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107年度「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知識性讀物★
★榮獲107年好書大家讀第75梯次知識性讀物組-好書推薦★
內容全面增訂,資訊新穎即時,探討主題更多元完整!
你一定用過Google Maps找路,玩過手遊Pokémon GO抓寶,
上APP尋找Ubike或WeMo Scooter電動機車租借點,
甚至查過「PM2.5全台即時概況」了解戶外空氣品質,
以及住家是否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地區?!
你可知道,拜地理資訊系統GIS及個人電腦普及之賜,
21世紀的我們正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地圖大革命?
作者精心繪製、視野全面新穎的GIS地圖,
讓你從一張張會說話的地圖,不出門得知天下事!
視角全面、觀念新穎的GIS地圖書,打破你對地圖的刻板印象!
◆新版新增內容達三分之一,收錄200餘幅地圖,內容更新更完整!
◆除了將具有時效性的主題(全球暖化與巴黎氣候協定、退縮的北極冰帽、臭氧耗蝕現況、近年加州大火等)加以更新之外,新增內容包括視線分析、網路地震圖、環境績效指數、消失的雨林、都市成長、考古地理學等,涵蓋的主題更加豐富多元!
◆另增兩篇台灣實地長期研究:〈台灣的黑熊保育〉,介紹屏科大野保所黃美秀教授與指導研究生林宛青的多年第一手研究資料,讓大家對瀕危的台灣黑熊有更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全球PM2.5與台灣的空污〉,呈現中山醫學大學廖勇柏教授研究台灣過去40年(1972-2011)的癌症地圖,以及中興大學環工所莊秉潔教授提供的電廠污染源,具體說明空氣污染與癌症死亡率的關係。
◆本書詳盡介紹GIS地理資訊系統這門科技,運用衛星、雷達、攝影、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提供的大量資訊,再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或電腦製圖軟體所繪製成3D影像。
◆作者結合自己所學(地理碩士)及專業(從事GIS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與軟體研發工作),用一張張地圖來說故事,深入淺出介紹近幾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讓大家知道原來當今地圖的應用竟已如此廣泛,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災害防治、生態保育規畫、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甚至救火送貨搬家找房子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揭露人類在地球舞台上諸多活動面貌,隨著精采清晰的地圖與淺顯易懂的解說,穿插生動有趣的圖片,帶領讀者展開跨越國界超越時空的寰宇之旅,讓讀者了解,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並改善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未來趨勢,開拓個人的國際視野。
邁進21世紀之際,地圖繪製與運用正歷經史無前例的革命性轉變。過去需由探險隊先實地踏勘才能手工繪製地圖,現在經由衛星、雷達、攝影、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所提供的大量資訊,地圖繪製者目光不但不再侷限於肉眼所見,且能利用電腦龐大儲存能力,將各種地理資訊整合做出更精確而豐富多樣的地圖形式,並藉由地圖做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分析應用,譬如流行病擴散、棲地保育、全球暖化、聖嬰現象、海底地形、地震機率評估等。本書便是順應地圖大革命潮流,用「地圖會說話」方式,介紹近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
在增訂新版中,收錄了一些台灣GIS應用實例,而諸如氣候變遷等具有時效性的議題,內容也一併更新修訂。希望用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藉由各式各樣引人注目的、不同主題的地圖,打破一般大眾對地圖的制式刻板印象,讓大家知道原來數位地圖應用已如此廣泛,可以「很生活化」,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自然災害防治、醫療公共衛生、生態保育規畫,甚至搬家租房或找餐廳美食等,一張地圖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不只是找路時才用得到的密密麻麻紙圖。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改善生活環境,並能借助現代衛星科技的長期觀察與宏觀角度,開拓個人的視野,讓人更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趨勢,胸中自有乾坤。期待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更趨完善,引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內容摘文
前言
再好的地圖也會撒些小謊
很多年前網路還不流行,地圖都還印在紙張上的時代,曾聽說一個關於製作地圖的小故事:一些專門製作地圖的大公司,會在自己出版的地圖上故意放進一些錯誤訊息,比方說一條不存在的街道,或是沒人聽過的地名。為何要這麼做呢?目的就是要防止競爭對手抄襲自己的地圖。一張地圖從蒐集資料、設計到出版,往往要花上無數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地圖公司當然不願自己的心血讓別人不勞而獲。但要證明別人抄襲自己的地圖,有時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地圖應該是真實世界的縮影,例如從火車站出來沿著忠孝東路往東走,就該遇上中山北路,你的地圖能這麼畫,別人當然也能,你又怎麼證明別人抄襲你的地圖呢?
也不知道是哪位聰明人想出來的法子,那就故意在地圖裡放些錯誤資訊吧,如果這些錯誤資訊也出現在別家出版的地圖裡,對方總不能說這是實際查訪的結果,那就人贓俱獲了。
地圖是現實世界的簡化,製圖者就算真能做到「述而不作」,簡化過程中資料的取捨也不容易做到真正的客觀。美國雪城(Syracuse)大學教授蒙莫涅(Mark Monmonier)曾寫過一本相當有趣的地圖論著《如何用地圖撒謊》(How to Lie with Maps)。這本書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地圖書。書裡開宗明義就說,用地圖撒謊不但很容易,而且根本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要用兩度空間的媒介──不論是傳統的紙張或電腦螢幕──來表現複雜的三度空間實體,地理資料一定要經過某種程度的扭曲與簡化。舉個簡單的例子,看慣了某些特定投影的世界全圖,不少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印象,格陵蘭的面積大概跟南美洲差不多大,但實際上,格陵蘭面積約只有南美洲的八分之一。
蒙莫涅教授用詼諧的口氣、深入淺出的例子來說明,地圖作為一種溝通或表達的工具,其實就跟語言文字一樣。製圖者為了傳達某種特定觀點或訊息,一樣可以仔細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地圖符號語言,這就是以地圖來撒謊了。可惜一般人對於形之於語言或文字的誤導,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對於以地圖形式出現的錯誤訊息,卻很少有分辨的能力。
(未完)
★榮獲107年好書大家讀第75梯次知識性讀物組-好書推薦★
內容全面增訂,資訊新穎即時,探討主題更多元完整!
你一定用過Google Maps找路,玩過手遊Pokémon GO抓寶,
上APP尋找Ubike或WeMo Scooter電動機車租借點,
甚至查過「PM2.5全台即時概況」了解戶外空氣品質,
以及住家是否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地區?!
你可知道,拜地理資訊系統GIS及個人電腦普及之賜,
21世紀的我們正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地圖大革命?
作者精心繪製、視野全面新穎的GIS地圖,
讓你從一張張會說話的地圖,不出門得知天下事!
視角全面、觀念新穎的GIS地圖書,打破你對地圖的刻板印象!
◆新版新增內容達三分之一,收錄200餘幅地圖,內容更新更完整!
◆除了將具有時效性的主題(全球暖化與巴黎氣候協定、退縮的北極冰帽、臭氧耗蝕現況、近年加州大火等)加以更新之外,新增內容包括視線分析、網路地震圖、環境績效指數、消失的雨林、都市成長、考古地理學等,涵蓋的主題更加豐富多元!
◆另增兩篇台灣實地長期研究:〈台灣的黑熊保育〉,介紹屏科大野保所黃美秀教授與指導研究生林宛青的多年第一手研究資料,讓大家對瀕危的台灣黑熊有更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全球PM2.5與台灣的空污〉,呈現中山醫學大學廖勇柏教授研究台灣過去40年(1972-2011)的癌症地圖,以及中興大學環工所莊秉潔教授提供的電廠污染源,具體說明空氣污染與癌症死亡率的關係。
◆本書詳盡介紹GIS地理資訊系統這門科技,運用衛星、雷達、攝影、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提供的大量資訊,再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或電腦製圖軟體所繪製成3D影像。
◆作者結合自己所學(地理碩士)及專業(從事GIS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與軟體研發工作),用一張張地圖來說故事,深入淺出介紹近幾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讓大家知道原來當今地圖的應用竟已如此廣泛,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災害防治、生態保育規畫、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甚至救火送貨搬家找房子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揭露人類在地球舞台上諸多活動面貌,隨著精采清晰的地圖與淺顯易懂的解說,穿插生動有趣的圖片,帶領讀者展開跨越國界超越時空的寰宇之旅,讓讀者了解,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並改善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未來趨勢,開拓個人的國際視野。
邁進21世紀之際,地圖繪製與運用正歷經史無前例的革命性轉變。過去需由探險隊先實地踏勘才能手工繪製地圖,現在經由衛星、雷達、攝影、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所提供的大量資訊,地圖繪製者目光不但不再侷限於肉眼所見,且能利用電腦龐大儲存能力,將各種地理資訊整合做出更精確而豐富多樣的地圖形式,並藉由地圖做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分析應用,譬如流行病擴散、棲地保育、全球暖化、聖嬰現象、海底地形、地震機率評估等。本書便是順應地圖大革命潮流,用「地圖會說話」方式,介紹近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
在增訂新版中,收錄了一些台灣GIS應用實例,而諸如氣候變遷等具有時效性的議題,內容也一併更新修訂。希望用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藉由各式各樣引人注目的、不同主題的地圖,打破一般大眾對地圖的制式刻板印象,讓大家知道原來數位地圖應用已如此廣泛,可以「很生活化」,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自然災害防治、醫療公共衛生、生態保育規畫,甚至搬家租房或找餐廳美食等,一張地圖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不只是找路時才用得到的密密麻麻紙圖。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改善生活環境,並能借助現代衛星科技的長期觀察與宏觀角度,開拓個人的視野,讓人更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趨勢,胸中自有乾坤。期待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更趨完善,引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內容摘文
前言
再好的地圖也會撒些小謊
很多年前網路還不流行,地圖都還印在紙張上的時代,曾聽說一個關於製作地圖的小故事:一些專門製作地圖的大公司,會在自己出版的地圖上故意放進一些錯誤訊息,比方說一條不存在的街道,或是沒人聽過的地名。為何要這麼做呢?目的就是要防止競爭對手抄襲自己的地圖。一張地圖從蒐集資料、設計到出版,往往要花上無數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地圖公司當然不願自己的心血讓別人不勞而獲。但要證明別人抄襲自己的地圖,有時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地圖應該是真實世界的縮影,例如從火車站出來沿著忠孝東路往東走,就該遇上中山北路,你的地圖能這麼畫,別人當然也能,你又怎麼證明別人抄襲你的地圖呢?
也不知道是哪位聰明人想出來的法子,那就故意在地圖裡放些錯誤資訊吧,如果這些錯誤資訊也出現在別家出版的地圖裡,對方總不能說這是實際查訪的結果,那就人贓俱獲了。
地圖是現實世界的簡化,製圖者就算真能做到「述而不作」,簡化過程中資料的取捨也不容易做到真正的客觀。美國雪城(Syracuse)大學教授蒙莫涅(Mark Monmonier)曾寫過一本相當有趣的地圖論著《如何用地圖撒謊》(How to Lie with Maps)。這本書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地圖書。書裡開宗明義就說,用地圖撒謊不但很容易,而且根本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要用兩度空間的媒介──不論是傳統的紙張或電腦螢幕──來表現複雜的三度空間實體,地理資料一定要經過某種程度的扭曲與簡化。舉個簡單的例子,看慣了某些特定投影的世界全圖,不少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印象,格陵蘭的面積大概跟南美洲差不多大,但實際上,格陵蘭面積約只有南美洲的八分之一。
蒙莫涅教授用詼諧的口氣、深入淺出的例子來說明,地圖作為一種溝通或表達的工具,其實就跟語言文字一樣。製圖者為了傳達某種特定觀點或訊息,一樣可以仔細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地圖符號語言,這就是以地圖來撒謊了。可惜一般人對於形之於語言或文字的誤導,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對於以地圖形式出現的錯誤訊息,卻很少有分辨的能力。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