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 | 拾書所

吃,為什麼重要?從餐廳、食譜到美食、品味,人與飲食的對話

$ 331 元 原價 420
手上拿的是星巴克還是超商咖啡,為什麼重要?
紅酒好不好喝究竟是酒標暗示的?還是舌頭告訴你的?
蜜糖土司融化在嘴裡,還可以把你哄進什麼樣的幻覺裡?

  『愛吃」和「懂吃」只有一線之隔:
  你是什麼樣的人,端看你對飲食的看法
  紐約客專欄作家、才氣縱橫的風格生活評論家Adam Gopnik
  遊走美食、品味與文化,帶你什麼都嚐一嚐!

  曾幾何時,我們如此在乎「吃」這件事?為了拍照分享,為了附庸風雅;從一定要見識的名廚,到一定要朝聖的餐廳,最終只想得到那一口仿如置身天堂的味覺,但我們是否因此更接近用餐的真正意義?吃,究竟為什麼重要?

  紐約客雜誌專欄作家亞當.高普尼號稱世界最頂級食客,他對吃的幽默詮釋,將讓你垂涎三尺又會心一笑,宛如一席飽足的盛宴!從餐廳如何燉煮出吃的文化聊起,接續一道道雜炊而出的潮流品味與爭議,乃至於由食材、香料拌炒而成的廚事趣聞──在飲食文化蓬勃的當代總結你我生活的全貌,最後將飲食的焦點轉回「人」的層次。

  「食物被吞進肚裡,也留在我們心裡。」本書對我們的口腹之慾提出一個嶄新的探問──我們為何而吃?當吃變得更時尚,當食物被品味隱喻,與人的關係也漸行漸遠。在我們虔誠崇拜美食的同時,作者讓我們想起一個悠久的真理──「吃」,構成了人與人的關係,也構成了我們自身的定義。

  餐廳之必要──
  餐廳的存在是為了拐女人上床;食譜的存在是為了把男人拐回家。
  餐廳的美妙在於勞動的跡象一概被抹去,因而讓人感覺一種幸福,從此一再尋覓。
  食欲,人類動物性的一面,因為餐廳變得精緻和文明。我們接納欲望,並把它馴化為品味。
  餐廳是偷窺和營造神祕的地方,提醒我們,在自己之外還有不一樣的生活及欲望存在。

  品味之必要──
  讓自己變得有品味的最佳方法,就是模仿在社會上比你優越的人的好品味。
  品味意謂把飲食升格為人文活動:我們從舌尖上感受到的,比不上我們腦袋裡相信的。
  所有的品味都是後天養成的。「精心養成」的味覺被化為菜單上的一個選擇。
  炫耀性消費必須是「展現奢華的同時,帶著簡樸的偽裝」。重點不在消費,而在炫耀。
  品位攸關地位和象徵:我們沒法用「吃得多」來凸顯自已,只能用「吃得好」來凸顯自己。

  餐酒之必要──
  處在痛苦之中的人必定會把心思轉向餐桌,我們付錢來實現幻想。
  當吃突然和罪惡脫鉤後,「奢華」忽然看起來像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以甜點來結束餐點的演化根據,據說起源於我們的人猿祖先;他們飯後也會來一根香蕉。
  紅酒給我們一個讓酒精帶來快樂的理由:品酒把這個需求文明化了。

  如果你也好奇以下的事……別錯過這本書──
  吃魚還是吃雞?吃紅肉還是不吃?吃素真的夠高檔嗎?
  要吃在地料理好?還是分子料理好?
  為什麼排隊的餐廳比較好吃?為什麼要花一百多元買一杯咖啡?
  我們渴望甜點是因為基因,還是想向有錢人靠攏?
  少了評比和辭藻,我們還能「品酒」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