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命,我們只加一分自己之所能,絕不取一分自己之所欲,
泰然無愧、泰然無懼、泰然無爭。
這是奧斯勒醫師對自己以及對後輩們的期勉。在我們今天社會似乎很陌生,但卻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命境界。
奧斯勒醫師是二十世紀醫學領域的大師,開創了現代醫學新觀念與新里程,是現代醫學教育的始祖、臨床醫學的泰斗,尤其強調醫學的人文與教養。時至今日,他仍然是醫界的典範,世界各地的奧斯勒協會也依然活躍。
本書為奧斯勒醫師1889年至1919年間,對北美各地醫學院的學生演講編輯完成,觸角遍及醫療倫理、醫療與人道關懷與醫病關係。
奧斯勒醫師的講演在其生前雖然屢經披露,逝後也曾分別以不同版本集結問世,但這本文集卻獨樹一格,1983年日本醫學博士日野原重明將之重編,加以註釋,出版了日文版及英文版。英文版由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出版。本書即根據英文版本翻譯而成。
本書特色
醫學界巨擘奧斯勒醫師講演集,日本望重名醫日野原重明精心編著,
行醫生涯的人生藝術,展現對人類的熱愛、人性的尊重、人道的實踐。
這本書超越了醫學範疇,是寰宇間的普世價值。
奧斯勒在這裡對醫者期勉的,是每一個人都要學習的生命智慧。
經典名著,具永恆價值,值得珍藏於書房,於心房。
內容摘文
1 寧靜Aequanimitas
汝等應如岬角,
縱使海浪不斷衝擊,
不僅自身挺立,波濤
至其周邊也為之平靜。
──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沉思錄》(The Meditations)
我說:不要害怕!生命
仍讓人的努力大有機會。
但生命也充滿病痛,
不應心懷過度的希望;
你們既不妄想,故也毋須絕望!
──馬太.亞諾(Matthew Arnold)《埃特納山上的恩皮多克里斯》(Empedocles on Etna)
《編按》
一八八九年五月一日,在賓州大學的告別演說。Aequanimitas是拉丁文,意思是「平靜無波的心境」。在這裡,指的是希臘斯多噶學派的信條,強調理性當家,克制感情與情緒。
一八八九年,奧斯勒向賓州大學醫學院應屆畢業生發表演講。賓大醫學院當時執美國醫學教育之牛耳,而奧斯勒正要告別該校師生,前往霍普金斯大學,創辦一所新的醫學院。在這篇演說中,奧斯勒敦促畢業學生,培養沉穩與寧靜,以善處成功與挫折。
沉穩指的是身體的自我控制。為了保持清楚的判斷,避免憂形於色或驚慌失措導致病人失去信心,沉穩絕對有其必要。慶幸的是,這種特質是可以培養的,而第一步就是要練成一副不動聲色的表情。奧斯勒強調,對於疾病具有廣博的知識,以及能夠掌握狀況並知所應對,乃是沉穩的基礎。
相對於沉穩,心理的特質則是「怡然的」寧靜(equanimity)──取自希臘斯多噶學派(Stoics)的格言Aequanimitas。要達到這種心靈的境界,必須培養耐心與堅持。身為醫師,不能要求病人太多,因為病痛只會突顯人性的脆弱,使人變得不可理喻。總之,生命的不確定、現實充滿變數的本質、以及時間的急迫性,加上治療的考驗,在在都使醫師保持寧靜的心靈狀態成為高度的挑戰。
(未完)
泰然無愧、泰然無懼、泰然無爭。
這是奧斯勒醫師對自己以及對後輩們的期勉。在我們今天社會似乎很陌生,但卻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命境界。
奧斯勒醫師是二十世紀醫學領域的大師,開創了現代醫學新觀念與新里程,是現代醫學教育的始祖、臨床醫學的泰斗,尤其強調醫學的人文與教養。時至今日,他仍然是醫界的典範,世界各地的奧斯勒協會也依然活躍。
本書為奧斯勒醫師1889年至1919年間,對北美各地醫學院的學生演講編輯完成,觸角遍及醫療倫理、醫療與人道關懷與醫病關係。
奧斯勒醫師的講演在其生前雖然屢經披露,逝後也曾分別以不同版本集結問世,但這本文集卻獨樹一格,1983年日本醫學博士日野原重明將之重編,加以註釋,出版了日文版及英文版。英文版由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出版。本書即根據英文版本翻譯而成。
本書特色
醫學界巨擘奧斯勒醫師講演集,日本望重名醫日野原重明精心編著,
行醫生涯的人生藝術,展現對人類的熱愛、人性的尊重、人道的實踐。
這本書超越了醫學範疇,是寰宇間的普世價值。
奧斯勒在這裡對醫者期勉的,是每一個人都要學習的生命智慧。
經典名著,具永恆價值,值得珍藏於書房,於心房。
內容摘文
1 寧靜Aequanimitas
汝等應如岬角,
縱使海浪不斷衝擊,
不僅自身挺立,波濤
至其周邊也為之平靜。
──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沉思錄》(The Meditations)
我說:不要害怕!生命
仍讓人的努力大有機會。
但生命也充滿病痛,
不應心懷過度的希望;
你們既不妄想,故也毋須絕望!
──馬太.亞諾(Matthew Arnold)《埃特納山上的恩皮多克里斯》(Empedocles on Etna)
《編按》
一八八九年五月一日,在賓州大學的告別演說。Aequanimitas是拉丁文,意思是「平靜無波的心境」。在這裡,指的是希臘斯多噶學派的信條,強調理性當家,克制感情與情緒。
一八八九年,奧斯勒向賓州大學醫學院應屆畢業生發表演講。賓大醫學院當時執美國醫學教育之牛耳,而奧斯勒正要告別該校師生,前往霍普金斯大學,創辦一所新的醫學院。在這篇演說中,奧斯勒敦促畢業學生,培養沉穩與寧靜,以善處成功與挫折。
沉穩指的是身體的自我控制。為了保持清楚的判斷,避免憂形於色或驚慌失措導致病人失去信心,沉穩絕對有其必要。慶幸的是,這種特質是可以培養的,而第一步就是要練成一副不動聲色的表情。奧斯勒強調,對於疾病具有廣博的知識,以及能夠掌握狀況並知所應對,乃是沉穩的基礎。
相對於沉穩,心理的特質則是「怡然的」寧靜(equanimity)──取自希臘斯多噶學派(Stoics)的格言Aequanimitas。要達到這種心靈的境界,必須培養耐心與堅持。身為醫師,不能要求病人太多,因為病痛只會突顯人性的脆弱,使人變得不可理喻。總之,生命的不確定、現實充滿變數的本質、以及時間的急迫性,加上治療的考驗,在在都使醫師保持寧靜的心靈狀態成為高度的挑戰。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