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詩概說》針對元朝文人產生的背景與特質、
文人在明朝的蔓延與普遍化現象、
明詩之中衰與復興之緣由、
明代復古運動的功過及其影響,
以及明末民間詩人及其作品的氾濫與飽和等議題,
都有具體的論證與深入的闡述。
《元明詩概說》是國際知名漢學家、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繼《宋詩概說》之後完成的第二本中國詩斷代史研究。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八年(1963),已在近半個世紀之前。漢譯本則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刊行於台灣。吉川幸次郎認為在近代中國,雖有唐詩、宋文〔詞〕、元曲、明小說的新文學史觀,但中國詩在金元明清各代並未停滯,繼續發展,仍然是中華文化中主要的文學形式。
《元明詩概說》始於金之亡國,次以宋之亡國及其抗議詩,止於明末的公安派、竟陵派。長達約五百年。其間,特別針對元朝文人產生的背景與特質、文人在明朝的蔓延與普遍化現象、明詩之中衰與復興之緣由、明代復古運動的功過及其影響,以及明末民間詩人及其作品的氾濫與飽和,等等議題,都有具體的論證與深入的闡述。
目次
關於《元明詩概說》──代序
序章
第一節 元明詩的性質
第二節 元明詩的文學地位──本書的意義
第一章 十三世紀前半 金之亡國與抗議詩
第一節 蒙古風暴
第二節 十二世紀的金詩《中州集》
第三節 元好問
第四節 耶律楚材
第二章 十三世紀後半 南宋亡國與抗議詩
第一節 南宋之亡國
第二節 文天祥
第三節 其他抗議詩人:汪元量、謝翱、林景熙、鄭思肖、謝枋得
第四節 民間詩人
第五節 劉因
第三章 十四世紀前半 元詩的成熟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楊維楨:南方民間詩壇的領袖
第三節 文人的產生:倪瓚、顧瑛、高明
第四節 北方的詩人:趙孟頫、袁桷、虞集
第五節 非漢族的詩:薩都剌
第四章 十四世紀後半 明代初期
第一節 明帝國的創建
第二節 高啟
第三節 吳中四傑、袁凱
第四節 劉基
第五節 《唐詩品彙》
第五章 十五世紀 明代中期之一 中衰與復活
第一節 明詩的中衰
第二節 沈周
第三節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
第四節 李東陽
第六章 十六世紀 明代中期之二 復古時代
第一節 復古運動
第二節 李夢陽
第三節 何景明、徐禎卿、康海、王守仁
第四節 李攀龍
第五節 王世貞
第六節 古文辭的功過
第七章 十七世紀前半 明代末期
第一節 平民詩的飽和
第二節 公安派
第三節 竟陵派
第四節 明清過渡期
附錄一 李夢陽的一面──「古文辭」的庶民性
附錄二 元明詩年表
附錄三 地圖
譯後記
文人在明朝的蔓延與普遍化現象、
明詩之中衰與復興之緣由、
明代復古運動的功過及其影響,
以及明末民間詩人及其作品的氾濫與飽和等議題,
都有具體的論證與深入的闡述。
《元明詩概說》是國際知名漢學家、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繼《宋詩概說》之後完成的第二本中國詩斷代史研究。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八年(1963),已在近半個世紀之前。漢譯本則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刊行於台灣。吉川幸次郎認為在近代中國,雖有唐詩、宋文〔詞〕、元曲、明小說的新文學史觀,但中國詩在金元明清各代並未停滯,繼續發展,仍然是中華文化中主要的文學形式。
《元明詩概說》始於金之亡國,次以宋之亡國及其抗議詩,止於明末的公安派、竟陵派。長達約五百年。其間,特別針對元朝文人產生的背景與特質、文人在明朝的蔓延與普遍化現象、明詩之中衰與復興之緣由、明代復古運動的功過及其影響,以及明末民間詩人及其作品的氾濫與飽和,等等議題,都有具體的論證與深入的闡述。
目次
關於《元明詩概說》──代序
序章
第一節 元明詩的性質
第二節 元明詩的文學地位──本書的意義
第一章 十三世紀前半 金之亡國與抗議詩
第一節 蒙古風暴
第二節 十二世紀的金詩《中州集》
第三節 元好問
第四節 耶律楚材
第二章 十三世紀後半 南宋亡國與抗議詩
第一節 南宋之亡國
第二節 文天祥
第三節 其他抗議詩人:汪元量、謝翱、林景熙、鄭思肖、謝枋得
第四節 民間詩人
第五節 劉因
第三章 十四世紀前半 元詩的成熟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楊維楨:南方民間詩壇的領袖
第三節 文人的產生:倪瓚、顧瑛、高明
第四節 北方的詩人:趙孟頫、袁桷、虞集
第五節 非漢族的詩:薩都剌
第四章 十四世紀後半 明代初期
第一節 明帝國的創建
第二節 高啟
第三節 吳中四傑、袁凱
第四節 劉基
第五節 《唐詩品彙》
第五章 十五世紀 明代中期之一 中衰與復活
第一節 明詩的中衰
第二節 沈周
第三節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
第四節 李東陽
第六章 十六世紀 明代中期之二 復古時代
第一節 復古運動
第二節 李夢陽
第三節 何景明、徐禎卿、康海、王守仁
第四節 李攀龍
第五節 王世貞
第六節 古文辭的功過
第七章 十七世紀前半 明代末期
第一節 平民詩的飽和
第二節 公安派
第三節 竟陵派
第四節 明清過渡期
附錄一 李夢陽的一面──「古文辭」的庶民性
附錄二 元明詩年表
附錄三 地圖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