。這些以群眾為對象的「五仙藝術」,搖身一變成為投資收藏者的高價珍藏。這是另一個諷刺。

此類不為共產主義國家所接納的藝術得到西方的垂青,很可能是因為它們是「共產主義國家摧殘藝術自由」的例證。中國「星星畫會」成員的作品,受到一些西方藝術愛好者的重視,筆者認為其中不少是出於「在共產主義國家下產生的地下藝術,因為是抗拒強權、追求自由、必定是好東西」的浪漫心態(這心態實質上包含相當強烈的自我中心的自大,特別是當這些藝術是試圖模仿「自由西方社會」的藝術時)。其實,從圖片介紹中看星星畫會的作品,發覺他們的作品相當稚嫩,仍流於表面地追求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不過,他們勇於打破框框,探求新經驗、新語言的熱誠,倒是值得欣賞的。可惜他們的作品擺脫了本國的政治框框,在西方卻又被套上另一套政治框框,成為另一種政治宣傳工具。這又是另一個諷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