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 | 拾書所

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

$ 284 元 原價 360
年年歲歲「畫」相似,歲歲年年「聯」不同。
在神州大地上,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貼春聯門畫,相信不少朋友有動手貼春聯年畫的經歷。在張貼春聯年畫的過程中,是否思考過春聯年畫是怎麼來的?春聯和通常所講的對聯有什麼聯繫?春聯年畫的種類又有哪些⋯⋯稍微留心一點,還會發現,每年的年畫,尤其是門神畫,內容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文官武將壽星總是那幾位,而春聯內容則隨著十二生肖的輪回及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年畫的相對「靜止」和包括春聯在內的對聯的不斷變化,又寄託了中華兒女什麼樣的祈盼和願望呢?
對於傳統文化,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知其然,本書引經據典,從原始社會開始,逐步解析對聯年畫的起源和發展。民間傳說和《山海經》都有相關故事記載,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說:「《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曰鬱,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入,援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於門,效前事也。」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這就是最早的桃符,也是對聯年畫的雛形。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