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佛法奧義:阿西老師談道德經中的佛陀智慧 | 拾書所

道德經的佛法奧義:阿西老師談道德經中的佛陀智慧

$ 363 元 原價 460
  撥雲見月:顛覆傳統,找出真相

  一、本書為歷代以來,唯一把老子當佛,並用佛法來解讀全經的著作。

  孔子曾說:「老子就像飛龍在天,自在無礙、變化萬千,不是我所能捕捉、所能了解的」。故知光用儒家的世俗禮教是不足以解讀道德經的。

  本經中有言:「正言若反」、「與物反矣」,而佛法中也有所謂的「理與俗反」。意思都是「真理與世俗人所認為的正好相反」。更何況經文中的「致虛極,守靜篤」,正是佛法中明心見性的甚深禪定;「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正是般若智慧的「般若無知,而無不知」;兩個合起來就是「定慧雙修」。而「無為而無不為」,也正是「中道圓融清淨自在的不住相布施」;「熟知其極?其無止耶?」指的正是「因果報應,沒完沒了」;更何況「道體」,就是「一切眾生本具心體」,乃一切萬象的本體;而「道」就是「大乘法」……,不勝枚舉。因此若不用佛理則根本就無法解密,也根本就無從確認經義。

  二、確認經義,不再眾說紛紜。

  可以避免掉學習者如入五里霧中的搞不清方向,無所適從。確認經義之後學習者才能依之而行,並正確的運用在生活中,從而獲得真實的利益。

  三、建立各章之間的關係,承上放下,緊密連結,全經一氣呵成。打破傳統的「章章獨立,支離破碎」。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在長時間所收集、記錄的,所以章章獨立,各有所指。《道德經》則不同,乃老子在短時間內為了講一個道理而抒發出來的。所以一定有一個基本的理路脈絡可尋。本書挖掘出來了,於解讀中可清楚的看出從頭到尾循序漸進、層層堆砌、合理通暢,以至於最後一章的總結,完全一氣呵成。也因此更能確認祂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絕對不是如語錄般的「章章獨立、各說各話」。

  四、抓出錯字,以符合經義;並校刪歷代以來於傳抄中被妄加的文句。以確定該章的章旨,恢復老子的本意。

  以尊重心深入經文,契會原意,明白了老子所要表達的是什麼!自然就會發現錯字與贅加的文句。為了恢復本經原經,故訴之以強而有力的理由,而大膽的予以修正,甚至刪除。這樣才能使學習者不再被錯字與贅文所惑亂。

  五、清楚的說出「宇宙的真相、萬物的狀態、生命的答案,以及實際可行的修行方法與生活運用」。

  能確實改造每個人的命運,提升生命的境界,使人可以生生世世都自在無惱、幸福快樂的過日子。並非天馬行空的理論家,更不是怪力亂神的談玄弄虛。

  六、領導人物的最高境界。

  任何團體都一樣,領導人的影響力是最大的。所以老子在本經中用「聖人」來表示「一個聖明的領導人」,並一而再,再而三的諄諄善誘,如果真的能「依道行經」,那麼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共榮共存」、「一團和樂」的國家或團隊。而自己也能成為一個被眾人所愛戴的「優質領導人」。而怎麼樣才能做到呢?本書完全依於老子的本意,解讀出了所有的理論與方法。「現在的領導人」應該要了解;「未來的優質領導人」必須要學習。

  七、融合了佛教與道教,皆大歡喜、不再對立。

  究竟圓滿的真理只有一個,而老子與佛所親證的境界完全一致。所以本書「以佛理解讀道德經」、「以道德經印證佛法」,也就是「以經解經,相互印證」確認無誤!因此可令兩教的學習者都能從本書獲得極大的信心,不再疑惑不信。道家學人可以從佛法獲益,學佛者也能從道德經開悟。皆大歡喜,不再對立;沒有排斥,相互汲取。因為「真理是同一個」!

  八、本書用「超級大白話」來解讀,只要願意看,誰都能看得懂。

  目標設定在「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影響更多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我就生活在其中。

  《道德經》直指領導人的最高境界
  面對地球疾速變化無常,
  你需要更大的妙用智慧,以及一顆超柔軟的心。
  阿西老師無私的與您分享「空有圓融」的奧義。

內容摘文
【經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經文直解】

「道」勉強可以解說,但是解說出來的,並不等於真實的「道」本身。

就好像,一切的事物(凡是事物皆有名相,故第一個與第三個「名」指的就是事物)都可以形容解說,但是形容解說出來的,並不等於就是真實的事物本身。為什麼?因為那只是「語言、文字以及心中的想像」而已。譬如你為一個從來沒見過無花果的人解說無花果的形狀、大小與味道,即使你形容得鉅細靡遺,對方仍然無法完全了解無花果到底是什麼?除非真的讓他看到、吃到,否則他永遠都無法真的知道。

「道」也一樣,如果你只是從文字上加以了解,就自以為知道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真的把那些道理落實在修行上,並在生活中面對一切人、事、物時,拿來「歷事鍊心」。慢慢的日積月累而變成一種習慣、一種修養、一種本能,就像DNA一樣,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在生命的運作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力量,就像呼吸與心跳一樣,渾然不覺又理所當然的運行著,如此方能稱為「得道」或「證道」,不只是「口沫橫飛」講得天花亂墜的「知道」而已。

老子一開始先語重心長的用這十二個字來提醒並勉勵,告訴我們,他留下來的只是語言文字,不可以「光說不練」,一定要真的做到才有用。

接下來才為我們寫下《道德經》。首先,他告訴我們他所證得的真理「道」,也就是宇宙天地萬物的本體與總原則,其最根本的真實狀況是什麼?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無」,是天地出現的起點;「有」,是萬物出生的源頭。所以「有」與「無」共同創造了天地萬物。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是恆常、永恆的意思。所以我們的心要永遠安住在「無」的境界中,這是為了要觀照「它」的深妙、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無」並非什麼都沒有,而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所以勉強用「無」來表達。它既然是天地萬物共同的本體,自己怎麼會沒有體呢?譬如我們現在所用的這些念頭,也是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指揮著我們的身體,做出種種事情。然而誰也不能說這個心念不存在。常無則心淨不亂,就是定力。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