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年代:中原喪亂與《河殤》前傳 | 拾書所

屠龍年代:中原喪亂與《河殤》前傳

$ 252 元 原價 320
 從歷史或社會學的角度看,五○年代飆過一場「共產主義」大躍進狂熱,八○年代再飆一場資本原始積累的另類血腥狂熱,幾乎不出一個世代的時間長度,在我的年齡段上,就是從少年到中年而已。如此翻江倒海的激進式社會折騰,我們看不到什麼過渡,而社會、人文、民眾心理、生命尊嚴所支付的巨大代價,從未被統治者計算過——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國度!

  報導文學作家蘇曉康,一九八九年流亡前直陳中國政權核心的採訪筆記
  八O年代末他以《河殤》震盪華人世界,沉潛二十年後,再度舉劍「屠龍」!

  一九七五年夏天,中國河南發生六十座水庫同時垮壩的災難,淹掉三十二個縣、一千八百多萬畝耕地,造成二十三萬人死亡,二百萬人受困,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垮壩慘案,更是「全球科技災害第一名」。

  作者在三十五年後,從「高庫大壩」的水利「蘇式化」建制切入,透視中國現代化「以俄為師」的路徑,即暴力鞭策「大躍進」,剝奪農民實行工業化的血腥歷史;揭示五九年「廬山會議」為一樁「孽業」,導致大饑荒「人相食」,誘發「文革」災難和「改革」震盪,並觸發「六四」危機,以至今日的「掠奪型」發展模式,實為中國的一場「浩劫」 。

  流亡海外二十多年,蘇曉康重拾當年《河殤》警世之筆,重寫空前慘烈的六十年當代史,並剖析一路相伴的民族主義病態,以及《河殤》創作辛祕與政治迫害情勢,亦可謂八O年代的一種心史。

本書特色

  曾經遺憾再也尋不回的真相 一個歷經大難瀕臨失語的心靈
  沉澱三十八個年頭的思考辯析,《河殤》之後,對毛澤東原罪最尖銳有力的批判
  揭露中國水患饑荒血禍,以及六四鎮壓、廬山會議等血腥決策的第一手報導

  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早晨,蘇曉康扔下《河殤》續集《五四》兩千分鐘拍攝資料、五集解說詞草稿和無奈的年輕導演夏駿,獨自沿著停滿軍車的北京翠微路,鑽進最近的一個地鐵站,開始驚恐慌亂的地下逃亡。一百天後獲得香港「黃雀行動」營救出境,九月中旬飛抵巴黎,從此流亡海外至今。

  通緝令發布之前,蘇曉康妻子傅莉先一步將他多年來累積的珍貴採訪資料託友護存,直至二OO三年蘇曉康獲准返國奔喪,才輾轉取回由友人悉心保管十多年的筆記,至此,又過了十年,《屠龍年代》終於在台灣出版,那些本該被揭露的,那些浩劫枉死者的憾恨,從未隨時間消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