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精工: 琺瑯器與文化之特色 | 拾書所

琺瑯精工: 琺瑯器與文化之特色

$ 158 元 原價 200
唐朝已有製作琺瑯器的記載,然雖名為「琺瑯」,實際上是琺瑯彩的各種胎器,如金、銀、瓷及玻璃等。

元朝對外交流日益頻繁,許多身懷絕技的外國工匠來到中國,而阿拉伯地區流行的金屬胎琺瑯製品,就是在此時受到蒙古貴族的賞識。

到了明朝,明代宗朱祁鈺對琺瑯情有獨鍾,琺瑯的工藝水準迅速提高。當時正值景泰年間,因琺瑯製品多以孔雀藍為主,人們就把琺瑯工藝品稱為「景泰藍」,琺瑯在中國的發展達到巔峰。

清代署有官方年款的掐絲琺瑯,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又康雍乾三朝為清代琺瑯的鼎盛期,依特色不同,可分為承先啟後的康熙琺瑯器、風格獨特的雍正琺瑯器,與異彩紛呈的乾隆琺瑯器。

琺瑯器的製作,需經繁複的工序與專精的技術,因此琺瑯製品造價成本高,不易在民間流行,主要為皇室和少數貴族所用。

而自從清道光年間,景泰藍分別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皆榮獲一等獎後,中國琺瑯已成為名聞遐邇、享譽國際的珍寶。

喜愛古典藝術品的讀者,絕不能錯過這本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