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吶喊 | 拾書所

黑色吶喊

$ 400 元 原價 400
  閱讀此書,一再讓我想起陷入藍綠相爭的台灣政治與民主運動。法農所關切的「如何生活在『二地之間』,又,所有的人為了成為人,如何能領會,並承擔這樣的二地之間。『我並不等同於我的根源,我不棄絕它,但我做為主體的命運卻把我推向他方』」,不也是我們現今的議題!?……我們的家園,在全球化浪潮裡恐懼著被世界政治不斷的邊緣化,又同時搖擺著自己的國家認同,台灣的讀者或可與我ㄧ樣,從法農的書寫與薛爾齊的這本作品裡得到新鮮的啟發。——呂旭亞(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助理教授)

  1961年,年僅36歲的弗朗茲.法農病逝美國,隨後下葬在阿爾及利亞土地上。不論何時何地,提起法農,總像冒險探向未知境地。可能是疑惑的探詢:「他是誰呀?」也可能是緬懷與尊崇:「他的著作帶給我莫大的啟迪!」他既非切˙格瓦拉,亦非沙特或卡繆,但無法否認的,是他那自身體出發的語言,撼動了所有他者,持續影響不同族裔的每個世代。1952年,法農寫下了震驚黑人世界與歐美知識份子的經典之作《黑皮膚,白面具》。曾被西蒙.波娃喻為當代最傑出人物之一的他,在二十世紀中針對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壓迫者∕被壓迫者關係、發展中國家的未來等諸多議題,所提出的警示和解讀,行至今日,既映照著當前時事,更印證了他奮力捍衛的思想價值。

  作者薛爾齊是法農生前的好友兼革命夥伴,她試圖描繪一幅肖像,引領讀者對法農及其思想有更深入的認識:在里昂攻讀精神醫學;將社會治療法引進精神病院;因目睹殖民地悲慘情狀,投入阿爾及利亞革命運動,搖身成為提倡非洲團結的頌揚者;1961年罹患白血病時,仍奮力撰寫《大地上的受苦者》……這就是法農──活力充沛、朝氣蓬勃,時而愛笑、時而憤慨,但永遠在行動之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