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老鼠-宗教易生病,個人要小心 | 拾書所

原來老鼠-宗教易生病,個人要小心

$ 399 元 原價 399
「原來老鼠」什麼意思呢?
用台語唸唸看,原來,就是「原來如此」的諧音!

在我們生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表面所呈現的,並不見得全都真實與正確。
唯有重新探索每件事、每句話、每個意念的本義,才能發現真相原來如此!

所以,作者透過30篇文章,讓您重新發現30件生活事的真實本質;
所以,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這是一本告訴您「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宗教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宗教,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兩性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婚姻,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勵志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成就,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愛情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緣份,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養生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飲食,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創業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夢想,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文學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經典,原來如此」的書。
》這不是一本結緣書,這是一本讓您知道「功德,原來如此」的書。

不要含糊過日子,要找出老鼠在哪裡;願意接受全面的錯誤,才是對的開始!

內文試閱
宗教

「一隻鳳凰,立下探索生命本源的宗旨,經歷了教育成長的各種境界,直到成就⋯⋯」


一般人認為宗教就是一種信仰,一種祈求;每個人信仰、祈求的內容不一樣,就會形成派別。有派有別,既然有別,你的跟我的不同,因為不同,自然產生高低之別。但人在天性上,都想居於高不想處於低,甲說他的宗教層次比較高,意思就是嫌棄乙丙丁的宗教層次比較低,當然就會有人不服氣。

有趣的是,又得告訴自己信奉宗教是一種修行,許多時候仍要懂得稍微偽裝,即使有對立和衝突,表面上還是一樣行禮如儀、相安無事。但在實質的操作和作為,包括各種宗教活動的內容上,仍是相當對立。這麼一來,各宗教間想要和平相處,又談何容易呢?

推究原因,就是對於宗教持有錯誤知見,以為宗教就是一種信仰、崇拜、派別;你有你的信仰,我也有我的,因為信仰不同所以就各信各的,乃至在內心固守一種高低之分的執念。既然因為知見錯誤而形成宗教間的派別和對立,那對治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重新回過頭來,對「宗教」二字建立正確知見。

請看「宗教」這兩個字:宗,就是宗旨,每個人企圖達到的目標;教,就是教育學習,為達目標而進行的教育學習方法。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運用時間和空間,在不同時空領域都有不同的宗旨或稱企圖、目標,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只要你的企圖不傷害別人,且對自己身心有所幫助,不論企圖是大或小都可以架構。小企圖包括想要升官發財、榮華富貴,大企圖乃至超越身心及生老病死的束縛,這些都叫做宗旨。

那麼宗旨如何達成呢?絕對不是透過信仰某個人或者崇拜某個對象就夠了,這個宗旨必須透過教育學習才能成就。有的人先達到並擁有,因緣俱足的話,我們就跟著他學習;若沒遇到可以跟隨學習的對象,但從祖先或前人所留下關於如何達到宗旨的方法及條件的相關記載,我們一樣可以參閱這些學習筆記本跟著自學。所以信奉各宗教,都要站在本身教育學習的立場,去瞭解宗旨裡面的內容,而不是一昧崇拜就能獲得保佑。

其實不論哪種宗教都一樣,最高宗旨就是超越身心死亡。為什麼「超越身心死亡」這件事,對於各宗教的悟道者來說是最重要的事呢?因為每個人不論設定的宗旨看似多麼美好,最後在面對死亡(或稱分解)之後,一切都會成為夢幻泡影,再大的努力和成就都將歸零。

所以無論信仰什麼宗教,最後企圖達到的宗旨都會跟各位的教主一樣:透過教育學習的方法了脫生死、超越生命束縛。一旦違反這點,不僅達不到那個至高宗旨,也會離宗教本來追求「大而同」的境界越來越遠。反倒因為過程中運用錯誤知見,而一昧信仰、崇拜或只想獲得教主保佑,造成宗教上各種「小而異」的諸多矛盾和對立現象。若是如此,那真的是整個宇宙從過去、現在乃至未來,所存有遺憾中的最大遺憾。

婚姻

「鴛鴦大盜終於在彩虹橋落網被捉,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起他們結合的因由:一個昏頭轉向的女人,拴住一個喜歡被拴住的男人⋯⋯」


兩個血緣不同的男女雙方透過婚姻,可以合法組合成一個家庭,法律也保護這段兩個人結合的姻親關係。這樣的婚姻制度,是確立姻親構築血親的唯一合法途徑,婚姻本身其實是沒有遺憾的。後來有些婚姻會產生遺憾,原因都是婚前談戀愛時,雙方沒有先建立正確知見。

即使是經過金錢堆砌而成的夢幻結婚儀式,婚姻最後要面臨的還是生活本身,男女生活在一起,乃至創造第二代。但因為一開始雙方沒有正確知見,後來無法好好經營婚姻關係,甚至不得不決定離婚,最後竟反過頭來抱怨說:「婚姻,果然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聽起來很恐怖,就算一開始經營有錯,但其實仍有補救之道,不至於要將婚姻形容成愛情的墳墓。

比如說回歸到第一個層次,男女在婚後經營姻親關係時,若在還沒創造下一代之前即發現個性不合,那就去反省哪邊出了問題?若發現當初是因為處於「一個昏頭轉向的女人,去拴著一個喜歡被拴住的男人」這個狀態,這樣當然會覺得婚姻沒有那麼美滿,不過也不至於必須走進墳墓的地步。解決之道很簡單,就是一個不要繼續昏頭轉向,另一個不要再被拴住,也就是各自選擇理性分開,然後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伴侶。

再來談第二個層次,也就是已經創造第二代的血親關係,即使姻親關係不得不分開而變成單親家庭,處理這種狀況時仍要非常理性。這時父母雙方各自擁有另一個家庭,這之中可能會有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小孩,那就必須給予正確的知見和特別的照顧,讓他們在這段關係中不要產生陰影。父母親雖然在經營上一段的姻親關係發生失誤,但對於第二代的血親,仍要在心靈感受上細心照顧及憐惜;透過這部分的修正作為,才能在這個層次做到真正的補救。

而身處單親家庭的子女,也要以父母親的經驗為作為借鏡,認知父母親當初就是因為「一個昏頭轉向的女人,去拴住一個喜歡被拴住的男人」,才會造成如今的憾事。所以長大後在談戀愛或經營姻親關係時,就要確認彼此都擁有相同或類似頻率的知見,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有機會經營一段不會有後悔和遺憾的幸福婚姻關係。

飲食

「山豬阿美是個美食專家,但卻不會界定吃的意義,只好跑來請教芭蕉樹,結果得到了八字真言:飲食天地,食用四季⋯⋯」


人為了照顧身體所以需要飲食,飲食是照顧身體唯一的技巧。這個技巧分為二大類:飲和食。飲,攝取比較流質的食物;食,攝取比較固體的食材。不論是站在基本的身心合一立場,或者著力點已經移轉到心靈乃至悟道,只要身體還沒有瓦解,都要好好經營身體。

世俗一般尚未悟道的眾生,為了照顧身體,飲用、食用的食材什麼都有,甚至可以說是飲吞天地間任何能夠吞下的動植物。這種飲食方式,純粹站在身體照顧的立場,沒有安住在心靈層次。若站在修行的立場,心靈層次較高的人,飲食方法是「飲吞天地,食用四季」。他們不會飲用動物血液,純粹飲用天地之間植物的湯汁,食用符合四季時令的各種食材。

其實在眾生存活的天地之間,本來就充分提供照顧身體所需的營養食材,只要配合四季適度取用即可。這種飲食的知見和方法,就是合乎天地之道的運作,稱之為「道的飲食」。這種飲食法可以帶來長壽健康,即所謂長生飲食,進而衍生出長生法。其實在小小的飲食領域,也含有大大智慧,也都離不開修行的運作。傳法者在幫助眾生提升心靈層次時,就該提醒求法者盡量不要吃殺生肉,先在飲食上建立正確知見,進而透過飲食的因緣,帶動提升心靈的品質,這就是「戒小修大」的道理。

這裡所說的不吃殺生肉,也就是一般人認為的不吃葷食,但正確說法應該稱為不吃肉食。因為在佛教領域中,蔥、蒜、韭菜這類等氣味比較重,會刺激身心感受的植物也被稱為葷食。會考量不吃殺生肉的人,在心靈層次上稍具一點點愛心,因為既然同樣是在照顧身體,那些被殺害的動物不也有身體嗎?為了照顧人類的身體,結果卻傷害了另一個動物的身體。稍具愛心的人一想到這點,自然就會認為不該去驚動、殺害那些動物,而選擇吃素。

所謂素,就是不殺;素食,就是以植物為主的食物。但有人一定會問:「植物也有生命啊,難道吃素就不是殺生嗎?」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有其生存的命相,植物當然也有,但因為生命領域不一樣,生命所感受到的幸福與苦痛指數也會有所不同。證明的方法很簡單,試試看把菜從土地中拔起來或把水果從樹上摘下來,這些動作其實都稱為殺,但會感受到其中的痛苦指數和宰殺動物時完全不同。植物被殺時或許也會有點悸動和撼動,但絕對不像動物會慘烈哀嚎,兩相比較之下,就能夠瞭解動植物的痛苦指數,究竟是撼動高還是哀嚎高呢?

當然不可否認,一般人聽到素食就直覺不好吃,所以傳法者在推廣具有正確飲食知見的長生法時,必須同時懂得調理技巧,要求食物具備更美好的品嘗結果。讓眾生學習如何料理出「具有色、香、味的非殺生肉食材和飲食」,在攝取足夠營養維持身體健康之餘,還能享受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傳法者必須引導眾生,先站在這個正確飲食法的基礎上,再繼續努力將運作生命的著力點轉移到心靈領域,最終發現心靈本源所在。

功德

「大象在小河旁聽了芭蕉樹的悟道法要,回家後,用功於法要的體會,期盼自己也能達到自覺覺他的境界⋯⋯」


一般人認為做善事就是所謂的功德,其實做善事就是行善,好人有好報,好事有好報,報是一種回饋而來的幸福感受。功德則關乎悟道,如今卻廣泛被稀釋成行善之舉。

就算行善等於功德好了,例如行善就是造橋舖路,那也要專注於造橋鋪路這件事,最後達到「自己方便交通,也讓別人方便交通」的理想結果。無奈世俗上,很多人也只是花錢應付了事,造出一堆黑心橋和黑心路,不僅極為稀釋了功德的本義,甚至也沒因為做了這件事而在內心得以回饋一種幸福感受。

功德這個詞,是為求悟道,透過教育學習過程而產生出來的名相。當一個人確定了生命最高感受的宗旨後,中間所經歷的教育學習過程一定也是境界最高的探求旅程;在這最高層次的探求旅程中,就會達到最終成功的境界,這就是悟道。

這整個探求的過程,若用二個字來表達,就是功德。

功,就是用功,用功於在心性的體會上,最後自覺自悟那個成功境界而利益到自己,進而那個利己的悟道能量大到可以利益別人,這就稱為德。就悟道的立場來說,這個德能自利也利他,若要達到德,前面就必須用功於心性體會。所以功德本就佛法來說,是指因想成佛、悟求心性本源而去用功,透過觀照心性自悟自覺或跟悟道者學習法要,最後經過自我練習而達到身心體會。

體會的內容包括去除己身的惡劣習性,進一步參悟心識作用的功能、結構和內涵,透過自覺功夫,不斷參悟這三大元素總其本源又是什麼?經過不斷用功和精進的過程,最終能超越而達到成就,這就是本來功德的意思。

功德以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智慧;有功德,就有福田和智慧。所以成語「福慧雙收」和「福慧增長」,就是在講究竟的功德和福田。這裡所提到的福田,田,是指福報的報應所在;福,是一種幸運、好的感受。這裡的「田」,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方寸之田」,也就是指心識作用。

當好的感受發生在這個「田」時,心識所感受到的內容就是好的,那就稱為福田,福田也可稱為心情指數。站在這個立場來說,一個人若是行善助人,心情指數不錯,那就是小福田;若能完成悟道的功德,心情指數超高,那就是大福田。所以福田大小的關鍵,在於心情指數感受的高低;以日文來說,福田就是「」(感受良善舒爽),功德就是「超」(感受超良善舒爽)。

人的心情指數感受,高低起伏千變萬化,人活在世界上追求某種目標,不就是為了達成後獲得良好的感受嗎?若真要獲得良好的感受,只要透過稀釋的功德,就能獲得不同級數的。所以不見得非得要升官發財或飛黃騰達才能讓心情感受變得良好、幸福,只要有功德就有福田;廣義來說,最低行善也是做功德而有福田,但真正的大功德、大福田,則是指超越生死的心性悟道境界。

目錄
4 作者序
8 關於作者

找回正法
12 宗教
18 膜拜
24 正法
30 業障
36 悟道
42 道場
48 靜坐
52 傳法
58 功德
62 經典

找回自己
70 修行
78 明心見性
84 共鳴
90 境界
94 隨緣
100 圓滿
106 覺觀
110 長生與永生
114 智慧
118 生命

找回生活
124 開心
128 成就
132 命運
136 放下
140 解脫
144 飲食
150 夢想
154 親情
158 友情
162 婚姻
166 出版後記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