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作曲家群像-孟德爾頌 | 拾書所

偉大作曲家群像-孟德爾頌

$ 342 元 原價 380
◆ 維多利亞女王讚揚他是「了不起的天才,……如此討人喜歡而和善。」
◆ 每逢婚禮所演奏的《結婚進行曲》實際上是莎士比亞名劇《仲夏夜之夢》的一首配樂,而作者正是孟德爾頌!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托第(1809-1847)在生時被視為是一位傑出的天才音樂家,是德國作曲家、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受維多利亞女皇喜。他的天賦異稟是無庸置疑的。他9歲時就表現出不尋常的純熟技巧;10歲便已是早熟的作曲家。而古典文學也在孟德爾頌的作品中有著重大的影響,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作品第20號),部份受到歌德《浮士德》詩句的啟迪。17歲時,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舒曼讚譽道:「這部作品有年輕的才情。這位成熟大師在靈感飛揚時,首次展翅高飛。」,甚至有學者認為,即使威爾第的歌劇《奧泰羅》或《法斯塔夫》都不能如此完整地捕捉到莎士比亞的真髓。這序曲不但為浪漫主義作曲家描繪神話仙境提供先例,也獨創了無言歌的鋼琴曲體裁,對於標題音樂和鋼琴藝術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啟示價值。

十九世紀的巴哈復興運動,孟德爾頌更展現出他非凡的音樂詮釋能力與指揮才華,他以弱冠之齡,勇敢擔起指揮巴哈《馬太受難曲》的重任,因而興起了人們更重視前人音樂的風潮,這是對古典音樂另一重要貢獻,也獲得「巴哈專家」的雅號。二十六歲時,當上了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指揮,在他的帶領下,萊比席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成為歐洲的頂尖樂團,從兩百年前到現在,依舊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樂團!

孟德爾頌的祖父摩西出身低微,赤手空拳地來到普魯士的首都柏林打天下,成為聞名遐邇的哲學家與思想家;他的父親亞伯拉罕則在銀行界竄起,累積了許多財富。人們最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數他出身豪門,以及不虞匱乏的一生,他父親過世後更是如此。他身為銀行家之子,生來就比其他作曲家享有更舒適而富裕的生活,雙親亞伯拉罕和麗亞對孩子期望甚殷,給孩子的衣食也確實豐腴無缺。打從出生起,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便為他而備;衣服、譜紙、文具,全是最好的,也因如此,他的音樂大多具有明朗、光輝的性質,將浪漫的柔情注入古典形式之中,作品所呈現出的精緻幽雅韻味,以及貴族般的氣息,正好反應他幸福美滿的一生,而有「紈絝子弟中的太陽神」、「史上最幸福的音樂家」的稱號。

在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歐洲,像現在一樣,也很流行出國「遊學」。孟德爾頌和莫札特一樣,從二十歲那年開始,花了三年的時間,足跡踏遍義大利、英國、法國,造訪歐洲各大城市的風景名勝和古蹟。但是他比莫札特幸運的是,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周旋在貴族之間,或觀賞歌劇,或參與音樂會;他也可以驅車下鄉,徜徉於大自然中。許多傑作的靈感都得自旅遊見聞,譬如《蘇格蘭》交響曲(Op 56)、《赫布里登》(0p 90)。他的創作才華不僅表現在交響曲、室內樂上,也為浪漫時期標題性序曲開創了一片天地。

孟德爾頌因常年忙於作曲,訓練樂團,不時又要到各地旅行演出,體力和精神都過度透支,1847年11月4日,這位年僅38歲、「謙虛而單純」的日耳曼音樂王子,十九世紀最耀眼、最迷人的明星隕落了。一名音樂院的英國學生寫道:「到處一片死寂,我們以為是國王駕崩。」三天後,寶琳娜教堂(Paulinekirche)掛上黑布,全日耳曼都開始舉行哀悼禮拜。在海峽彼岸的英國也同感悲傷,維多利亞女王和艾伯特王子也抽空寄了一封言辭真切的悼函給孟氏遺孀賽西爾。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