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將中國古典小說推向世界文學之巔的經典評論
開啟西方學界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熱潮
中西方漢學近代中國文學研究中的代表作───
首度以西方文學研究方法,評析中國古典小說作品的劃時代論述著作
◎中文版校訂───香港嶺南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劉紹銘
◎萬字推薦序───文學大師 白先勇
在1961年首度以英文寫就的評論專書《中國現代小說史》後,夏志清教授將剖析視角更深入了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1968年出版的《中國古典小說》英文版不只擴大了西文學術界對中國小說的視野和興趣,亦成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大事。英文版出版後,先後有何欣、莊信正、林耀福三位教授的譯文陸續在《現代文學》和《純文學》上發表。
作為西方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權威,夏志清教授所選入的六部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除了是家喻戶曉的經典,每部作品在各自的時代也開拓了新境界,並深深影響後來的文學寫作發展,在文學藝術成就上亦各自閃爍著獨特且迷人的璀璨。《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史》二書,除了是中國近代文學相關研究的入門必讀之書,亦經常為學界及藝文界所引用論述的評論專書,全書共分七章,由西方文學研究方法切入,全面地對六本中國文學名著作了有系統的評述。書中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理論性,從中讀者可以了解到西方學者對中國古典名著的評介。
此外,事隔多年後為了中文版的發行,有幸邀得香港劉紹銘教授為中文版的翻譯書稿校訂,亦收錄文壇大師白先勇的萬言推薦書序。於是相隔三十多年後,中文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在多位學界耆老的悉心翻譯、縝密校訂和推薦下,終於面世。希望這本亦為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的經典論述,也將帶領華人讀者以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過往再熟悉不過的經典名著。
《中國古典小說》這部書,宏觀上既縱貫中國文化傳統、中國小說發展史,微觀上又深入作品內涵,細細道出潛藏其中之微言大義、藝術巧思;橫向上更連接西方文化、西方文學,以為借鏡,互相觀照,其架構博大、內容精深而自成體系,應該是夏志清先生的扛鼎之作。這本書本身也早被公認為中國文學批評的經典之作。──白先勇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研究中國傳統小說的專家學者,若有機會接觸過西洋小說,早晚會發現,組成中國傳統小說的著作大多粗疏蕪雜。當然,也有顯著的例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個別優秀的例子,雖然在類型上同屬章回小說這個體裁,但卻一一具備了各種教人另眼相看的特色,值得一讀再讀。就拿《紅樓夢》來說,我們相信這樣一部經典小說應會得到即便是最苛求的讀者的贊賞。為了相同的理由,大多數有鑑賞力的讀者也會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和《儒林外史》這五部作品視為中國傳統小說的經典。雖然這六部作品不能全數視為巔峰之作;但我相信,即使我們不把現代作品算在內,中國傳統小說裡還有幾部書,雖然其優點尚未得到批評家的賞識,卻在藝術的成就上可能比這六本小說中較弱的作品更為出色。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六本小說是此種文學類型在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每部作品在各自的時代開拓了新境界,為中國小說擴充了新趣味的疆域,且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發展途徑。直到今天,這六部作品仍深為中國人所喜愛。在有人把中國小說從發軔時期到清末作全部重新評價以前,我們將批評的焦點放在這六部書上,認為足以代表中國小說的特色與多樣性,諒不致離題太遠。
從過去四十年來學術界在這幾本書上所花的工夫看來,這六本小說正是中國小說的「傳統」。中國學者以外,也有西方漢學家對這六本書的作者生平和版本問題一絲不苟地去追本溯源。在大陸,雖然對《金瓶梅》的色情成分與新資本主義的立場一直採取保留態度,但此六部書仍一致公認是體認中國人民創造天才表現的作品,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都稱得上是經典名著。傳統小說的新命名,「中國古典小說」,明確地顯示了態度的改變。不久以前,這些小說還被蔑稱為「舊小說」,有意地強調它同受西方影響創作的「新小說」間的區別。不然就是較客觀地稱之為「章回小說」,但這名稱尚帶點不屑的味道,暗示傳統的寫作方法是把故事分成許多回,不顧回與回之間可否成為敘述單元。今天看來,此實不足為法。雖然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擁護白話小說來支持他們的文學革命,但是他們骨子裡又是受過西方文學洗禮的學者,所以對這類文學總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之感。
在西洋影響下,對中國小說的評價終於不可避免地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到清末,開明的學者及報界人士已密切地注意到通俗文學,尤其是小說對社會的影響力。他們認為,假如傳統小說對中國人面臨現代世界的困惑要負部分責任,那麼應以能激發愛國心、傳播新觀念和具有教育意義的通俗作品取而代之。梁啟超是倡導新小說之先驅,寫了不少西洋愛國志士可歌可泣的傳記,當時影響甚大。其他關懷國事的作家則日漸以小說的形式作為批評社會及政府的工具。當然,一旦他們領悟到小說就是一種社會力量時,大家也開始認識到,從前的小說家沒有能恪盡教導人民的責任。
在五四運動時期成長的作家中,對傳統小說不滿的情緒仍繼續存在,雖然他們為白話文說話時不得不引用這幾本傑出的傳統小說作例子,容易給人錯覺,以為傳統小說是值得驕人的民族文學遺產。對《水滸傳》和《紅樓夢》之類作品推崇備至的是白話文學的倡導人胡適。依他看,它們的作者應同但丁、喬叟和馬丁.路德並列為民族白話文學的鼻祖,而他們的語言對新作家的白話文應有催生的作用。在這個說法成立後,年輕作家也全部採用白話寫作,傳統小說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胡適整理國故,最受歡迎的兩項工作即是把幾部小說加上新式標點。難得的是書前總附有胡適的長序,詳細交代作者生平、成書經過,以及胡適本人對這些小說價值的大略評估。
將中國古典小說推向世界文學之巔的經典評論
開啟西方學界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熱潮
中西方漢學近代中國文學研究中的代表作───
首度以西方文學研究方法,評析中國古典小說作品的劃時代論述著作
◎中文版校訂───香港嶺南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劉紹銘
◎萬字推薦序───文學大師 白先勇
在1961年首度以英文寫就的評論專書《中國現代小說史》後,夏志清教授將剖析視角更深入了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1968年出版的《中國古典小說》英文版不只擴大了西文學術界對中國小說的視野和興趣,亦成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大事。英文版出版後,先後有何欣、莊信正、林耀福三位教授的譯文陸續在《現代文學》和《純文學》上發表。
作為西方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權威,夏志清教授所選入的六部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除了是家喻戶曉的經典,每部作品在各自的時代也開拓了新境界,並深深影響後來的文學寫作發展,在文學藝術成就上亦各自閃爍著獨特且迷人的璀璨。《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史》二書,除了是中國近代文學相關研究的入門必讀之書,亦經常為學界及藝文界所引用論述的評論專書,全書共分七章,由西方文學研究方法切入,全面地對六本中國文學名著作了有系統的評述。書中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理論性,從中讀者可以了解到西方學者對中國古典名著的評介。
此外,事隔多年後為了中文版的發行,有幸邀得香港劉紹銘教授為中文版的翻譯書稿校訂,亦收錄文壇大師白先勇的萬言推薦書序。於是相隔三十多年後,中文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在多位學界耆老的悉心翻譯、縝密校訂和推薦下,終於面世。希望這本亦為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的經典論述,也將帶領華人讀者以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過往再熟悉不過的經典名著。
《中國古典小說》這部書,宏觀上既縱貫中國文化傳統、中國小說發展史,微觀上又深入作品內涵,細細道出潛藏其中之微言大義、藝術巧思;橫向上更連接西方文化、西方文學,以為借鏡,互相觀照,其架構博大、內容精深而自成體系,應該是夏志清先生的扛鼎之作。這本書本身也早被公認為中國文學批評的經典之作。──白先勇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研究中國傳統小說的專家學者,若有機會接觸過西洋小說,早晚會發現,組成中國傳統小說的著作大多粗疏蕪雜。當然,也有顯著的例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個別優秀的例子,雖然在類型上同屬章回小說這個體裁,但卻一一具備了各種教人另眼相看的特色,值得一讀再讀。就拿《紅樓夢》來說,我們相信這樣一部經典小說應會得到即便是最苛求的讀者的贊賞。為了相同的理由,大多數有鑑賞力的讀者也會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和《儒林外史》這五部作品視為中國傳統小說的經典。雖然這六部作品不能全數視為巔峰之作;但我相信,即使我們不把現代作品算在內,中國傳統小說裡還有幾部書,雖然其優點尚未得到批評家的賞識,卻在藝術的成就上可能比這六本小說中較弱的作品更為出色。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六本小說是此種文學類型在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每部作品在各自的時代開拓了新境界,為中國小說擴充了新趣味的疆域,且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發展途徑。直到今天,這六部作品仍深為中國人所喜愛。在有人把中國小說從發軔時期到清末作全部重新評價以前,我們將批評的焦點放在這六部書上,認為足以代表中國小說的特色與多樣性,諒不致離題太遠。
從過去四十年來學術界在這幾本書上所花的工夫看來,這六本小說正是中國小說的「傳統」。中國學者以外,也有西方漢學家對這六本書的作者生平和版本問題一絲不苟地去追本溯源。在大陸,雖然對《金瓶梅》的色情成分與新資本主義的立場一直採取保留態度,但此六部書仍一致公認是體認中國人民創造天才表現的作品,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都稱得上是經典名著。傳統小說的新命名,「中國古典小說」,明確地顯示了態度的改變。不久以前,這些小說還被蔑稱為「舊小說」,有意地強調它同受西方影響創作的「新小說」間的區別。不然就是較客觀地稱之為「章回小說」,但這名稱尚帶點不屑的味道,暗示傳統的寫作方法是把故事分成許多回,不顧回與回之間可否成為敘述單元。今天看來,此實不足為法。雖然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擁護白話小說來支持他們的文學革命,但是他們骨子裡又是受過西方文學洗禮的學者,所以對這類文學總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之感。
在西洋影響下,對中國小說的評價終於不可避免地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到清末,開明的學者及報界人士已密切地注意到通俗文學,尤其是小說對社會的影響力。他們認為,假如傳統小說對中國人面臨現代世界的困惑要負部分責任,那麼應以能激發愛國心、傳播新觀念和具有教育意義的通俗作品取而代之。梁啟超是倡導新小說之先驅,寫了不少西洋愛國志士可歌可泣的傳記,當時影響甚大。其他關懷國事的作家則日漸以小說的形式作為批評社會及政府的工具。當然,一旦他們領悟到小說就是一種社會力量時,大家也開始認識到,從前的小說家沒有能恪盡教導人民的責任。
在五四運動時期成長的作家中,對傳統小說不滿的情緒仍繼續存在,雖然他們為白話文說話時不得不引用這幾本傑出的傳統小說作例子,容易給人錯覺,以為傳統小說是值得驕人的民族文學遺產。對《水滸傳》和《紅樓夢》之類作品推崇備至的是白話文學的倡導人胡適。依他看,它們的作者應同但丁、喬叟和馬丁.路德並列為民族白話文學的鼻祖,而他們的語言對新作家的白話文應有催生的作用。在這個說法成立後,年輕作家也全部採用白話寫作,傳統小說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胡適整理國故,最受歡迎的兩項工作即是把幾部小說加上新式標點。難得的是書前總附有胡適的長序,詳細交代作者生平、成書經過,以及胡適本人對這些小說價值的大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