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九三五年 | 拾書所

台北一九三五年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一九三五年,台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的已邁入第四十年,殖民初期的對立與緊張日漸趨緩,二○年代末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也進入尾聲。為了慶祝並彰顯日本殖民政策的成功,這一年的台北正緊鑼密鼓地籌畫著日本統治四十週年的博覽會,即使是該年四月發生在新竹台中地區的重大震災也未讓十月這場盛會失色太多。作為台灣的首府,總督府的所在地,台北是日本政府對台灣一切經營的核心。
一九三五年的台北是個基礎建設、海陸交通與國際貿易都已走在時代的尖端的現代化都市,台北的居民們,享受著便利新穎且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生活,對於來自世界各國的新知、娛樂和物質享受,台北都未曾缺席。從飛機、輪船、鐵路、公車、汽車,可見對外及對內的交通之便利普及、博覽會及大稻埕的商家可見台北當時商業貿易的繁榮、由公學校、女學校及各類女性職工,可了解初等教育之普及和女性在二十世紀臺灣的活躍,而雜誌、戲曲、音樂會、各種休閒活動也可看到台北當時已成為一個發展成熟,由傳統社會轉變為現代社會的大城市。
這一年,對思想積極控制的皇民化運動尚未包圍生活的每個層面,知識分子們正試著為台灣的在地文化走出一片天,而戰爭也還是海峽對岸尚稱遙遠的一朵烏雲,而新時代的命運,在這片都市榮景尚未察覺時刻,已悄悄地轉向另一個方向,台北的居民們或許未曾預見,當時統治著他們的日本政府將在未來數年深陷軍國主義的泥沼,再難自拔,台灣的歷史也將翻開新頁。 台北寧靜而豐富的城市風景是時代珍貴的縮影,具體而微地將十九世紀以降,人類文明的因和果展現在後人面前,也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我們,在回顧過往美好歲月的同時也能為新時代汲取養分。
這套書是《東亞都城中的歷史漫步》系列叢書之一,希望畫出台北鮮明的日常生活,而非重制度、抽象的觀念思想及統治階級。從四個不同的時代切入,探索二十世紀的台北、十九世紀的江戶、十八世紀的漢陽、八世紀的長安的各種面貌,也引領讀者一窺東亞文化的交流互動。


目次
前言:變動紛擾的世界
都城圖:一眼看盡台北城
台北火車站:熙來攘往的都城門戶
現代化的象徵:大王椰子搖曳的三線道路
鐵道旅館:皇親國戚聚集的高級飯店
城內:被三線道包圍的官廳是全台的心臟地帶
本町與榮町:消防隊及電力普及後的夜景
台灣公會堂:小飛機四處宣傳始政四十週年台灣博覽會
新公園:博覽會第二會場,也是台北市民平日的休閒中心
大稻埕:台灣人聚居的商業及文化中心
大稻埕碼頭:台北與海外貿易往來的樞紐
台灣商品陳列館及菊元百貨:台灣出口的特產及外國進口的奢侈品
太平公學校:台灣孩子走進新式學校
職業婦女: 都會女性做為職場生力軍的就業選擇
日本學者的和式住家 : 古亭町遠離塵囂的大學住宅組合
漢人醫生的混合式住宅: 大稻埕與艋舺街上的醫生館
飲食: 小吃、酒樓、西餐廳,從樸實到摩登的外食選擇
第一劇場及永樂座: 台北人的多彩多姿的劇場體驗
藝文活動: 從嚴肅到休閒的文化活動
圓山球場及賽馬場: 台灣野球風潮與體育教育的結合
市郊的休閒活動:走出城區到淡水、北投和碧潭玩耍
人與神的交會:霞海城隍廟及圓山神社
結語:台灣的今與昔索引
參考文獻


內文選讀(節錄)
為迎接參觀博覽會而湧入的人潮,向來繁忙的台北車站顯得更加熱鬧了,縱貫鐵路不但為了基隆港的船期全面改點,也大量加開班次疏解運量。看著站前廣場上的公共、私家車輛,想走訪台北各處的人一點兒也不用擔心交通,本就競爭激烈的人力車夫中,今年來了更多外地面孔,盼望著一趟數錢的生意。方便的市營公車也隨著警務部的要求,換上嶄新的流線車型,在市內只要八錢就能坐一趟,當然,想奢侈一些的人,三小時要價十二圓的出租車也是個好選擇。對來自中國的旅客來說,看見靠左行駛的汽車一開始還得適應一下,而在日本旅客的眼裡,台北的街道寬闊,還少了家鄉吵雜穿梭的電車,頓時讓他們對這城市產生了摩登的印象。

台北的交通
1. 航空
台灣長期爭取補助的日台定期航線,終於在一九三五年隨著博覽會的腳步得到日本遞信省的通過。十月,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派出Fokker F 型的「雁號」飛機為「航空促進遊覽飛行」的活動試航,從福岡來到台北,不久再飛往福建,邀請了當時的省長陳儀前來參觀博覽會。「雁號」也在這年的最後一天成為第一架以定期客機名義降落在松山庄台北飛行場的飛機。自此,台灣與日本間的距離縮短到一日之內。而此時日本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的工廠中,購自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的客機製造技術與零件正被打造成未來定期往來於台日天空的DC-2型富士號客機。
2. 火車
鐵路從清代開始就是台灣現代化的指標,連通台灣西部的縱貫鐵路更早在一九〇八年就已通車,除了重要的貨運用途外,客運交通也往來頻繁。一九三五年,從高雄到台北只需要大約十二小時。至於車資就得看車廂等級了,一般台灣旅客大多搭乘最為普通的三等車廂,一張車票約莫十圓,這是一個泥水工將近一周的薪水,日本人和台灣富商士紳常坐的二等車廂就要二十圓,而更昂貴的頭等車廂,選擇的旅客就更少了。由於車行時間較長,夜行車中準備了臥鋪,就算不進餐車飽餐一頓的旅客,一般列車上也買得到五十錢一盒的便當。在當時訪台的外地旅客眼中,台灣的火車整潔舒適,搭乘數小時的旅程是十分愜意的旅途體驗。
3. 輪船
發跡於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是掌握台灣到日本海運航線的霸主之一,也是最早經營總督府的「命令航路」並定期接受官方補助的商社,台灣與日本勢力所及各地的郵務、軍需、貨客運都在命令航路的規畫之內;各航線間又以航行於台灣日本之間的「內台航路」與往來於台灣、中國沿海與南洋各地的「支那南洋航路」最具經濟與戰略意義。十九世紀末基隆港獲得重築疏濬後成為台灣北部的航運樞紐,在一九三〇年代迎來了蓬萊丸、高千穗丸與瑞穗丸這類八千噸級以上的巨輪,在台灣總督府大力宣傳台灣旅遊的三〇年代,許多自中國、日本、歐美來到台北遊覽的旅客們,都是在基隆結束豪華的郵輪航程後,再轉乘火車進入台北的。

現代化的象徵:三線道
十月初的北台灣已經有點秋天的涼意了,台北湧入一群群來自廈門、日本、滿洲,還有更多來自台灣各地的旅客,步出火車站,眼前充滿企圖心的北三線道就是他們對台北城內的第一印象。透過分隔島上的兩排蒲葵林蔭看向馬路對面,旅客們即將入住的鐵道旅館和周邊的建築物,都透著濃濃的歐式風情,四十公尺寬的分線道路上,往來穿梭的汽車與公車不必刻意閃避行人和人力車,飛速駛過平整的瀝青路面,連塵土都不怎麼揚起。外地旅客們在火車上,就已不斷聽人談起即將展開的博覽會中將有多少新奇的展覽,但對第一次來到台北的人們來說,光是三線道的街景就已是殖民地在現代化主題下最亮眼的展示。

鐵道飯店 (1936台南鐵道飯店開幕前,名為台灣鐵道飯店):
為了來台北參觀博覽會而造訪台灣鐵道飯店的旅客們,不論來自何處,大多早已是習慣富裕的生活了,但坐在鐵道飯店的咖啡廳裡,喝一杯香濃的咖啡,享用法國主廚烹飪的的餐點,手中拿的是英國進口的磁杯、茶匙,身邊是吊扇送來的襲襲涼風與侍者殷勤的招呼,在奢華之外,還能感受別處所沒有的貴族情調。
伴隨著台灣總督府對於來台旅遊的鼓吹,一九三五年發行的台灣旅遊介紹中台北從城內到北投,列出的旅社已有洋洋灑灑數十家,但仍沒有哪間能超越鐵道飯店在台北的地位。來台巡視的皇親國戚在此接受款待、民間的政商名流的商號成立、節日慶祝、僑胞聚會等場合也都此聚會飲宴。在鐵道飯店開幕之後,時下最有權勢的人物,台北上流社會的活動交誼,都曾在鐵道飯店的眼下走過。
一九〇八年十月台灣縱貫鐵路從基隆到高雄全線通車,台北車站對面的台灣鐵道飯店也在同年同月隆重開幕。鐵道飯店是台灣第一家西式飯店,背後的老闆是總督府鐵道部,這棟優雅的德式磚造建築雖只有三層樓高,卻配有一座面積約兩坪半,檜木鋪地的高級電梯,這也讓鐵路飯店榮登台灣第一個配有電梯的商業場所。服務住客的大小設備如馬桶、餐具、電器,都是來自歐洲的舶來品,飯店內也為上流社交圈定期舉辦日式、西式音樂的演奏活動,其豪華與程度可見一斑。
在這張英文的飯店簡介中可以看出鐵道飯店提供住宿、餐飲、酒吧、和撞球間等服務和對應的費率,主餐廳的一客晚餐要價三圓,樓層高的房間較便宜,但就算是三樓最便宜的單人房也要三圓一晚,最奢華的雙人套房則要二十七圓一晚,在一百斤蓬萊米只需十圓的一九三五年,這裡的消費可真是不可思議的高貴體驗。

台灣博覽會第一會場
當台中的吳新榮醫師在十一月十二日清早坐著夜車抵達台北,來到博覽會第一會場的牌樓前時,「台灣始政四十周年博覽會」已經熱鬧了一個多月了。他在約莫一周前已與家人往台南參觀過設在安平的水族館,對台北的三個主要會館更是充滿期待。在第一會場的入口前,有修學旅行的師生、有總督府自各國邀請的貴客,當然也少不了像吳醫師一樣受到報紙、媒體的吸引,從台灣各處湧入台北的民眾,許多人顯然是第一次來到台北。不管是哪個會場,
各場館的設計無不挖空心思表現主題特色,許多展出中還還結合電光音效,讓遊客們目不暇己。從專為連接第一會場展區的臨時天橋上,人潮穿梭不息的這點看來,博覽會的效果似乎頗符合總督府的期待。

傳單小飛機
為了宣傳此次博覽會,主辦單位採用了許多新穎的宣傳方式,其中最花俏的一項,就是以小飛機在全台空飄六十萬張傳單,只要在其中找到送給知事或市長聲明書的明眾,就能免費獲得十張票卷。

博覽會的特色
「台灣始政四十周年博覽會」並不是日本政府在台舉辦的第一個博覽會,一直以來台灣總督府便慣用博覽會的形式宣達政令、展現殖民成果的傳統,但一九三五年的博覽會,無論在企圖或是規模上都是空前的。除了興建全新的公會堂,合併西三線道的街區作為第一會場外,台北新公園與大稻埕的太平國小旁,也分設了第二和南方館分場,此外,台北近郊的板橋林家花園與草山的觀光區,乃至於也都有分場展出的活動。
以展示的目的來看,官方展示在台文化、衛教、基礎建設成果的場館不少,第二會場中,甚至搬來部原住民的部落建築與村民作為「教化的展示」,可窺見殖民者背後的優越心態。此外,本次博覽會的其他場館大致可分為幾類,首先是展現殖民地產業實力的糖業、產業、礦山等館,其中以特大號年輪作為門面的林業館最引人注目,而在台資金最雄厚的三井會社也開設了獨立場館。來自各處的地方館也是這次大會的特色之一 ,日本的許多大城市都把握商機來台設置場館推銷觀光、物產,當局也藉機展示了勢力範圍下的朝鮮和滿州,在大稻埕的南方館中,菲律賓與暹羅館的設置,也透露出日本帝國往南拓殖的野心。

廣告贊助的特色
經費取得的方式是此次的博覽會的另一項特色,官方並未對此次活動挹注任何預算,所有的活動經費都是自商界與民間募得的,因此,當時除了有點身分地位的士紳、商人無論樂與不樂都會成為「台灣博覽會協贊會」的捐款會員外,博覽會中小至造型垃圾桶,大至噴水池的各類設施上,也都能看到贊助商家的宣傳商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