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大漆: 漆器文化與藝術特色 | 拾書所

天然大漆: 漆器文化與藝術特色

$ 158 元 原價 200
中國古代有漆國之稱,最早的發現在河姆渡遺址中,一些陶器和木器的遺痕有發亮的漆皮,經鑑定距今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夏商時期,漆器被廣泛應用,當時的漆工藝已經成了一項專門的手工業。
秦代漆器製作由工師管理生產,在漆器上戳記產地、工匠等烙印銘文,因此秦代漆器的特點是普遍都有文字和符號。
西漢漆工藝基本上繼承了戰國的風格,但有新的發展,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布更廣,出現了大型器物,漆器多刻銘文,詳列官員及工匠名。
東漢魏晉南北朝期間漆器的發現,比起前代顯得十分稀少,這與葬俗的改變有關。
唐朝時期,工藝超越前代,鏤刻鏨鑿精妙絕倫,與漆工藝相結合,成為代表唐代風格的工藝品。
五代十國時期漆器生產數量略有減少,但品質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兩宋曾被認為是一色漆器的時期,但發掘出土許多有高度紋飾的漆器。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刀刻出豐碩圓潤的花紋,淳樸渾成,而細部又極精緻,在質感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明清漆器分為十四類,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戧金、百寶嵌等。
這琳瑯滿目的漆器,見證了文明的進步與工藝的發展,不僅是古代人們的生活用品、居家裝飾,更是足以流傳千古、令人讚嘆的藝術精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