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園與大谷光瑞:二十世紀初的東亞與高雄 | 拾書所

逍遙園與大谷光瑞:二十世紀初的東亞與高雄

$ 316 元 原價 400
一棟塵封多年的歷史建築,
一位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
帶我們重回20世紀初東亞地區的風雲際會

  本書紀錄了逍遙園修復團隊在缺乏原始資料的情況下,參考屋主大谷光瑞的資料,並從諸多繁瑣的史料中,確認其樣貌、空間配置、建築細節,在臺日兩地人員的協助下,逐步完成修復的過程。

  要尋找這座建築的身世,不能不提到它的主人─大谷光瑞,他是日本華族、天皇連襟、佛教宗派法主,曾組織探險隊前往西域考古、在南亞經營農園、擔任日本政府顧問。他豐富的人生經歷,表現出20世紀前半東亞地區多變且複雜的歷史發展。而這座融合了京都、佛教、西洋元素,具有亞熱帶特徵的混合式住宅,自入口開始就能夠看到獨特的複合表現;宅邸的內部空間與特徵,也顯示出主人的巧思與生活方式。透過不同角度來觀看這座建築,不僅能夠感受到主人寄託的意念,更能看到當時位處東亞的臺灣,如何在歷史上留下紀錄。

本書特色

  ◎ 本書完整記錄近20年來,逍遙園重新被發現到修復的過程,這段再現文化資產的歷程。

  ◎ 修復與研究團隊在缺乏原始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各種文獻、資料與研究,解開逍遙園建築的面貌,完成這幅歷史拼圖。

  ◎ 除了建築本身的謎團,逍遙園的主人─大谷光瑞更是20世紀初期東亞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經歷正是修復逍遙園的重要線索。

  ◎ 帶著這本書參觀逍遙園,不只能夠看到建築本身的細節與特色,更能夠看到80多年前東亞與高雄的歷史。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從大港埔到行仁新村
第一節 逍遙園的都市傳說

2003年(民國92年)11月13日,《中國時報》刊登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新聞,標題為:「日皇室別墅,流傳半世物語」,文中提到高雄市新興區有一座日本皇室別墅,報導希望引起各界重視,爭取政府撥款進行修繕,並將之列為古物加以保護。報導內文提到了「日本裕仁天皇丈人之弟」、「東本願寺的住持」、「大谷光瑞」,將別墅描寫成一座周邊擁有寬六米深三米的護城河、百餘米長的地道的建築,也述及戰後接管的802醫院及空軍通信指揮部,還紀錄曾有居民拾獲一箱子彈、日本紙幣,與數具骸骨等故事,報導雖然引人入勝,但並無詳細的考證。

由於位於高雄市新興區的這座別墅缺乏完整官方紀錄,其存在經由媒體的披露後,時任高雄市長謝長廷先生即於同年11月25日的市政會議提到這座別墅,並責成高雄市文獻委員會,於同年12月11日前往查訪後並作成紀錄。翌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再度於10月6日,邀集古蹟及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委員再次重勘現場,並將會勘與訪談紀錄彙整。2004年(民國93年)12月由曾駿文發表〈新興區日本皇族別墅之探討與訪談〉一文刊載於《高市文獻》第17卷第4期,為近代第一篇描寫逍遙園建築的正式文獻,其主要內容即為文獻會首次查訪的現勘紀錄與耆老訪談。文章的重點內容包括:

‧訪談了住戶王素珠女士、張欽城醫師及林慶同先生。
‧別墅在戰後與802醫院的眷戶關係密切。
‧在別墅中曾有多達十多戶人家居住,目前只不到三戶。眾人只有居住權,但無所有權。
‧1946年高雄市政府「接收日產處理委員會」林慶同先生負責接收別墅,土地約有4甲,由一位日籍代理人點交,包含土地所有權狀與家俱均有估價。

‧別墅的用途為避寒與渡假的農莊。
‧別墅範圍很大,是當時高雄最漂亮又最大的別墅。建築外牆磁磚與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同為淡青色。

‧別墅因位於市郊,在戰爭末期未遭遇如同旗津、鹽埕埔、哈瑪星、鼓山被轟炸的命運。

‧文中有14幀逍遙園室內外現況的彩色照片。
第二篇正式文獻,是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委員葉振輝教授發表的〈高雄市日本皇族別館考證〉,對大谷光瑞生平做了更深入的描述,並指出別邸的正式名稱為「逍遙園」,乃大谷光瑞名下的其中一座別邸。對於大谷光瑞與臺灣的淵源及別邸也做了一些敘述:
‧大谷光瑞第一次來臺,在1917年11月16日,當時已辭去西本願寺門主身份;第二次則是在1930年12月23日,因「西本願寺在臺開教30年紀念」來臺「御巡教」(或稱巡錫)。
‧大谷光瑞曾經在臺灣購地,1904年建造了彰化廳馬芝堡鹿港街龍山寺;1912年向新竹廳購買苗栗一堡苗栗街官有地(1926年建苗栗寺);1913年購買臺北廳基隆堡基隆街官有地,1914年春在臺北廳大加蚋堡古亭村庄建了覺寺,以及澎湖的光玄寺。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委員楊玉姿老師指出,據日本京都ニカク工務店的資料,逍遙園係於1939年(昭和14年)所建造。
姑且不論以上敘述對逍遙園的理解是否完整與精確,對於逍遙園周邊的居民與熟悉當地變遷的人們而言,這座別墅位處都市核心,有著豐富多樣的人文歷史傳說,卻又有一份神秘而難以親近的矛盾印象。事實上,逍遙園在2010年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前,的確僅止於一個都市的傳說,而在理解這座歷史建築的過程中,也像是一部都市的偵探小說。十多年來,透過不同階段的探索,以及許多奇妙的機緣巧遇,終究讓世人慢慢地抽絲剝繭,見到了這個險些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被湮沒的歷史建築,以及其相關聯的主人翁故事。

位於高雄市六合一路巷弄內的逍遙園,在地理上,與日治時期的大港埔發展息息相關;在空間上,與日治時期的陸軍病院及戰後的行仁新村,有著不可切割的關聯性;在歷史上,與其主人翁─大谷光瑞,更揭開了一段錯綜豐富的近代史。
第二節 逍遙園初印象(2008年)

不管是從錦田路上,或是從六合一路上,都很難想像街廓中有這樣一個傳說中的建築,而近在咫尺的卻是車馬喧囂的中正三路與商業活絡的復興一路,緊鄰信義國小的另一側,沿著錦田路有著大批的行仁新村建築群,如果不走進其中的巷弄裡,是很難窺見逍遙園建築的。走進六合一路55巷,不到30公尺的距離,沿著中東里辦公室右側的小巷盡頭一幢坐東面西,外觀奇特的二層樓建築赫然吸引了人們的視線。

就一般人的認知與印象來說,日治時期的建築不外乎是:木造或磚木造的平房、黑瓦、雨淋板、雨庇、突出的窗臺,或是洋風的樓房,有著西洋式的古典裝飾元素,磚造或是鋼筋混凝土造的外觀,紅色磚牆混搭水泥或是洗石子的外牆,甚至有精緻的磁磚。眼前的這棟建築,卻全然不是我們熟悉的式樣,不對稱的立面,泛著綠色的外牆,左側二樓的大開窗上方,是個水平狹長,類似唐破風的雨庇構造,右側則有一座外露沒有扶手的水泥造樓梯, 可以直接上到二樓的建築,西面二樓有一個特別的圓窗與一個略微外凸的木製窗臺。二樓中間有個露臺,露臺上有一座鐵架,架上有水桶。(圖1-1至1-3)

建築物的後方是緊鄰著一些眷戶,有些只以簡單的磚牆隔離。沿著界線有一個木造的露臺,露臺的下方以水泥磚造的柱子支撐,柱子的下半段還有嵌著卵石的外表(圖1-4),柱子上方之間由已經鏽蝕的鐵桁架連接。露臺的端部在二樓有一座接近方形,四坡水形式的屋頂,木造的空間,由下而上看去,背後襯托著建築本體的大屋頂結構,頗有一番特殊的韻味(圖1-5)。

上到二樓的右側空間,有兩個特殊的房間。首先是一間臥室,臥室一角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床,床的兩面緊貼著牆壁,另外兩面上方有著拱型的裝飾,連接到三根圓形的木造邊柱,十分奇特。(圖1-6、1-7)臥室還有一間貼滿白色磁磚的浴室,格局與保存情況都堪稱完整良好(圖1-8)。臥室隔壁則是一間和式的座敷,房間裡有典型的床間、床脇與押入的設計(圖1-9)。天花板有著精緻的龜甲狀的編織裝飾(圖1-10),精神柱是一根黝黑且造型特殊的檀木,在在透露著房屋主人應該有著不凡的地位與背景。
二樓有一個寬大的中央空間,起初判斷為「座敷」,但因為年久失修,屋頂的構造大部分已經崩落,露出鐵製的芬克式(Fink Truss)桁架(圖1-11),牆內堆滿了雜物,牆面則露出板條灰泥壁的結構,內部有一根特殊的精神柱,床間也露出木摺版牆。二樓另一個大空間是一個有著雙斜屋頂天花板的空間,兩側的山牆端部有著不同的裝飾方式,一邊有著特殊的白灰家紋裝飾(圖1-12、1-13),一邊則有一座雙柱對稱的檯櫃(圖1-14),天花板表面還殘留著部分綠色的左官面層(圖1-15)。這個大空間的隔壁就是廚房(圖1-16),廚房中央有座中島式的流理臺(圖1-17),廚房的灶口很多,有白色磁磚的收邊裝飾,但多已毀損(圖1-18)。廚房內部周圍的牆壁灰作均已剝落,露出大面積的木摺版牆(圖1-19)。廚房的外側連接到正前方可見的露臺空間上,而前述的鐵架與水塔就在眼前(圖1-20)。

一樓的左方有另一個入口,在樓梯前的空間堆滿了物件(圖1-21),入口處(圖1-22)看來有個可供迂迴的空間(車寄),樓梯的做工也十分細膩,上樓後可以看到有兩個空間,木造的地板也都堆滿了物品(圖1-23),天花板有木竹編織的裝飾(圖1-24),十分精緻。外牆體不同磁磚貼飾(圖1-25),給建築外表增添了一份精緻但不奢華的觀感。而一樓入口處(圖1-26)的拱門(已被磚封住)邊的洗石子裝飾與略帶青綠色的溝面磚,與高雄歷史博物館雷同。

2008年時,在逍遙園周邊除了有許多原有行仁新村的住戶外,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建築物(圖1-27),有兩層樓同樣是綠色外牆建築(附屬建築1,圖1-28),有著木造雨淋板外觀及建築語彙的日式建築(附屬建築2,圖1-29、1-30),它們是不是與逍遙園有所關連?這座隱沒在都市角落的建築物的身世著實令人好奇,這塊土地似乎也還有太多值得探討的課題了。
逍遙園當時的建築情況,是東面的主要屋瓦破損嚴重(圖1-31),南向立面(圖1-32) 則相對完整,東面的屋頂破損則導致二樓座敷內部毀損嚴重,加上多年來的閒置,而呈現紊亂的現象(圖1-33)。

但即使如此,在現場仔細觀察後卻可以發現,建築的內外有十分特別精緻的佈置與裝飾,一些材料與構造的方式也令人玩味,到底在什麼樣的背景之下建成了這樣的一座建築?在這樣的心境與好奇心驅使下,開啟了近十多年來抽絲剝繭的研究歷程,後來甚至牽繫起了臺日兩地歷史文化的激盪與鏈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