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 | 拾書所

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電影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
但你必須仔細分辨
那是明鏡還是哈哈鏡

我們透過好萊塢電影認識美國,透過新浪潮電影認識法國,透過日劇韓劇認識日本與韓國,那麼,國外觀影者透過台灣新電影所認識的台灣是什麼?
《銀幕上的新台灣》作者野島剛是日本《朝日新聞》資深記者,曾長期派駐台灣,對台灣的歷史、文化擁有濃厚興趣。野島剛從2007年起從未錯過任何一部台灣本土電影,他認為這些新電影裡呈現了台灣的新形象。
野島剛撰寫《銀幕上的新台灣》,將這些台灣新電影介紹到日本,鼓勵日本觀眾走進電影院,看看銀幕上的台灣是怎麼一回事。本書同時收錄九位台灣電影導演的訪談紀錄,讓日本讀者一窺台灣創作人的想法與理念。
現在將這本書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其意義在於讓台灣讀者了解,這些電影可能在海外觀眾心中建立起什麼樣的台灣新形象。這些新形象是否吻合台灣電影創作人的初衷?海外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我們希望他們看到的嗎?透過銀幕所呈現的台灣形象是否與我們自己對台灣的親身感受有所差異?其中必然有著複雜的辯證關係。
日本人如何評價既拍過「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又拍過「媚日電影」《KANO》的魏德聖?
日本人認為台灣是拍攝紀錄片的寶庫,「因為台灣充滿了矛盾」,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日本人觀賞過描述台灣軍方特約茶室的《軍中樂園》之後,會對「二戰慰安婦」問題有怎麼樣的新思考?對於台灣人對特約茶室的寬容心態,作者何以感到困惑不安?
野島剛認為,李康生在《郊遊》中吃高麗菜的那場戲,是「電影史上最悲傷的一幕」;但是他也認為,蔡明亮這部藝術電影與《不能沒有你》、《白米炸彈客》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台灣社會的貧富不均,身在台灣的本土觀眾是否同意他的觀察?
《銀幕上的新台灣》其實是「站在台灣外部所做作的鳥瞰式人類學與社會學觀察」,對於日本讀者而言,這只是一本介紹台灣新電影的書籍,對台灣讀者而言,卻是一堂必須自我深思的文化交流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