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間會賺錢的餐飲店:30年專業經理人最不藏私的忠告,從成本結構、用人方法、獲利模式,到連鎖加盟的實戰 | 拾書所

開一間會賺錢的餐飲店:30年專業經理人最不藏私的忠告,從成本結構、用人方法、獲利模式,到連鎖加盟的實戰

$ 276 元 原價 350
  致:每一位勤奮努力的餐飲人
  說實在,開一家店不難,難的是開一家能夠·長·期·賺·錢·的店,
  只要能成功,不管是加盟或直營,都是好店。

  |台灣是創業的天堂?打造無數經營神話?|
  
  綜觀台灣單一品牌餐飲店,
  開店半年後仍可繼續營業的機率不超過40%,
  一年後仍然存在的機率不超過20%,
  三年後仍然存在的機率不超過10%,
  能夠存活五年以上,恭喜你,你就是神話了。

  所以如果你問「餐飲業的神話究竟存不存在?」答案是:有。但是成功的機率很低。在新業態當中,十個新品牌只有一個能夠成就神話,其他九個都是陪襯。主要原因是:

  1.一窩蜂:現在流行什麼?大家就集體跟進,不到三個月,流行跟風就結束了。
  2.競爭者特別多:餐飲進入門檻低,每天收現金,好像隨便開隨便賺,任何時候都有大批的競爭者從市場上冒出來。
  3.在這些競爭者當中,新手又特別多,他們完全沒有餐飲經驗或背景。
  4.過度相信行銷手段。玩創意、玩文創、靠廣告包裝創造話題,忽略了餐飲業的本質「口味、品質、衛生、服務」。

  |商場如戰場,開店是戰爭|

  綜觀台灣餐飲店的發展流程,大多是「單店、名店、多店、連鎖店」的發展模式。開分店是傳統餐飲業成長壯大的必經之路,本土品牌如鬍鬚張、鼎泰豐,都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從多店到連鎖,再到海外區域代理授權加盟,走遍一個世代、兩個世代,辛苦累積出現在的成果。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餐飲業,並不具備長遠的眼光和全面的佈局,也沒有將資金和精力聚焦在品牌再造、財務分析、體質優化、軟硬體的改革上。

  |用「科學的定律」,作為餐飲業不敗的「開店方程式」|

  所有的投資都有風險,雖然沒有穩賺不賠的行業,但也有各行各業立於不敗的成功方程式。

  本書作者林仁益總經理,曾於鬍鬚張、摩斯漢堡……等大型連鎖企業擔任高階經理人,擁有30年連鎖加盟及海外拓點展店的實戰經驗。在本書中,毫不藏私的將他的管理經驗(成本結構分析、用人策略,行銷創意,危機處理……)與餐飲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詳實揭露,並且鉅細靡遺的從開一間小店到加盟連鎖各階段應注意的事項,整理為9個忠告、10個對策。特別是當餐飲業者在面對景氣不好、競爭者後來居上而導致業績下滑時,作者也詳列了9個應對的要點與觀念,實實在在地幫助經營者力挽狂瀾,創造新猷。而作者在本書所列出的各項數據,都是累積30年來的實戰成果,因為他說,只要是用同樣的人、同樣的方法、賣同樣的商品、開同樣的店,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這是「科學的定律」,也是資深餐飲顧問最不藏私的「開店方程式」。

  餐飲業者面對傳統困境,如何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創造一種新的業態、建立一個面對新世代屬於自己的、不朽的餐飲帝國?只要透過本書,不僅可以鑑古知今,了解餐飲業經過幾個世代的變與不變,也能夠學到新的想法、新觀點以及新做法,超前部署,贏在創業的起跑點。無論是新手創業、展店拓點,或是有志從事連鎖加盟的餐飲業者,這都是一本經營者不可不讀的餐飲業葵花寶典。

  ◢ 邁向餐飲新世代的10個對策
  對策一:從營業收入下手
  對策二:外送是賣場的無限延伸
  對策三:變形、變種、變名
  對策四:與零售通路、虛擬通路結合
  對策五:快閃、直播、叫賣……不要看輕新媒體
  對策六:將店內商品延伸和零售化,增加外部商品
  對策七:盡量以套裝方式販售,提升客單價
  對策八:找出獲利模式,持續開店、擴大、複製
  對策九:人力配置的調整
  對策十:食材成本的細節掌握

  ◢ 如何提升業績的9要點
  要點一:業績=來客數 ╳ 客單價。
  要點二:不要生意變差就想降價打折、買一送一
  要點三:採取守勢,生意不會變好
  要點四:如何增加來客數?
  要點五:外送外賣是店家的延伸和擴張
  要點六:爭取非正餐時段的來客數
  要點七:如何提升客單價
  要點八:重新檢視你的招牌商品和定位
  要點九:正確的外帶商品至少可以提升百分之十的業績

內容摘文
食材成本的細節掌握

如果你只是一家單店的餐飲店,基本上在食材採購的談判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籌碼。因為沒有「量」,要跟供應商談什麼?食材成本可以說是餐飲業每月最大的固定支出,其次才是人事費用,但食材成本也不是愈低愈好,低於百分之三十的食材成本率,所呈現出來的是什麼的品質與價值?消費者也不是傻瓜。別人小籠包一顆十元,鼎泰豐一顆要二十二元,貴不貴、合不合理,事實上取決於消費者的認知。

定價當然是決定成本的第一步。尤其是主力商品,銷售數量和金額最大,必須仔細精算,可參考競爭對手的做法。輔助商品銷售量較少,部分商品能夠吸引客人,可以當做戰鬥商品,毛利低一點、交叉運用。定好價格後不要隨意調整,否則消費者容易反感。一年做一次檢討,進行總檢視。

食材的運用上,盡量使用當季的食材,也盡量就近採購。當季食材最新鮮,產量多、品質穩定、價格也合宜;就近採購則能減少不必要的運費,又可以節能減碳,一舉兩得。

在餐飲業,最需要的是人,但最不可靠的也是人。是以,一切都必須靠制度。內場師傅既是採購又要驗收,經營者務必建立一套公開合理透明的採購驗收制度,可以避免一些人為的干預和疏失。有些人是經不起誘惑的,不要天真地認為自己人不敢造次,出問題的往往都是自己人。

此外,經營者也必須借重即時線上查價系統,不能一問三不知。買的東西價格合不合理、貴不貴,不必自己跑到市場去問,線上就可以立即查詢訪價。一斤豬肉多少?一斤雞肉多少?一斤蔬菜多少?市場行情每天都有公佈,上個網就可以查。給供應商多少的利潤、多少的運費,一切可以公開透明,雙方可以坦誠協商、坦誠合作。但記得,若你要挑大小、規格和部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價格自然會上升。
對連鎖餐飲業而言,數量就是優勢。若用年度計劃預測營業收入,就能推估年度需求量;有了需求量,就可以跟產地以契約制來採購商品,減化大盤、中盤、批發商的層層關卡。直接跟產地買,一次採購一年的量,簽訂合約,雙方都有保障。
(未完)

Brand Slider