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所思Culture In My Thought | 拾書所

文化所思Culture In My Thought

$ 400 元 原價 400
探險家黃效文的文化所思

探險,去探探我們還未知的事;是發現,是理解。探險是好奇心,探險是勇氣。黃效文說「每一個三歲的小孩都是探險家!」。有好奇心去發掘知識的人都是個探險家。

黃效文是CERS香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這個特別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中國偏遠地區跟鄰近國家的探險,研究,保育跟教育工作。
一九八六年,在美國成立學會之前,黃效文就為當時服務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帶領了六次的探險,定位長江新源頭是他第一件為世人所知的成就。

鄂溫克族讓黃效文警覺一個地方的文化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消失,他會想盡辦法讓文化留下來,可能用記錄或是找到方式讓這文化可以繼續存在,讓未來的世代可以知道,甚至引以為傲的繼續保存這文化,就像他在雲南為了保留傈僳族傳統而舉辦的年度弩弓節;這節日現在已經是族人引以為傲而且是熱情參與的年度慶典。因此原本可能即將失傳的文化傳統得以延續。

這是一本探險家在各地的探險筆記,關於世界各地文化面的觀察,當然還有加入黃效文獨特的觀點。透過他生動的書寫還有照片,讀者可以一探探險家的工作跟生活是怎麼一回事。


這次作者上山下海帶讀者去認識緬甸葛禮瓦在欽敦江上駕竹筏的船家,這個將隨著緬甸現代化而步入夕陽的傳統行業;回顧30年前中國的樣貌;頂著寒風搭乘空中巴士跋涉到緬甸偏鄉的那伽獵頭族領域,參加一年一度的慶典;到貴州尋找古老的懸棺;在遵義一棟建築物聽到八十幾年前曾在這裡發生的對話;在海南儋州拜訪蘇東坡的故居,想起跟他有類似遭遇的詩人胡志明所創作的中文詩;到雲南雞足山神山參與十二年一度的朝聖;造訪義大利小提琴之都尋找克雷蒙納和巴拉望之間的關聯;切爾滕納姆女子學院的哈利波特時光;在青海的深山偏鄉找尋一間一千四百年的達那寺;還有世界許多角落,這些都是探險家所見和所思。


探險家不只有探險,文化的保存同時也是很重要的,這都是他眼的看到的美好,這些美好應該要保留給未來的世代。



Betsy Z.Cohen

創辦人/主席, The Bancorp
大都會劇院董事,亞洲協會董事
名譽董事,大都會博物館

好奇心和良知驅使HM前進到千年來情勢緊繃的地方。透過他攝影家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他在世界角落所看到的,和正在發生的改變;透過他探索新聞的觸角,我們也跟著他發掘那些萌芽或消失中的問題。他將我們這些讀者帶進他的探險世界,我不經好奇,我們這些人到底有沒有像他那樣的洞察力和體力與冰雪中最後一位馴鹿牧人交心、復育純種的緬甸貓、定位依洛瓦底江的源頭、紀錄消失中的巴塔克族。而近期HM更拓展他的目光遠到義大利的製琴師,提醒我們改變不僅在自然界裡發生。

HM從不斷論。他觀察,學習。他教導 -- 他希望可以影響下個世代,讓他們有條不紊地探索、記錄事實,讓更多的讀者,像我們這樣坐在沙發裡的觀察者, 也可以察覺到他的發現。

HM所做的事激發我自己對亞洲的興趣。他告訴我過去與現在發生的故事。他讓我了解巨大的改變正在亞洲各地進行,不只是在經濟上、政治上,社群、人們、自然也同時在改變。他鮮明的描述讓我發覺原來亞洲存在著這些景象。HM的這些故事和紀錄將會隨著時間而顯得更加重要。

本書特色
探險家的實地探險筆記,鮮活地描述讓讀者更能感受當地的氛圍。

這可以說是他的工作日誌,但是他遇到的跟見識到的事,卻是如此有趣。

中英文對照。攝影也是作者的作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