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饗-探尋法x中x日新世界三大料理美學 | 拾書所

食饗-探尋法x中x日新世界三大料理美學

$ 300 元 原價 300
過去,法國、中國、土耳其料理分占「世界三大料理」寶座,
近年來,義大利、印度、泰國料理也紛紛搶進CNN介紹的「世界美食TOP 50」。
證明就算是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的美食,也得求新求變,才能持續抓住饕客的心!

日本料理躋身「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今日,
是否能擠下土耳其,列名「新‧世界三大料理」之一?
本書從歷史文化與世界觀出發,深度介紹法、中、日三國料理,
帶你了解「我吃故我在」的概念,反思每日餐桌上飯食的美好本質。

法國料理並不是只有蝸牛肉、肥鵝肝,其中有一道夢幻料理,「香濃有味,肉質柔軟清甜」,卻讓人不得不「躲起來吃」,到底滋味有多麼銷魂?中國菜廚師只需一把刀、一個鍋子即可完成各種料理,其實是因為戰亂頻繁、隨時要抱著兩隻雞逃跑的關係?為何日本料理如此極端,有重鹹重口味的拉麵,卻又講究清淡新鮮的生魚片壽司?

四方對談,以「美食」引領你了解各國「飲食美學」
日本第一位得到米其林星星的法國料理大廚中村勝宏
戰後在日引領中菜新潮流的主廚山本豐
擔任G8高峰會晚宴總監的日本料理大師辻芳樹
三位料理人&美食評鑑者,與榮獲報導文學「大宅壯一」賞肯定的紀實散文作家神山典士,四方深度對談,從法、中、日料理的歷史與文化,帶你認識「新‧世界三大料理」的飲食美學!

※ 法國料理:就是要與「全世界」一起分享的華麗大餐
若說「戰爭的勝利」讓法國登上「歐洲霸主」之位;那麼,「戰敗」更讓法式料理揚名國際。拿破崙敗北之後,法國外交大使帶著自家大廚,將領土談判端上國際餐桌,觥籌交錯之際,不僅將局勢導向對法國有利的方向,甚至還得到新的殖民地。
從葡萄美酒的釀造、濃郁醬汁的燉煮,到充滿庶民特色的野味料理,法國料理無一不伴隨著風土民情與文化的醇厚滋味。當「薄酒萊新酒」、「米其林餐廳」成為全球食客競相追逐的對象時,法國正在將她的美食與文化同時輸出,進行侵略全球的「國家戰略」……

※ 中國料理:融合天地精華與地方文化的多變面貌
「四隻腳的,除了桌子都吃!」一句話點出中國人有多愛吃。中國菜食材五花八門,著名的「鮑參翅肚」之外,各地還有自己的特色菜餚──都遵循「以形補形」、「養身益氣」的大原則。更因地廣人多,有麻辣川菜、甜辣上海菜、結合西洋風味的廣東菜,以及重鹹的北京菜。與此相應的,是細緻的刀工與火候技巧,怎麼切、切多大都是門學問;就連下油鍋幾秒,都得精準控制。
對美食料理如此執著的中國人,卻因為戰亂頻仍,人民往往揹起鍋子當盔甲、抱著兩隻雞就逃跑,再加以講究私房菜、「偷吃步」,鮮少將食譜公諸於世。直到毛澤東一聲令下,才得以揭開中國菜五千年歷史的神祕面紗……

※ 日本料理:從「筷子文化」與「減法美學」孕育而出的「口中調味法」
雖然同為「筷子文化」,但相較於中國菜華麗的刀工火候調味技巧,日本人喜歡在自己「口中調味」,品嘗食材的鮮甜原味;與細緻華麗的法國料理相比之下,只以五色漆器及四季花草裝飾的和食更顯樸實素雅,甚至發展出「最後一口最好吃」的「減法美學」。
這種大和民族的講究與獨特性,正是日本料理於2013年得以名列「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原因之一,卻也是日本料理繼續蓬勃發展的最大阻礙。當各地「拉麵店」、「日本料理店」一間開過一間時,「和食」的真滋味及飲食文化是否也能確實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我們拭目以待!

漢堡薯條之外,我們還有更多選擇
神山典士以流暢、富趣味性的文筆,娓娓道來法、中、日三國料理的特色及發展歷程;更請來三位大廚監修,增添書中知識的可讀性。訴說三國料理的風光榮耀之餘,神山典士也呼籲大家,應盡力保存傳統飲食精髓,抵擋「速食文化」的侵略,才能讓各國料理美學持續發揚光大。



內容試閱:
用美食稱霸世界的歐洲豪強
位於法國隆河省(Rhône)的里約(Lyon),有「美食之都」之稱,從里約開車約一小時,即可看到一座古堡,聳立於薄酒萊(Beaujolais)的葡萄園中。
城內掛了一幅伊沙貝(Jean-Baptiste Isabey)的維也納會議古畫。維也納會議是一八一四~一八一五年間,在奧地利帝國維也納舉行的國際會議,目的在解決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歐洲各國重建秩序、分割領土等問題。
這座古堡正是大阪「辻調理師專門學校」的法國分校──Chateau de L’éclair。「辻調理師專門學校」創立於一九六〇年,創校人兼初任校長是已故的辻靜雄先生。當時,他不惜動用大量財力,自一九六三年起,親赴歐美研究美食學,學習法國、歐美的美食文化。他不僅是烹飪學界的啟蒙人物,更是日本烹飪界的先驅,為了培育日本新一代烹飪人才,他在一九八〇年買下這座古堡改建為分校,讓日本年輕人有機會使用法國食材、向法國師傅學習法國料理。
靜雄先生在創校時,將這幅畫掛在古堡走廊最醒目的地方。
「若沒有這幅畫,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法國料理。」這是靜雄先生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為什麼他要將這幅畫掛在料理的學習殿堂呢?這或許是因為,這幅畫充分顯示了法國的「戰略性」,展現出法國政府與人民「用美食稱霸世界」的決心。
「用美食稱霸世界?什麼意思?」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有很多人感到一頭霧水吧?
本書法國料理篇的監修者,中村勝宏先生說:
「就拿日本和歐美來說吧,很多國家的政府、皇室,在舉辦國宴時都是吃法國料理。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正式場合吃法國料理,似乎成了世界的共通默契。為什麼日本國宴、皇家晚宴不吃日本料理呢?這是因為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便對西洋文化、文明抱持極大的憧憬,當權者認為,仿效西洋才能讓日本躋身一流國家,這種想法遺留至今。而法國料理是當時歐洲代表性的宮廷料理,也就是說,日本也被捲入法國『用美食稱霸世界』的野心之中。」
路易王朝時期,法國上流社會花費大量時間、金錢,雇用名廚研究食譜,法國廚師的烹調技術也因此愈發精進。之後,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便雇用這些法國廚師,為自己烹煮精緻美食。當時歐洲普遍認為「法國料理才是王道」、「法國料理至高無上」,事實上,這個觀念至今未變,並隨著歷史洪流,傳至亞洲各國。

由法國美食家主導的維也納會議
拿破崙於法國大革命後稱帝,十九世紀初期幾乎稱霸全歐洲,鼎盛時期,歐洲除了英國、瑞典之外,都是法國的領土。當時法國的附庸國包括現在的義大利、德國、波蘭,奧地利帝國及普魯士則屬依附法國的同盟關係。
然而,拿破崙於西班牙獨立戰爭(一八○八~一八一四年)嘗到敗果;遠征俄國時,英國與奧地利聯手結成「抗法聯盟」大敗法軍,徹底終結拿破崙的政治生命。一代歐洲之王,最後於一九一八年,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上。
拿破崙被流放後,歐洲諸國便召開了維也納會議。
與會國包括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聯合王國(英國)、羅馬教皇國、法國,目的在於解決拿破崙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並致力於將歐洲秩序、領土恢復到戰前的狀況。然而,卻因各國利益交錯,會議陷入「只跳舞、不開會」的混亂僵局。而打破此僵局的,就是法國外交大臣──查理.莫里斯.塔列蘭(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當時法國是以敗戰國的身分參加維也納會議,可想而知是難以主張自國權利的,但塔列蘭卻發揮了精妙的外交手腕,將會議導向對法國有利的方向。
塔列蘭為法國的政治家兼外交官,據傳他個性狡詐多端,「腦子沒在計劃謀利時就在策畫陰謀」,卻是個少見的驚世外交奇才。他同時也是遠近馳名的美食家,他帶著自家廚師安東尼.卡瑞蒙(Antoine Carême)遠赴維也納,每晚和與會列強泰斗共進晚餐。
塔列蘭這麼吩咐卡瑞蒙:「用當季的食材,設計出全年不重複的菜單。」
當時的數百道菜餚食譜、餐桌擺盤,全收錄在卡瑞蒙全五冊的著作《法國烹飪藝術大全》(L’Art de Cuisine Français)之中。卡瑞蒙是奠定今日法國料理基礎的名廚,醬汁是法國料理的靈魂,當今四種母醬:蛋黃奶油醬(Allemande Sauce)、白醬(Béchame Sauce)、棕醬(Espagnole Sauce)、絲絨醬(Veloute Sauce)的系統就是由他所創。
在美味料理的誘惑下,列強首領逐漸掉入塔列蘭的陰謀陷阱中。法國雖為戰敗國,卻仍得到塞內加爾為殖民地,並成功使各列強支持路易十八復位、波旁王朝復辟,恢復法國大革命之前的體制。
從那時開始,法國便以「美食」作為國家外交政策,再再將情勢導向對法國有利之方向。

貴族與平民都愛的野味料理
中村先生認為,「野味」(Gibier)是法國料理的一大特徵。他於法國進修長達十四年的時間,回國後,便進入大都會東京城飯店擔任總主廚,之後約兩年的時間,他堅持不使用牛排當主菜。
「八〇年代中期,日本法國餐廳的肉類料理幾乎都使用牛肉,這其實並非正統做法。法國有星級餐廳幾乎都是吃『野味』,小牛、小羊、鴨肉、鴿子、有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原產地命名控制,須經國家認證)標籤認證的雞肉;秋冬則吃野鳥、鹿肉。所以我才會在菜單中寫上各種野味料理,並到餐桌前向客人一一說明,很多客人吃到生平第一道鴿子、小羊料理後都讚不絕口,看到客人心滿意足的模樣,我真的非常開心。」
為什麼法國料理多吃野味呢?因為對中古世紀的法國人而言,牛、馬是交通工具,也是農耕的幫手,並非食物。再加上法國本為狩獵民族,境內山多、資源豐富,每到秋天,法國人就會上山打獵,捕捉野鹿、野兔、野鳥,打打牙祭。
秋冬是地方野味的「旺季」,而宮廷料理當然也少不了這一味。
法國代表性的宮廷料理有一道「皇家兔肉」,先將大型野兔(Lièvre)浸泡在紅酒中「逼腥」,再用鵝肝佐出濃厚的調味。
製作方法如下:剝去兔皮,取出內臟,灑上波特酒、干邑白蘭地(Cognac)醃漬一晚。隔天,剖開兔身,貼上豬背脂膜,於兔子體內鋪上香草、菠菜、蒜頭等餡料,放入鵝肝醬,將兔肉重新縫合。下鍋前,將兔子身體、四肢綁好,固定形狀。接著在大鍋內塗奶油,加入煮汁熬煮。據中村先生說,光是四隻野兔的煮汁,就得用上三十二瓶紅酒、三瓶干邑白蘭地、三瓶波特酒,最後再融入奶油,成品又濃又香,堪稱極品。
野兔肉的「野味」配上高湯熬成的醬汁,再加上細緻香濃的鵝肝,一道充滿皇家風味的高級料理便正式完成──這正是法國料理的醍醐味。

從料理中吃進儒道養生思想
「中國菜是以儒道思想為基盤,再融合佛教素食、回教清真菜的『混合體』。」
中國人口高達十二、十三億,其中有九成二為漢人,儒教是漢人的主流思想,他們崇拜祖先,以孔孟為尊。原先生的學生──中山時子小姐於《中國食文化事典》中這麼描述儒教:
日本進入鎌倉室町時代後,武士階級飲食講究「禁奢」、「禁慾」,然而中國人卻不同。孔子於《論語》中多次提到飲食,像是「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意思是「不吃久放的飯,不吃腐壞的魚肉,不吃顏色不新鮮的食物,不吃過熟過生的食物,不吃不合時節的食物,不吃切工不正的肉」;孟子說「食色性也」,認為食慾與色慾為人與生俱來之本性;更有「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之說法,可見中國人重食。
若說儒教是中國古代統治階級的中心思想,那麼道教便是底層民眾的中心思想。道教追求「長生不老」,注重現世利益,其醫術可分為四大類,認為「肉體制約人的精神,而養生保養人的肉體」,因此特別重視「辟穀」與「服餌」。
「辟穀」指不食五穀,僅吃未經火烹製的果實、新鮮山菜、野草等天然食物。
「服餌」意在延長壽命,尋求具養生效果的草根樹皮、動物,甚至是礦物,煎成藥食、精煉成丹、研磨粉末、調製軟膏,服食塗抹以求長生不老。
中國人除了追求長壽,對食物的慾望亦是無窮,俗話說「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不吃,什麼都吃;地上走的除了桌子不吃,什麼都吃」,中國地廣物博,食材豐富,中國人好吃、敢吃、會吃,豬尾、雞冠、魚鰾,無一不是物盡其用。而道教製藥時必須準確控制火候,這也間接造就中國多樣的「用火文化」。
山本先生說:「道教信徒為尋求延年益壽的靈藥,嘗遍了世上各種食物,有機無機都不放過。就拿海參來說吧,日本以前沒有吃海參的習慣,但中國人喜歡將海參製成乾貨而食。所以日本從江戶時代便開始將海參以稻草袋封裝賣給中國,日本海參也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高級舶來品』。」

食物蘊含天地之「氣」
山本先生表示,中國人為求長生不老,烹調時注重融合「天地之氣」。此觀念源於儒教的「五行思想」,講究飲食的「中庸、平性」,注重「平衡」。山本先生認為這正是中國料理暗藏的魅力所在。
「中國人注重現世享樂,以飲食維持一家人的健康長生,一有錢便購買美食大快朵頤一番。在他們的觀念中,生病再治療就太遲了,得趁健康時滋養補身、強健體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吸收食物中的『天地之氣』。」
就如同孔子不吃「不符合時節的食物」,中菜廚師對季節都相當敏感,特別注重調節食物中的「天地之氣」。
比方說,在儒教的觀念裡,冬天北風凜凜,天寒地凍,冬季之「氣」多宿於大地泥土中,因此冬季應多吃在地底下成長的蒟蒻芋、白蘿蔔、白菜等食物,將食物中豐饒的自然之氣化作「甘味」和「美味」吃下肚。
此外,冬季也是中國人製作乾貨的季節,因中國人認為北風中富含「氣」,此時風乾食物,可將天地靈氣融入食材當中。
山本先生每逢冬季必做菜脯(蘿蔔乾)──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準備三根兩公斤的蘿蔔,裝在竹籃中,放在室外曝曬風乾。神奇的是,總重六公斤的蘿蔔,風乾後竟然只剩下半公斤──也就是說,蘿蔔有九成都是水分。水分蒸發後的蘿蔔,只剩下美味的菁華,以及豐富的「冬氣」。
山本先生還說,一顆重達五百克的帶殼蝦夷鮑,風乾後會縮到剩下原來的十五%,只留下「美味菁華」與「氣」。
「『氣』是中國菜的本質。中國人每逢過年都會購買大量的乾鮑、乾魚鰾等高檔乾貨,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吃,才能在體內儲存今年份的『氣』。」

物富糧豐的日本列島
日本人視謙遜為美德,總是習慣性地「貶低」自國文化與環境。比方說,日本人將封閉的民族性稱為「島國根性」;孩子連日文都還說不好,就急著送去學英文。
在前言中已強調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日本料理列入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也就是說已將位於遠東的日本列島視為「食材寶庫」,日本人更應注重自己的「外界形象」,千萬不可妄自菲薄。
辻芳樹先生對此表示:「就飲食文化的角度來看,日本其實是極具地理優勢的美食王國。
說到『日本料理』這個詞,我就會想到物富糧豐的日本列島。日本南北長約三千公里,周圍有超過六千八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海岸線長度總計三十萬四千公里,是美國的一・五倍。且因地形狹長,山海鄰近,列島養分循環良好,大小河川有如微血管般,將山地養分送入海中。因此,日本沿岸漁業盛行,海藻收成豐富。再加上日本近海為南方暖流和北方寒流的匯聚之地,魚種繁多,世界上的商用魚類超過一成五都可在日本近海捕獲,像沙丁魚、鯖魚、扇貝、秋刀魚、烏賊、鰹魚、鱈魚、鮭魚、鱒魚、鮪魚、竹莢魚、遠東多線魚等,物產豐饒程度令外國稱羨。」
在優越的地理條件之下,日本市面上的蔬菜超過一百五十種,鄰近海域有超過四千兩百種魚類,淡水魚產、海藻種類亦相當豐富,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食材大國。
辻先生曾在《和食的祕密世界》一書中提到,日本飲食文化源於三大要素——「大自然所孕育出的宗教觀」、「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細膩心態」、「正月新年、夏秋祭典等儀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