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重新定義何謂幸福
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世紀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一部以增長為燃料的機器,任何人為干涉都可能阻礙其順暢運作,危及經濟增長。我們將經濟增長奉為圭臬,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聚焦於自身慾望,無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與他人的犧牲。然而,地球資源的耗盡及不平等的加劇,讓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代價是否值得付出。
本書打破「經濟是一部機器」之迷思,將經濟重構為「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後果」,並帶領讀者思考以下問題:何謂幸福?我們如何好好生存?如何分配剩餘?在我們尋求好好存活之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如何維護我們共有的資源?如何投資未來?我們在自己的社區中能夠做些什麼以產生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們起身行動,嘗試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使其為社會和環境服務,造福人類與地球。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意味著在好好存活之際,也關懷他人、環境與其他物種的處境,因為我們共享地球棲息地,且相互依賴。我們不只替資本主義企業工作賺錢與消費,我們還相互照顧,彼此幫助,我們以物易物,自給自足,我們贈送或收受有形與無形的禮物,彼此互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可以一步步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本書提供一套簡單實用的思考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以適合自己社區和環境的方式奪回經濟,創造更公平且永續的世界,邁向真正的幸福。
◎ 奪回工作
我們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何謂幸福?
◎ 奪回商業
在資本主義企業中,員工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自然環境也付出代價,絕大多數的利潤卻都進入老闆的私人口袋,這樣的剩餘分配方式合理嗎?是否有其他選項?
◎ 奪回市場
在市場上,除了價格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值得考慮的事情?我們的消費習慣如何影響他人與環境?
◎ 奪回財產
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我們如何維護地球棲息地與其他共有資源?
◎ 奪回金融
金融部門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然而今日其運作更像是個巨型賭場,而非我們財富的守護者,我們該如何改造金融,使其投資於我們共同的未來?
內容摘文
第三章
奪回商業:分配剩餘
什麼是商業?
商業機構是生產與交換商品和服務的組織。它們是企業主和工人將資源、科技和勞動力轉換為新事物的地方。主流的訊息是,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泉源,財富和福祉由此流出。
儘管有這種漂亮的說法,但大多數商業機構並非以製造更大的善為首要目的而組織起來。套一句常說的話,「商業機構就是用解決問題來賺錢」。正是對獲利的欲望驅動人們的奉獻精神——甚至是著迷——特別是對公司老闆而言。
儘管對某些人而言,商業機構是豐厚個人報酬的來源,但對其他人而言,這是個受苦和壓迫的場域——一個充滿剝削的地方。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商業機構只是一個工作和謀生的地方,一個索要他們清醒時最美好時光的環境。
所以在工商企業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種檢視它的方式是追蹤舊財富被轉換成新財富的過程。暫且讓我們著眼於生產並出售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公司,而先忽略那些買賣既有商品的公司。
商業機構運用儲存的財富(通常指的是金融資金)購買像是原料、土地、建築物和機器,以及勞動力等物質投入品。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力增加了現有的財富投入,生產出某種東西,其擴增價值反映在其售價之上。根據公司的所有權和治理結構,這種新的財富會與企業內外的生產者和非生產者共享。
過去的200多年以來,一種工商企業的形式,即資本主義的公司,一直被譽為組織財富轉換和實現最高效率生產的最佳方式。在資本主義的商業機構中,工廠和設備都是私有的,員工在規定的時段受薪工作,商品被製造出來並在市場上銷售,而利潤則由公司老闆或股東私下積累。論點如下:私人利潤為企業家提供了適當的誘因,誘使他們冒險、與他人競爭,並且努力達到更好的產出。而私人回報也以更便宜商品的形式順勢為許多人帶來好處。
此論點的主要缺陷在於,用「解決問題來賺錢」,讓我們超出了可永續發展的資源使用程度。我們環境的耗損呈指數增長。資本主義式商業機構所製造的新財富以狼吞虎嚥的速度吞噬了礦產、非再生能源、土壤肥力,以及動植物的物種。這些不用錢的大自然「禮物」被轉換成私人利潤,然而生態和空氣卻被破壞到生活受威脅的程度。直到現在我們才理解到,過去200年來的工業化對於地球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麼嚴重。
(未完)
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世紀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一部以增長為燃料的機器,任何人為干涉都可能阻礙其順暢運作,危及經濟增長。我們將經濟增長奉為圭臬,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聚焦於自身慾望,無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與他人的犧牲。然而,地球資源的耗盡及不平等的加劇,讓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代價是否值得付出。
本書打破「經濟是一部機器」之迷思,將經濟重構為「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後果」,並帶領讀者思考以下問題:何謂幸福?我們如何好好生存?如何分配剩餘?在我們尋求好好存活之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如何維護我們共有的資源?如何投資未來?我們在自己的社區中能夠做些什麼以產生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們起身行動,嘗試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使其為社會和環境服務,造福人類與地球。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意味著在好好存活之際,也關懷他人、環境與其他物種的處境,因為我們共享地球棲息地,且相互依賴。我們不只替資本主義企業工作賺錢與消費,我們還相互照顧,彼此幫助,我們以物易物,自給自足,我們贈送或收受有形與無形的禮物,彼此互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可以一步步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本書提供一套簡單實用的思考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以適合自己社區和環境的方式奪回經濟,創造更公平且永續的世界,邁向真正的幸福。
◎ 奪回工作
我們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何謂幸福?
◎ 奪回商業
在資本主義企業中,員工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自然環境也付出代價,絕大多數的利潤卻都進入老闆的私人口袋,這樣的剩餘分配方式合理嗎?是否有其他選項?
◎ 奪回市場
在市場上,除了價格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值得考慮的事情?我們的消費習慣如何影響他人與環境?
◎ 奪回財產
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我們如何維護地球棲息地與其他共有資源?
◎ 奪回金融
金融部門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然而今日其運作更像是個巨型賭場,而非我們財富的守護者,我們該如何改造金融,使其投資於我們共同的未來?
內容摘文
第三章
奪回商業:分配剩餘
什麼是商業?
商業機構是生產與交換商品和服務的組織。它們是企業主和工人將資源、科技和勞動力轉換為新事物的地方。主流的訊息是,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泉源,財富和福祉由此流出。
儘管有這種漂亮的說法,但大多數商業機構並非以製造更大的善為首要目的而組織起來。套一句常說的話,「商業機構就是用解決問題來賺錢」。正是對獲利的欲望驅動人們的奉獻精神——甚至是著迷——特別是對公司老闆而言。
儘管對某些人而言,商業機構是豐厚個人報酬的來源,但對其他人而言,這是個受苦和壓迫的場域——一個充滿剝削的地方。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商業機構只是一個工作和謀生的地方,一個索要他們清醒時最美好時光的環境。
所以在工商企業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種檢視它的方式是追蹤舊財富被轉換成新財富的過程。暫且讓我們著眼於生產並出售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公司,而先忽略那些買賣既有商品的公司。
商業機構運用儲存的財富(通常指的是金融資金)購買像是原料、土地、建築物和機器,以及勞動力等物質投入品。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力增加了現有的財富投入,生產出某種東西,其擴增價值反映在其售價之上。根據公司的所有權和治理結構,這種新的財富會與企業內外的生產者和非生產者共享。
過去的200多年以來,一種工商企業的形式,即資本主義的公司,一直被譽為組織財富轉換和實現最高效率生產的最佳方式。在資本主義的商業機構中,工廠和設備都是私有的,員工在規定的時段受薪工作,商品被製造出來並在市場上銷售,而利潤則由公司老闆或股東私下積累。論點如下:私人利潤為企業家提供了適當的誘因,誘使他們冒險、與他人競爭,並且努力達到更好的產出。而私人回報也以更便宜商品的形式順勢為許多人帶來好處。
此論點的主要缺陷在於,用「解決問題來賺錢」,讓我們超出了可永續發展的資源使用程度。我們環境的耗損呈指數增長。資本主義式商業機構所製造的新財富以狼吞虎嚥的速度吞噬了礦產、非再生能源、土壤肥力,以及動植物的物種。這些不用錢的大自然「禮物」被轉換成私人利潤,然而生態和空氣卻被破壞到生活受威脅的程度。直到現在我們才理解到,過去200年來的工業化對於地球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麼嚴重。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