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研究論文?成為知識生產者,從提問到輸出的18個步驟 | 拾書所

如何做好研究論文?成為知識生產者,從提問到輸出的18個步驟

$ 331 元 原價 420
適讀身分:成人
適讀性別:男女皆可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林福岳,專業審訂專文導讀,實用度倍增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耗費14個月將畢生40年的研究心得和方法系統化
★號稱日本最嚴格的「東大上野講座」,歸納整理出論文的18個步驟、143個具體操作
★學生狂熱支持!從問題提起到口頭報告的流程,讓研究生低門檻、高效率的克服論文障礙的最強工具書

◎本書適用對象 ☑碩博士論文 ☑小論文 ☑課堂報告 ☑論述性報告

◎為什麼小論文、研究論文很難寫?
資訊爆炸的時代下,不管是生活還是學問,都過分強調快速、方便。相較之下,生產出有價值的情報,或是成為有價值的情報生產者變得沒這麼重要。有些人稍微聽了一點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的資訊就一副了然於心的樣子,我把這些人稱為「資訊消費者」。但是,無論消費者多麼精通情報掌握,都不可能變成生產者。而論文就是所有情報資訊生產的集大成,所以我經常要求學生,與其當一個資訊的消費者,不如當生產者。

◎Check!寫出結構清楚、妥當論證的六大論文重點
【寫論文前該有的問題意識】
1. 提問:論文的核心關鍵,而且還必須提出沒有人提過的問題。提出適當的問題,研究說成功了一半。提問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是提出能回答的問題;第二是提出自己能力所及的問題。
2. 原創性:提出沒有人提過的問題,就叫做「原創性」;而了解既有資訊的知識,稱為「素養」。人只要努力就能擁有素養,但原創性需要的是品味。那麼素養和原創性哪一個重要?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都會回答:兩者都重要,但硬要選一個的話,「有原創性但欠缺素養」比「有素養但缺乏原創性」好一點。

【寫出具有導航功能的研究計畫】
3. 先行研究:保持批判性才不會被既有的研究說服,不是看透已經有什麼,而是看透缺少什麼。別忘了!批判永遠是後進者(late comer)的特權。
4. 研究計畫的十大金律:從研究主題到研究限制的十大要素,學會了,架構就出來了。
5. 沒有一次就成功的研究計畫:專業的研究者一生都在撰寫研究計畫,如果沒有先修正好軌道,錯誤就會一直累積到之後。

【假說和研究方法的靈活運用】
6. 理論假說和實用假說:假說就是,偏見或預判的別名。因為我們無法在完全空白的狀態下開始研究,本來在提問的時候,研究者就已經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把理論假說套入可驗證的實證命題,就叫做「實用假說」。
7. 兩大分析手法:量化調查能獲得每個問題的統計結果,質化調查則是獲得和樣本數等量的案例報告。

【蒐集並分析資料】
主要針對質化調查的分析提出4大步驟,從觀察、面談、文書或紀錄等語言資訊中,用KJ法和上野式質化分析法做分析。

【輸出】
從論文最重要的目次開始教你怎麼寫,再到細節的格式、適用、註釋、文獻的標記,還有字體與大小等方法。

【傳達給讀者】
輸出完成的論文,還要透過時間掌控與簡報技巧的加強。把自己想像成製作人,用現場發表的機會傳遞給讀者。


內文試閱
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
資料來源分為第一手資料(First-hand Data)和第二手資料(Second-hand data)兩種。第一手資料指的是在現實中親眼所見、親手取得的資訊;第二手資料則如second hand這個字面所述,是透過別人加工的資訊。second hand有「二手貨」的意思,意指中古資訊。經他人加工過後的資訊都是二手貨,從報紙、雜誌、部落格等媒體獲得的資訊都是二手資訊。
收藏這些二手資訊的地方叫做圖書館。有些人覺得研究者就是泡在圖書館裡讀書的人,但那只是研究者的其中一面而已。的確,有些研究是以圖書館為主要的資料收集地點,我們稱之為library survey。最近也有學生只靠網站搜尋收集資料。然而,收集資料的地方不僅限於圖書館或網路世界。在圖書館以外、非網路的區域中,還有龐大的經驗領域。從這些經驗當中,自己親手獲得的資訊就是第一手資料。
最近學校盛行所謂的「調查學習」,但幾乎都是指library survey。現在的資訊內容不必到圖書館,網路上也能找到,所以在網路上收集資訊複製貼上就搞定,這種報告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會,不能稱之為研究。東大的上野講座中,絕對不會認同這種巧妙彙整媒體資訊的報告。教授會嚴格追究這些資訊是誰提供的?是第一手資料還是第二手資料?
當然,針對特定的主題釐清有誰說過什麼,也有其價值。不過這種報告叫做review essay,但也僅只於此。雖然有些人能夠正確寫出觀察詳盡的review essay,但他們應該都是在教育體系中長年接受「請在多少字以內寫出文章概要」訓練的人。釐清在該領域已經有提過哪些問題的review essay,只是研究的前置作業。說到底,還只是停留在「有好好讀書呢」的閱讀報告階段。研究論文把這個部分稱為「先行研究之探討」,以「你提出的問題,早就有其他人在你之前提過」為起點,研究才能正式出發。
即便具有原創性,也很少有完全沒人提過的問題。然而,透過「先行研究的批判性探討」就能釐清自己提出的問題已經解決到什麼程度,接下來要從哪裡開始解決。這時候你才能了解自己的原創性到底在哪裡。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