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一七七○年 | 拾書所

漢陽一七七○年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漢陽1770年》是一本把十八世紀漢陽的生活風俗和文化藝術,融入朝鮮後期的生活史圖畫書。從九重宮闕裡面的王到開川橋樑下的乞丐,從很多官廳的六曺街,到有很多酒吧、飯館的小巷子和都城外的松坡場,可以見到漢陽大大小小的故事。漢陽都城的形態和構造、當時的宵禁及關卡制度、十二時辰和更等當時的時間概念、漢陽的住宅分佈和家庭構成、食衣住行、身份制度等,仔細地解釋漢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並呈現商業的繁榮、身份制度的變化、真景山水畫和肖像畫的流行、古董書畫收藏之風潮、兩班文化、貰冊店(借書店)和韓文小說的流行等朝鮮後期的社會現象,都透過簡單易懂的文字及鮮明畫呈現。
這套書是《東亞都城中的歷史漫步》系列叢書之一,希望「從圖畫來看歷史」,從日常生活中介紹漢陽的文化史。本書的目的是要畫出鮮明的的日常生活,因此著重的不是制度及抽象的觀念思想,而是人的日常生活,不是只關注統治階級而是各階層的人民。根據史料和考古的考證,再請專家執筆將過去的歷史具體形象化,將東亞四個重要都市的歷史呈現給讀者。從四個不同的時代切入,期待在為大家呈現一國首都的各階層面貌的同時,也能引領讀者一窺東亞文化的交流互動。從九重宮闕裡面的帝王到市井大街上的乞丐,從戒備森嚴的皇宮官廳到充斥茶樓飯館戲院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漢陽、台北、江戶、長安靜態的建築、藝術及文化,並可透過其中的人物看到動態的生活及社會現象。


目次
前言:變遷的時代
都城圖:一眼看盡漢陽都城
駱山下:小望日,孩童們以敲打草人來除厄
南大門:四大門一開,整個城市甦醒過來
南大門路:人潮喚醒了漢陽的早晨
北村:北村的晨景
南村:南村朴生員的大望日早餐
六曹大街:官廳林立的六曹大街
慶熙宮:七十七歲的國王英祖忙碌的一天
掌管國計民生的地方:王宮與官廳
西大門外:和煦冬陽下的午後漢陽
鐘路市廛:雲集的人潮與貨物
商業的蓬勃發展:遍地都是市場,處處都有店鋪
白塔附近:聚集在白塔下的人們
仁王山山麓 :首都兩班金判書的舍廊房
登峰造極的朝鮮文化與藝術:畫中的朝鮮
中村:漢陽婦女的最新流行
成均館:成均館權儒生的夢想
街頭巷尾:漢陽的後巷風景
燦爛的庶民文化:形形色色的人匯集在漢陽
廣津:日暮時分,沐浴在晚霞中的漢陽
松坡津:松坡市場裡熱鬧的山臺戲
開川岸邊:大望日月色下,排隊人潮絡繹不絕
結語:漢陽依然存在於首爾中
索引
參考文獻


內文選讀(節錄)
駱山下
小望日,孩童們以敲打草人來除厄

明天是正月大望日(即元宵節),今天是小望日。傍晚時分,只見孩童們三五成群,挨家挨戶地敲門,在屋外喊著索取草人,巷弄間到處充斥著孩童們嘈雜的笑鬧聲。據說為了祈求今年也能無災無禍地平安渡過,必須在年初就把厄運驅走。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稻稈紮成的草人腦袋裡,塞入銅錢扔到大街上,表示厄運已轉移到草人身上,而這種草人又稱為芻靈。
柿樹家的小石感到開心極了,因為他已經從草人腦袋裡挖出兩枚銅錢,這也算是他生怕草人都被別的孩子搶光了,連晚飯都不敢吃,一直賣力奔跑的收穫。住在隔壁的小狗子也同樣獲得兩枚銅錢,街頭巷尾盡是孩童們拖著草人,邊敲打邊四處遊走的身影。
到了明天早上,大家又會為了互相叫賣暑氣,再度引起一場騷動。相傳在大望日中午前,不管聽到誰在呼叫自己的名字,都絕對不能有所回應。因為萬一不小心回應的話,對方就會立刻接著說:「快把我的暑氣買走吧。」而只要將暑氣成功賣給別人,這一年即可免受溽暑之苦。

迎春的字句──立春帖
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約在大望日前,國曆二月四日左右。在立春當天,人們會在紙上寫下「立春」、「立春大吉」等祈福的字句,貼在大門、橫梁和柱子上,又稱立春帖或立春榜。有時還會把紙剪成菱形,並寫上大大的「龍」或「虎」字貼起來。

一年農耕之始──大望日
大望日和中秋都是月亮的節日,而月亮也是生命力的象徵。如果說,大望日是宣告農耕季節來臨,向月亮祈求五穀豐收的節日,那麼中秋就是與月亮一起慶祝豐收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大望日期間,月亮會逐漸變成滿月,因此正月大望日不僅是慶祝春節的最高潮,也是春節最後一天。

冬季遊戲告終
大望日當天,男孩們會將冬天玩過的風箏放到空中,把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去,並帶走所有的厄運。女孩們則是在大望日前一天,將佩戴在身上,漆成紅、藍、黃色的木製小葫蘆瓶扔到大街上,以祈求驅除厄運。過了大望日後,蹺蹺板和擲柶棋盤也必須收起來,不能再繼續玩,否則會帶來旱災與饑荒。

趨吉避凶的圖畫──歲畫
過年時張貼的應節圖畫(即年畫),以祈求消災解厄,諸事順利平安。有別於宮廷所貼的神仙或仙女歲畫,民間的歲畫大多以雞、老虎為主,相傳日出時的雞啼聲能驅鬼辟邪,而老虎既是動物之王,也是山林的守護神,另外還有狗、獅子、龍等歲畫。這種又被稱為門畫的歲畫,通常是在正月初一清晨貼在大門或窗戶上,直到過完十五再撕下來。


南大門
四大門一開,整個城市甦醒過來。
1.崇禮門
漢陽都城的正門,也是四大門中位於南邊的門,又稱南大門。

2.巡邏軍
巡邏軍是指負責巡查都城內外的軍人,隸屬於保衛都城的訓練都監、禁衛營、御營廳,以及維護都城治安的左右捕盜廳等單位。各廳分別負責巡邏都城內外的八大轄區,而在夜間巡邏的軍人,則稱為別巡邏。

庚寅年正月十五大望日,夜空清朗無雲,空氣十分冰涼。雖然離破曉還有一段時間,但在西山的月色映照下,四周的景物依然清晰可辨。
城門仍是緊閉著,因為漢陽有宵禁的規定,晚上城門關閉後,即禁止進入城內,直到翌日清晨才會開啟。在宵禁期間,城內所有居民也一律不得在街上行走,違者將會遭到巡邏軍的拘捕,並在隔天押送到軍營或捕盜廳接受笞刑的處罰。
城門的開啟與關閉都是由鐘閣的鐘聲來告知,晚上通知城門關閉的鐘聲,稱為
人定,清晨通知城門開啟的鐘聲,則稱為罷漏。城門開關的時間會隨著季節而有所不同,大望日之際,城門約在傍晚七點左右關閉,直到次日凌晨四點半才開啟。當鐘閣的鐘聲敲響三十三下後,緊閉的城門隨之開啟,而漢陽的一天也即將展開。
1.顯示白天的時間──日晷
仰釜日晷是一種「仰著朝天的釜形太陽表」,主要用來測量時間。在日光照射下,人們可根據晷針影子的長度和位置來推算時刻,而攜帶式日晷的使用也相當廣泛。
不過,最標準的時鐘還是報漏閣的自動水鐘自擊漏,報漏閣原設於景福宮,後移至昌慶宮。自擊漏所測得的時間,則隨時以鐘閣的鐘聲,或是敲鑼擊鼓的方式向百姓報時。

2.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夜分為五更──朝鮮的時間測定方法
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而不是二十四小時。子時是晚間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丑時是凌晨一點至三點,寅時是凌晨三點到五點。一個時辰又分為八刻,每一刻為十五分鐘。
從日落到日升為一夜,共分成五個時段,稱為五更,每一更又分為五點。由於冬季夜長,夏季夜短,五更的時間也隨著季節有所不同。雖然有點複雜,但大致可分為:天色漸暗是初更(一更),四周已經全黑是二更,半夜是三更,凌晨是四更,天將亮時是五更。

3.漢城府把守漢陽的城門
漢陽城門是由隸屬於漢城府的武官與士兵負責看守,漢城府相當於現今的首爾市廳。在宵禁期間,必須出示刻有「信符」兩字的圓形令牌,才能開啟城門。

4.人定和罷漏隨季節而改變
通常晚上的人定鐘聲是在初更三點,清晨的罷漏鐘聲是在五更三點響起。但因夜晚的長度會隨季節而改變,以致人定和罷漏的鐘響時間,也隨著季節有所不同。
在晝夜長短平均的春分和秋分時節,人定約在傍晚七點半,罷漏約在凌晨四點左右響起。在夜晚最長的冬至時分,人定約在傍晚六點半,罷漏約在清晨五點左右,而白晝最長的夏至,則是在晚上八點半和凌晨三點左右響起。
人定的鐘聲是敲二十八下,罷漏是三十三下,城門會隨著鐘聲開啟或關閉。除了都城外,其他地區也同樣有宵禁。在人定至罷漏期間,則隨時以敲鑼擊鼓的方式來報時。

5.親切的報曉鐘──雞

6.巡查令牌
負責巡邏都城的軍人所佩戴的巡查令牌,有木製刻字的,也有用黃銅鑄成的。


南大門路
人潮喚醒了漢陽的早晨
住在京畿道果川的老崔在半夜就出門,準備摸黑前往漢陽。只見他背後的背架上,層層疊放的木柴堆得比他個子還要高。在這酷寒的天氣中,老崔必須馬不停蹄地走三四個鐘頭,才能抵達南大門。有時運氣好的話,木柴在半途就賣完,可以提早回家休息。但今天的生意卻格外冷清,沒有半個人來買木柴。
對漢陽人來說,準備過冬的柴薪一直都是件大事。除了炊飯、燒暖炕都需要用到木柴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無論都城內或是都城周遭的山林,國家都有禁令,一律禁止砍伐。
漢陽的清晨一直都很熱鬧,在熙來攘往的人潮中,有賣木柴、蔬菜的城外人,有提著包袱或背著貨物從外地上來的褓負商,有騎著小馬的鄉下書生,還有穿梭在巷弄間的小販,沿街叫賣著漢陽人早餐桌上少不了的鮮魚和豆腐。而舉目望去,還可以看見出來買菜的兩班家奴婢,以及行色匆匆,看似要趕去傳話的僕役,每個人都各自展開忙碌的一天。

1.店鋪的由來──假家
假家是指在店鋪前臨時搭建的攤棚,通常是因店內空間狹窄,或是為了出租而搭建,店鋪一詞即由此演變而來。

2.鄉班的漢陽遊
鄉下兩班是騎著小馬,背著行囊的隨從則是用走的。行囊內除了有幾件衣服、盥洗用具、文房四寶外,還裝有可以當被子蓋的簡單褥墊。

3.到朝夕市買菜或木柴
漢陽有朝夕市(即早晚市),也就是只有在清晨和夜晚營業的市場。其中較大的市場有東大門附近的梨峴坡和南大門外的七牌。梨峴坡以販賣蔬菜為主,七牌則因靠近漢江渡口,以新鮮的魚貨而聞名。

4.奴婢等同主人的手腳
奴婢可分為隸屬於官廳的官奴婢與私人擁有的私奴婢,除了直接為官廳或主人工作外,有些奴婢還可以從事別種職業,但每年必須向主人繳納貢金。
奴婢和奴婢婚後所生的子女仍為奴婢身分,但奴婢若與良民通婚,子女的身分就會成為問題。在英祖統治期間,依當時的法律規定,子女需繼承母親的社會階層。

5.脖頸兒黑的是賣水芹的,臉黑的是賣蝦醬的。
在都城附近有許多農田,種植著漢陽人最愛吃的水芹、蘿蔔、白菜、芋頭等蔬菜。從麻浦渡口進來的船隻,則滿載著產自西海的醃漬海鮮。
這句俗諺的由來,據說是因為賣蝦醬的小販都是在黎明時分,迎著陽光從西邊的麻浦進入城內,所以整張臉都曬得黑黑的,而賣水芹的卻是從東邊的往十里背向陽光而來,以致只有脖頸兒被曬得很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