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繪畫的柏格森式詮釋,既原始又創新的觀點,探尋世紀初的驚奇與感動。
曾經,柏格森是位大起大落、幾乎被遺忘的哲人,有關他與現代藝術的關聯之說法,自二十世紀初以來,雖然片片斷斷,但卻長長久久地流傳於西方藝術與文化界。
本書延續作者先前《塞尚與柏格森》的研究,首度以柏格森思潮的角度,綜合詮釋繼塞尚而起的現代繪畫三大流派:野獸主義、立體主義,以及未來主義之代表性成員,還有相關旁支:野獸主義支派韻律主義、立體主義支派奧菲主義,以及重要藝術家杜象等六個主題。
希望得以較合宜地檢視:現代繪畫發展裡原有的柏格森思潮之文化背景,而其重要概念與觀點如:綿延、韻律、運動、過程、動力性、同時性、生成、現成、直覺、實在……等,在藝術家之間發展與激盪的樣貌。
◆本書以塞尚晚年為先導、以隨後各流派為接續,一個富有變化的柏格森式「時間革命」之各種具體藝術表現,有別於目前常見之形式或畫派分析的研究,增益現代繪畫之內涵。在此意義下,本書具有議題的創新性、論題的延續性,並可為藝術與哲學、藝術與文化背景之密切關係提供更多具體的新例證。
書評:
◆「雖然不見得經常符合其原義,但我們經驗到柏格森式時間觀念,諸如其在電影、小說,以及現代藝術所有類型與潮流中的應用。」──阿諾.豪瑟(Arnold Hauser)╱著名學者,《社會藝術史》現代篇(Social History of Art, Vol. IV)
◆「他的形上學據說有助於理解新的繪畫方式,而且討論柏格森往往一併討論馬諦斯與畢卡索。」──艾略特(T. S. Eliot)╱諾貝爾文學獎詩人,“A Commentary”, The Criterion. 13, 52(Apr. 1934)
曾經,柏格森是位大起大落、幾乎被遺忘的哲人,有關他與現代藝術的關聯之說法,自二十世紀初以來,雖然片片斷斷,但卻長長久久地流傳於西方藝術與文化界。
本書延續作者先前《塞尚與柏格森》的研究,首度以柏格森思潮的角度,綜合詮釋繼塞尚而起的現代繪畫三大流派:野獸主義、立體主義,以及未來主義之代表性成員,還有相關旁支:野獸主義支派韻律主義、立體主義支派奧菲主義,以及重要藝術家杜象等六個主題。
希望得以較合宜地檢視:現代繪畫發展裡原有的柏格森思潮之文化背景,而其重要概念與觀點如:綿延、韻律、運動、過程、動力性、同時性、生成、現成、直覺、實在……等,在藝術家之間發展與激盪的樣貌。
◆本書以塞尚晚年為先導、以隨後各流派為接續,一個富有變化的柏格森式「時間革命」之各種具體藝術表現,有別於目前常見之形式或畫派分析的研究,增益現代繪畫之內涵。在此意義下,本書具有議題的創新性、論題的延續性,並可為藝術與哲學、藝術與文化背景之密切關係提供更多具體的新例證。
書評:
◆「雖然不見得經常符合其原義,但我們經驗到柏格森式時間觀念,諸如其在電影、小說,以及現代藝術所有類型與潮流中的應用。」──阿諾.豪瑟(Arnold Hauser)╱著名學者,《社會藝術史》現代篇(Social History of Art, Vol. IV)
◆「他的形上學據說有助於理解新的繪畫方式,而且討論柏格森往往一併討論馬諦斯與畢卡索。」──艾略特(T. S. Eliot)╱諾貝爾文學獎詩人,“A Commentary”, The Criterion. 13, 52(Apr.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