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話錄1989-2020 | 拾書所

台灣對話錄1989-2020

$ 394 元 原價 499
勾勒台灣研究的知識風景變貌
若林正丈、吳密察兩位學者歷經30年的再次對話,
開啟台灣研究面向過去、展望未來的窗口。

  1989年「自立晚報出版部」出版的《台灣對話錄》一書中,吳密察、若林正丈兩位年輕學者從個人與學術、世代與時代的角度,暢談在中國的旅行、觀察關於台灣人身分、台灣史研究的開端與發展等話題,為80年代逐漸蓬勃的台灣社會、台灣研究留下重要的紀錄。

  30年之後,若林正丈與吳密察已是這個研究領域中最重要的學者,在這次的對談中,他們除了回顧台灣研究30年來的發展,也針對日本學界的台灣研究、台日兩地的研究交流,暢談他們的研究經歷與展望。

本書特色

  ◎ 收錄絕版多年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年版《台灣對話錄》的對談內容,紀錄兩位學者三十年前對於日本及中國有關台灣史研究的討論與期許,以及對於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觀察。

  ◎ 新版談話除了延續舊版對談的關懷,也對台灣史料的開發以及歷史解釋的探索持續進行,並且提到了當代日本台灣研究的建制化,以及台灣研究多年來的發展與變化。

  ◎ 除了他們個人的研究經驗,兩位學者也談到1990年代到2004年間的交流經驗,如何培育出年輕的台灣史研究人才,並邀請五位曾參與其中的研究學者回顧這段過程。
摘文
三十年後的回顧與再出發

1. 《台灣對話錄》舊版緣起

吳:

我先說明一下當年《台灣對話錄》這本書出版的背景。一九八八年一月《自立早報》創刊,劉克襄擔任副刊主編,當年因為同為自立報系的《自立晚報》之副刊由向陽主編,已經發展出相對穩定的路線,劉克襄主編《自立早報》副刊雖然也將本土內容作為目標,但總要與之有所區隔。結果,他不再走向陽主編的那種以台灣本土文學為主要內容的副刊,而是發展出來可以稱為「台灣研究」的副刊。最初的一段時間裡,劉克襄自己親自寫了一些介紹十九世紀後半葉西洋人來到台灣調查、旅行的文章,為大家開了以前較不熟悉的一扇窗,讓大家眼睛一亮。例如,現在大家幾乎都知道的英國人Swinhoe(郇和),就是他所寫的幾個西洋人之一。在此之前,即使有一些人知道Swinhoe,但劉克襄在《自立早報》副刊介紹時將他的中文名字寫成「史溫侯」,現在看起來「史溫侯」反而似乎比「郇和」更廣為人知了。後來我也被劉克襄找來寫文章,我記得似乎也曾經在《自立早報》的副刊寫了一陣子的小專欄。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九八八年三月,我將若林的「廈門通信」翻譯成中文,在《自立早報》副刊連載。另外,我也曾經在東京為黃昭堂做了口述歷史的採訪,以吳康威的筆名整理成「我的六○年代—旅日台籍學者黃昭堂回憶錄」,發表在《自立早報》的副刊(連載期間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三日到九月十八日)。當時之所以會想要將若林的「廈門通信」翻譯成中文發表,一方面當然有上述劉克襄主編副刊的背景,一方面也是想要透過若林的這個廈門經驗了解中國和中國的台灣研究情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